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8
/ 3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的效果

张月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我院2021年至2022年间411例接受外周静脉治疗的患者。品管圈活动分为问题识别、问题分析、措施制定、实施和监测、效果评估等阶段。运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对引起堵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堵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411例患者,其中堵管发生率为33.16%。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堵管发生率降低至13.4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堵管发生率(P < 0.05)。通过柏拉图分析,识别出引起堵管的主要因素,包括护士未正确冲封管、患者体位不当、材质不佳等。鱼骨图分析梳理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程度,为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品管圈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外周静脉治疗;堵管;

外周静脉治疗是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然而,堵管问题在外周静脉治疗中较为常见,可能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痛苦加大以及医疗成本增加。在临床上往往因为冲封管方法不正确、患者体位不当、材质不佳、药物沉积、血栓形成、非计划拔管、感染造成了堵管,使留置时间缩短,患者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增加。因此,寻求有效方法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工具,为了提高工作绩效,解决现场工作问题,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团体,然后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分析、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达到改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品质的目的[1-2]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方面的研究仍较为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启示。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我院外科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接受外周静脉治疗的患者。通过回顾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过程、堵管发生情况等相关信息[3]。研究对象为成人患者,年龄≥18岁,接受外周静脉治疗时间≥24小时。排除标准为:缺乏完整的病历资料,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不足24小时,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选择2021年9月~12月的外周静脉治疗的患者196例为改善前,选择2022年1月~4月予以外周静脉治疗的患者215为改善后。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血管条件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品管圈人员组成:针对于活动中品管圈的人员组成方法,主要是采取自发报名的形式进行。所有自愿参与活动的人可以进行登记报名。成功报名者则分别以10人为一个单位形成“品管圈”。然后在举荐一名担任“圈长”。

1.2.2问题识别:在选定主题之前集合活动参与者进行文献查阅、收集医院数据、与医护人员沟通等方式。在此阶段中发现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较高,需要改进。经过整个小组的可行性确认,最后选择“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为主题,以制定相应的方案。

1.2.3问题分析:以2021年9-12月为改善前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绘制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原因影响因素柏拉图(见图1)。运用柏拉图对引起堵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搜集和分析历史数据,发现护士未正确冲封管、患者体位不当、材质不佳等因素是主要的堵管原因。

图1 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原因影响因素柏拉图

1.2.4措施制定:品管圈活动历时8个月(2021年9-12月为改善前2022年1月-4月改善后),品管圈小组在此期间需要先针对识别出的主要堵管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封管和护理技能;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对正确的输液体位及静脉输液的常识进行普及;根据不同输液药品,选择合适的材质。

1.2.5实施和监测:将制定的改进措施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推行,目前主要是拟定了3项可行的对策,这3项对策中都有着相对应的详细执行方案,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人员要求:在静疗专科小组指导下,科室护士长带领科室静疗小组长制定培训计划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

①理论知识培训:每月通过早会,讲课,微信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让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排班情况,灵活的学习。

②操作技术培训:通过现场操作示范及视频观看学习。

③专科培训:每季度邀请静疗专科组来授课。

④培训考核:每季度对科室全体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4]

⑤流程/制度:完善置管流程,加大监管力度。并对科室质查及专科质控检查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向科室护士长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

(2)患者宣教:每日对每位输液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及发放静脉输液健康宣教单。

(3)材料选择:留置针我们选择安全型正压留置针,降低堵管风险;使用排气管一体式输液器,避免排气管过长弯曲造成堵塞;选购可移动式输液架输液瓶方便患者出行使用;对于脂肪乳,甘露醇等浓度较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我们则在输液器材料方面选择精密输液器,有效减少堵管的发生。

2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和手工病历查询方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诊断)、治疗过程(如输液种类、药物使用情况、导管更换频率)以及堵管发生情况等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5]。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描述患者的一堵管发生率等。卡方检验用于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堵管发生率的差异

4结果

2.1 有形成果 改善前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为33.16%, 对策实施后为13.48%。改善前后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经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1。

表1 品管圈实施前后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情况 [n(%)]

时间

n

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

改善前

196

65(33.16%)

改善后

215

19(13.48%)

χ2

16.025

P

0.000

2.2临床满意度 本次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率大大的降低了,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从原来的84.96%提高到97.67%。见表2。

表2 品管圈实施前后患者住院满意度 [n(%)]

时间

n

患者住院满意度

改善前

196

166(84.69%)

改善后

215

210(97.67%)

χ2

23.214

P

0.000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的有效性。静脉留置针的通畅对于病情变化快、 对外科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6]。堵管发生率是衡量外周静脉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降低堵管发生率有助于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工作效率,并降低医疗成本[7]

然而,本研究仅收集了我院数据,可能存在选择偏倚。此外,由于数据收集时间跨度较短,难以观察长期效果。建议开展多中心研究,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未来研究可以在多个医疗机构中实施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比研究,进一步评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堵管发生率方面的普遍性和稳定性[8]

品管圈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这一理念与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理念相契合。通过参与品管圈活动,医护人员可以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10]。这一过程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能培养医护人员持续改进的思维方式,持续提升的工作氛围。

在实施品管圈活动时,团队成员应注重数据收集与分析,以确保改进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了柏拉图等工具对堵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11]。这些工具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团队还应定期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本回顾性研究表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提高患者治疗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研究可在多中心、多领域开展,以期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吴福丽,张 玲,张 敏,等.品管圈应用于提高术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志,2014,18(2):99-100.

[2]王瑞芳,王宏艳,刘 萍,等.品管圈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675-677.

[3]徐慧. 117例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预后及药敏分析[D].浙江大学,2015.

[4]孙彩玲,李娟.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1):91-92.

[5]张华坤,刘庆芝,姚吉龙,等.复发性流产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社会支持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20,29(02):182-187.

[6]尹世玉,秦静静.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率[J].护理杂志,2014,29(3):65-66

[7]邵亦琦,叶琳,周慧洁,等.手术室优化组合专科器械包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4):69-70+74.DOI:10.19542/j.cnki.1006-5180.2016.14.038.

[8]Infusion Nurses Society.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 J Infus Nurs. 2006;29(1 Suppl):S1-S92. doi:10.1097/00129804-200601001-00001

[9]刁婕,宋娜,范菊红.品管圈活动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返院导管维护遵循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24):161-162.

[10]王希,赵海馨,高新霞.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进展[J].健康之路,2018,17(1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