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8
/ 3

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马纯英  田松昀 柴于晴  殷越  司马中泽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1

摘要:自特色小镇被做为全国城镇建设新举措以来,体育特色小镇也受到高度重视,通过文献检测与逻辑分析,梳理体育特色小镇已有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特色小镇概念与功能,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与对策,体育特色小镇的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  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2016年7月1日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这是国家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首次提出以创建特色小镇的实践形式推动新城镇化和农村建设。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体育特色小镇”第一次在政策文件作为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被大力提倡,也被寄予了带动经济腾飞、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厚望,受到广泛关注,吸引了学者研究。根据中国知网上的资料,截至今年七月,“特色小镇”这个关键字被收录的论文总数达到了4156篇;总共有316份以“特色型城市”作为主题的研究报告。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分类、整理,发现国内研究学者对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路径、建设路径、发展困境等方面,部分学者也对体育特色小镇的概念、功能和评价做出探讨。

一、体育特色小镇的概念,功能和内涵的相关研究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不少学者对于体育特色小镇的具体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要求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进行归纳总结。

张雷(2018)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一文中沿用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于休闲运动特色小镇的概念描述,并将体育特色小镇归属于赛事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培训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娱乐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健康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能制造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文化民俗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6个类别。同时提出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核心目标“三个发展、两个效应”即:主导运动休闲特色产业发展、小镇产业发展和小镇城镇化发展,以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扶贫攻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1]从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建设理念和治理角度,胡昌领(2018)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应把握历史文化传承,体现现实创新;突出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品牌和特色机制,集宜居、宜养、宜游、宜业、宜练等多功能特征为一体。同时需构建体育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蕴克服“经济效益”至上的固化思维,避免有特色无“精神”现象的出现。[2]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有了体育特色城镇的蓬勃发展,但其发展方式千差万别,主要的消费形态是单一的,其建设和经营的费用很高;在社会构建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落后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刻、更加科学地认识到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并且要理清其发展思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3][4]

二、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随着政策的支持,各地体育特色小镇不断兴起,如何建设高效、创新、绿色、健康的体育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国内研究学者谈论的热门话题。从不同视角提出发展路径。

(一)基于参与主体协同发展的路径

沈克印(2018)基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酷玩城的调研,通过分析体育小镇的地理位置、居住环境、政策导向、体育文化与生活方式等多层面,认为体育小镇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要对体育小镇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安排,要根据体育行业的特点,对体育小镇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规划,要注重绿色健康发展的思想,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优化,要营造一个适宜于居住与休闲的城市环境。[5]周文静、张瑞林(2022)提出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相融合,他们认为:一方面,体育特色小镇可通过体育产业的集聚、辐射与联动效应,融合养老、旅游、文化等产业,为新型城镇化带来人才、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能够带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交通、生态、人居等环境改善以及政策支持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保障。[6][7]何春刚(2017)认为,创建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主要途径是:建构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多元化管理制度;确立以资源为主导的体育城镇的个性定位;以政策为指导,协同培养多种参与主体;创建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评估制度。[8]张丽军(2018)提出,要在建立体育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的途径中,首先要对原始形态小镇的关键、难点、挑战和机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以区域文化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原则,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协同系统。[9]鲁志琴(2018)对“产城人文”的结合,在体育特色城镇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四位一体”的“顶层设计”进行了研究。其所指的四个方面,即:消费能力,配套设施建设,人本理念,文化内涵。

[10]

(二)基于地区建设基础与驱动力的路径

从地区建设发展角度出发,叶应满认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需要立足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根据地区特点设计相应的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提出制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建设措施。[11]郭琴(2018)对中国的体育特色镇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以“以体育工业为主体的特色镇”与以体育开发为主体的小城市为主体的“二元模式”。二者均以竞技运动为突破口,以城镇“特色”为特征,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其侧重点却不尽相同。以体育为先导,通过对体育行业的整合与供给侧的变革来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而小镇体育发展引导模式是强调发展其社会职能,从而带动乡村体育发展。[12]“二元模式”给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顾志平(2019)将“地方居民体育需求”和“与体育相关的自然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驱动因素,归纳为“地方居民体育需求”和“体育相关自然资源”。在体育特色城镇中,不可能无中生有,必须与人民群众自己的需求相结合。[13]司亮(2018)从空间生成角度分析了浙江省竞技型城镇的生成动态,认为其生成的驱动因素在于地方的经济发展与政府的治理。适当而科学的政府导向,健全的配套设施,是引入社会资金发展的前提。[14]

