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早期护理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杜秀娟

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对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肢肿胀、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患肢肿胀及血肿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及价值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并发脑栓塞或肺栓塞,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给予骨科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并不理想。有学者[1]认为,给予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早期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同时还能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护理对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价值,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5.17±11.7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99±11.63)。两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全部内容,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遵循伦理学原则,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完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保持病房内环境干净、整洁;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体征;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对患者体位进行合理摆放,抬高患肢,避免深静脉回流受阻;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脚趾,并为患者下肢穿戴逐级加压弹力袜,促进其尽早下床活动。

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宣教。术前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教,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发生风险以及预防方法等,加深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②体位护理。护理人员需每隔2h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改善肢体血液回流情况,并抬高患肢位置使其高于心脏,注意膝关节微屈曲及保暖,密切观察患者受压皮肤的颜色及破损情况,定期做提臀运动,促进局部血液运行,防止压疮;③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多食用低盐、 低脂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禁止饮食刺激性食物或饮料,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多饮用淡水,以此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栓;④预防护理。术后指导患者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逐级加压弹性袜,促进下肢血液流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⑤运动干预。术后1天,指导患者根据护理人员指令收缩四头肌、屈伸足部及旋转踝部, 上述训练每天5次, 每次坚持10s,术后3~4天,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床旁行走与离床行走训练、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训练时间、频率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肢肿胀、血肿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完成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深静脉血栓、患肢肿胀、血肿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患肢肿胀、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深静脉血栓、患肢肿胀、血肿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n)

深静脉血栓

肿胀

血肿

对照组

50

6(12.00)

11(22.00)

7(14.00)

观察组

50

1(2.00)

2(4.00)

1(2.00)

χ2

-

7.681

18.939

9.783

P

-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x±s,d)

组别

例数(n)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50

15.72±2.67

30.07±3.89

观察组

50

12.65±2.43

23.46±3.35

t值

-

5.903

9.145

P

-

P<0.05

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50

31(62.00)

16(32.00)

3(6.00)

47(94.00)

观察组

50

14(28.00)

20(40.00)

16(32.00)

34(68.00)

t值

-

-

-

-

22.847

P

-

-

-

-

P<0.05

3.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文献报道,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80%左右,有3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局部深静脉血栓,10%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致命性的肺栓塞[2]。越早的预防和防治是有效遏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3]。早期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加深患者对于深静脉血栓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充分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给予患者体位护理,可帮助患者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状况。给予患者科学饮食指导,多食用低盐、低脂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淡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保证完整血管壁[4]。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锻炼指导从而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患肢肿胀、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骨科术后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进一步融洽护患关系[5]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患肢肿胀及血肿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正云,范远俊,陈增刚.优化康复流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20,36(3):233-239.

[2]刘兴凤.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采用早期护理预防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11,16.
[3]苏容平.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善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9,6(9):208.

[4]周丹.早期护理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3):571-572.

[5]曹倩,郜瑞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的应用及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1557-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