护理文化建设与人文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护理文化建设与人文护理

康渝琳

身份证号码:5102121950****2828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文化建设及人文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患者,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40例患者未采取人文护理及护理文化建设(对照组),而2022年1月-2022年12月40例患者采取人文护理及护理文化建设(观察组),具体方法如下:①采取全新的护理理念,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由于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身体素质较差,许多患者行动受到影响,再加之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此,需要为期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护理期间,结合每位患者生活习惯和饮食喜好等,主动与患者交流,改变其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等,从而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②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医疗环境主要包括心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在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提供温馨提示,分发健康教育卡,并讲解相关知识,在病房内和走廊中放置绿植,张贴海报等宣传材料,营养符合人文需求的人文环境,其对于患者情绪的改善有利。心理环境设置要求增加与患者交流、沟通次数,给予其精神和情感支持,其对于患者更加信任和医疗医护人员有利。③制定合理的护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度在支撑和确保科室、发展的基础,因此,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制度、护理工作流程,明确护理人员职责特别重要。同时,对标准护理方案、健康路径等进行修订,准确记录患者真实病情,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等,临床护理时,让护理人员多在患者床边给予其关心,了解其病情变化等,通过语言交流方式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此外,采取健康宣教,加强对护理人员质量意识培养的关注等。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隐私保护、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分别是(92.35±2.16)分、(89.67±5.46)分、(87.49±3.12)分、(89.84±3.57)分,观察组分别是(98.47±1.15)分、(97.84±1.36)分、(96.14±2.18)分、(98.67±0.65)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t=15.817、9.183、14.373、15.390;P=0.000、0.000、0.000、0.000)。结论 护理文化建设及人文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其有助于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关键词】护理文化建设;人文护理;满意度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也随之转变,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疗服务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及生存等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注重生命价值及人文关怀等。患者进入医院后,因自身对疾病等了解较少,再加之病情等因素,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负性情绪明显,致使医疗纠纷发生了提高。所以应加强对人文关怀护理文化建设的重视,采取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基于此,本文针对护理文化建设及人文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患者,其中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40例患者未采取人文护理及护理文化建设(对照组),而2022年1月-2022年12月40例患者采取人文护理及护理文化建设(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并将存在器质性疾病、严重恶性肿瘤、精神异常患者排除;对照组:22例男,18例女;年龄:21-75岁,均值(43.26±2.14)岁;观察组:24例男,16例女;年龄:23-72岁,均值(43.19±2.26)岁;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取人文护理及护理文化建设,观察组实施人文护理及护理文化建设,详情如下:(1)采取全新的护理理念及人文关怀原则。因为部分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差,行动受到限制,再加之病情复杂,合并躯体神经运动功能异常,进而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因每位患者生活习惯及喜好不同,对护理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需要采取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除了可以满足患者需求外,能够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2)设置干净、和谐的医疗环境。医疗环境通常分为心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两种。入院后,利用分发健康知识卡、视频等方法,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并在病房内放置绿植,将海报等张贴在墙壁上,营造干净、温馨的治疗环境,其对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有利。心理环境设置时,需要增加与患者交流、沟通次数,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多关心、安抚患者,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3)制定相对完善的护理制度。完善、合理的制度文化是推动科室发展和生存的重点,保证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建立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等。同时,对健康路径仔细修订,保证护理方案标准,记录危重症患者相关内容,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告知护理人员多陪伴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指导其参与康复训练等,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除此之外,护理工作流程制定期间,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健康宣教中,增强护理人员质量意识,培养人本意识及服务意识等。对于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强化健康宣教,分发图文并茂的知识手册等。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其关心和理解,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会人员的看法,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有隐私保护、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每项指标最高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隐私保护、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及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隐私保护

技术水平

服务态度

健康宣教

对照组

40

92.35±2.16

89.67±5.46

87.49±3.12

89.84±3.57

观察组

40

98.47±1.15

97.84±1.36

96.14±2.18

98.67±0.65

t

15.817

9.183

14.373

15.390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当前护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人文关怀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标志。本文主要针对护理文化建设及人文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利用营造干净、和谐的医疗环境、树立全新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制定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等,让临床护理工作与患者及临床更加贴近,将护理工作的内涵充分展现了出来。与此同时,利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越来越满意护理人员工作,经过护理文化建设及人文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隐私保护、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及健康宣教评分高,由此可见,护理文化建设及人文护理实施后,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得到显著改善。病房和谐,再加之实施普及,能够让患者了解更多关于疾病的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改变消极的治疗心态等,利用规范的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文化建设结合人文护理能够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秋.人文关怀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1).

[2]张倩,孟扬,尹磊,等.人文护理关怀在肾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