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预警性护理模式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研究预警性护理模式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沈冬淋

叙永县中医医院,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6464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警性护理模式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警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DVT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ICU应用预警性护理模式,将有助于预防DVT。

关键词:预警性护理;ICU;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当前ICU住院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流缓慢,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栓更容易形成,并由此造成血液回流障碍的现象[1]。该情况发生之后,将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所以目前临床工作之中对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预警性护理是一种立足于对患者风险进行提前研判,并针对相关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达到避免和防范效果的工作方法。既往的应用之中,该方法在各个护理工作领域都表现出比较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本次我院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在相关工作开展的时候,针对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和脉搏情况进行定时观察和记录,如出现异常现象则及时进行反馈。同时在患者卧床期间,帮助其将双下肢抬高15~20°左右,定时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按摩和翻身,按摩频率2次/d,翻身频率2h/次。

观察组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采取预警性护理模式,相关工作开展方法如下:

①成立护理工作小组。为保证对相关患者实施的护理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本次工作之中以护士长为核心,选择高年资护士共6名组建护理工作小组。在小组建立之后,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内容主要为详细地介绍DVT的危害、日常护理工作技术等。同时组织小组成员通过网络数据库对DVT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收集和获取,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总结来明确可能导致DVT发生的风险因素,以便于拟定针对性护理工作方法。

②风险评估和预警。小组成员需在所有患者入住ICU之后,立刻采取Caprini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极高危(≥5分)的分级,根据患者的危险等级进行巡视和护理措施的拟定。同时小组成员需通过共同讨论的形式,对所有患者应当采取何种护理干预手段进行确定。小组的工作展开由护士长根据风险评估和预警来进行协调和统筹,以最大程度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③预警性护理措施。针对极高危患者,需做好救治准备,并按照医嘱进行抗凝药物的使用。高危患者需确保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杜绝对其肢体按摩。中危患者需以4h/次的频率进行肢体的观察和评估,协助其进行肢体的主被动锻炼,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凝药物使用。对于低位组患者,本次护理中以巡视和定时评估为主。

1.3 观察指标

本次工作之中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血流动力学、DVT发生率进行观察。血流动力学主要观察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两项。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

观察组在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水平对比x±s)

组别

例数

血流峰速度(cm/s)

血流平均速度(cm/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4

25.27±5.23

54.24±6.35

17.40±3.15

34.18±7.42

对照组

34

24.85±4.69

46.02±7.33

17.44±3.02

25.03±6.47

t

0.349

4.942

0.053

5.420

P

0.728

<0.001

0.958

<0.001

2.2 DVT发生率

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DVT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发生DVT

未发生DVT

观察组

34

2(5.88)

32(94.12)

对照组

34

8(23.53)

26(76.47)

χ²值

4.221

P

0.040

3讨论

在当前的ICU住院患者群体之中,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在发生之后有较高的可能性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整体危害性较大,需要人们对其形成足够的关注。从ICU 患者的特征来看,相关群体由于长期处于卧床和约束状态,所以血液流动速度一般都比较缓慢,同时ICU患者需要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这种情况也会加剧其身体组织的损伤,进而带来较高的DVT风险

[2]。在以往的工作之中,对这种现象进行防范主要的策略就是通过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或者是使用抗凝药物等方法来达到预防效果。预警性护理则是一种基于相关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在此前提下应用对应措施来实现风险防范目的的护理工作方法,以往该措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护理。本次工作之中我院对预警性护理措施进行了应用,实施阶段首先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从而以专业的方式和策略,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3]。相关成员在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对各类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而来明确具体的风险因素。其次,在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即刻进行DVT风险评估,掌握其风险等级之后提出对应的护理工作方法,增强护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则是进行相关工作方法的执行落实,降低DVT发生的风险。从本次工作实施的结果来看,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更为显著,DVT发生率更低。DVT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患者血流减缓,从而在下肢出现瘀滞所导致,因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本批次患者DVT发生率更低的直接原因。进一步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在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工作之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更为显著,从而降低了观察组的DVT风险,降低了发生率;②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了高危患者的刺激和影响,从而降低了DVT发生率;③合理的按摩和高频率的巡查、评估及时地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动态,从而有助于对其血栓的形成实现提前预防。

综上所述,预警性护理模式在针对ICU患者可能出现的DVT进行防范的时候,可通过提升工作规范性水平和对风险的提前预判,达到降低DVT发生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晓春,连志兰.评判性思维下预警性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患者免疫功能及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2):146-148.DOI:10.15912/j.cnki.gocm.2023.22.005

[2]廖宝玉,陈传统,陈晓思等.评估性模式下预警性护理对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04):803-805.

[3]盛莉帆,杨志平,吴霜.危险因素指导下的预警性护理方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1):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