(三)基于国外经验的路径

欧美各国都拥有许多著名的体育、休闲、城市文化,对其城市文化形成的背景及成因进行阐释,可以为中国的体育、城市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董芹芹(2018)以法国“霞慕尼”体育与休闲特色城镇为案例,对该城镇的发展过程与运作方式进行剖析,并从区位特色、产业特色、管理特色三个角度对该城镇的特色与发展进行了归纳与归纳。合理规划,扎根核心产业,有效整合相关产业,是城市特色的根本保证。[15]王学彬(2018)对国外体育特色城镇发展的脉络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认为国外的体育特色城镇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孕育期、快速发展期和逐渐成熟期。注重支撑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上下游行业生态,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16]石秀廷(2018)指出,在国际上,体育特色城镇的发展和发展,都是以本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点为依托,通过扩大和完善体育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并通过强化城镇的基础设施和辅助服务系统来实现的。[17]

三、关于体育特色小镇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7年度,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体育城市的创建工作。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尽管在国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对小城镇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国对小城镇建设尚处于摸索和摸索之中。为了对体育特色城镇的建设加以规范,并推动其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学者也对其评估体系及具体评估指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田学礼(2018)基于对该指数的实证筛选,运用 AHP方法,对体育特色小镇各指数进行了加权,并从基本信息、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特色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建立了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指数。[18]邵桂华(2017)认为,在发展体育特色城镇时,政府应该更多地承担宏观上的风险,而社会上应该更多地参与到运动休闲的开发与开发中来。[19]刘花香(2018)评估了建立中国冰上运动城镇的宏观生态。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冰雪运动城镇建设的政策环境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支撑;宏观环境:消费潜力大,但消费观念薄弱,供应方面品质不高;社会环境方面,随着冬季奥运会的临近,冰雪城镇的迅速发展,冰雪城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技术环境: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运用为构建冰雪体育小镇提供了科技保证。[20]李明(2017)探讨了体育特色城镇的投资、投资和收益机理。研究发现:在参与 PPP项目的体育特色城镇项目中,对“商业性”项目的投入和资金收益没有达到期望导致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其中,“企业+创业”一体化收益模型是为社会资本所期望和切实可行的投资和融资收益机制和范式。[21]各类特色体育项目和产业的特征差异很大,体育特色城镇也是如此,弄清体育特色城镇的投资和投资收益的一般规则,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入到城镇的开发中来。

四、结语

在以提高人类健康为世界主题之一的当下,体育特色小镇在各类特色小镇中,不仅被人们寄予了产业发展的希望,也寄予了提高人类健身健康水平的厚望,虽然体育特色小镇目前发展不尽人意,但学者们仍然没有忽视其研究价值与未来前景,从概念、内涵的廓清到不同视角、层面的路径分析再到评估体系的探讨,将给体育特色小镇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指导。

参考文献

[1].张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J].体育科学,2018,38(01):18-26+41.

[2].胡昌领.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建设理念与精准治理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8,39(03):69-74.

[3].崔建国.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06):54-59.

[4].季朝新,王一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逻辑起点、概念模型和功能定位[J].体育文化导刊,2018(02):88 -92.

[5].沈克印,董芹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地方探索与培育路径——以浙江省柯桥酷玩小镇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9):25-31.

[6].周文静,张瑞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测度及应用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38(05):1-9.

[7].周文静,张瑞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机理、演化模式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2):33-39

[8].何春刚.体育小镇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推进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4):23-27.

[9].张丽军.体育特色小镇区域协同发展: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05):8-14+27.

[10].鲁志琴.“产城人文”视角下体育特色小镇发展“顶层设计”问题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0 6):522-527+552.

[11].叶应满,彭祚琼,韩学民.自贸区背景下海南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5):48-51.

[12].郭琴.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二元模式的路径探索[J].体育与科学,2018,39(02):89-94.

[13].顾志平.乡村振兴视域下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3):58-61.

[14].司亮,钟玉姣.资本与权力:我国体育小镇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03):60-65 +95.

[15].董芹芹,沈克印.法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霞慕尼(Chamonix)小镇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6):20-25.

[16].王学彬,项贤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域外经验与中国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4):62-67+80.

[17].石秀廷.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2):39-42+67.

[18].田学礼,赵修涵.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3):45-52.

[19].邵桂华,郭利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PPP建设模式的风险分担模型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0 6):461-467.

[20].刘花香,贾志强.中国冰雪体育小镇建设PEST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08):103-108.

[21].李明.PPP模式介入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投融资回报机制及范式研究——对若干体育小镇的考察与思 考[J].体育与科学,2017,38(04):86-93.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特色小镇与全民健康同构共建研究”(编号:17YBA07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TY099)

作者简介:马纯英,湖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