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策略研究

马飞丽

武定县人民医院云南武定651600

摘要: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因其给患者健康带来威胁,并增加医疗费用负担。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和控制,以及研究相应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服务质量。本文针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了医院感染的危害因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进而总结了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策略。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策略

1引言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的疾病,往往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损害,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使医疗费用增加。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和控制,以及研究相应的策略,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医院感染的危害因素

2.1医疗环境

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微生物可通过空气传播、水源、器械等途径传播给患者,导致感染。医院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和清洁措施,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能够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2.2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源,他们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在不同患者之间传播,特别是当他们没有正确执行手卫生、使用防护措施或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2.3患者状态

患者的免疫力、健康状况以及医疗操作等都会影响感染的风险。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长期卧床、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或导尿管等操作的患者,容易因机会感染而引发医院感染。

2.4医疗操作

各种医疗操作,如手术、导尿、静脉输液等在不符合规范操作的情况下,可能引入病原微生物,增加感染的风险。医疗机构需要加强操作规范、消毒灭菌措施,以及监测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果。

    除了上述因素,患者密集度、控制感染传播的物理环境、抗生素使用过度等也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危害。

3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传播:通过接触感染源,如患者、医务人员、设备、床单等,将病原体直接传播给他人。(2)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口鼻部分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通过空气悬浮在空间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3)气溶胶传播:某些微小的颗粒物质中携带有病原体,并在空气中悬浮形成气溶胶,被他人吸入而感染。(4)粪口传播:通过患者排泄物或污染的医疗设备等间接传播给他人,如粪口传播的病原体有C.difficile、Norovirus等。(5)血液传播: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直接接触,如输血、注射、采血等,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4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包括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液消毒剂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对于感染患者,医院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例如将患者单独分配到隔离病房或采用防护措施,以避免病原体传播给其他患者。医院应对医疗器械、设备、床单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洗,以避免感染的传播。医务人员在进行与患者接触时,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感染。医院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手扶梯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在。此外,医院应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感染管理,包括相应的筛查、隔离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除了医院的预防措施,患者和家属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和手卫生,配合医院的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5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策略

5.1抗生素管理

抗生素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医院应制定并实施抗生素使用指南,确保医务人员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时长和途径进行使用。医院应设立由医生、药师和感染控制专家组成的抗生素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监督抗生素的使用,评估抗生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追踪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频率和使用指标等,以便及时发现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通过建立抗生素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抗生素耐药性的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此外,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配送方式,如静脉给药、口服给药或局部使用等,以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2感染监测与报告

医院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用于追踪感染发生率和趋势。该系统可以包括记录和统计感染发生的类型、部位、病原体等信息。医院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感染监测指标,如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率、感染致病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院监测感染风险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可以是每日、每周或每月,具体根据医院的情况而定。监测应涵盖不同科室、不同病房和不同患者群体,以全面了解感染情况。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发现或疑似感染事件。同时,医院应建立一个匿名的报告机制,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促进感染信息的全面收集和及时反馈。医院应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利用。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识别出感染的高发科室或病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此外,医院应建立一个感染管理的经验共享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功案例。通过共享经验可以加强团队的学习和提高整体感染管理水平。

5.3人员培训和教育

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课程,涵盖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手卫生、使用个体防护措施、消毒与灭菌等方面内容。培训内容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需求进行针对性安排。通过提供全面、易于理解的培训材料和工具,如培训手册、在线培训课程、视频演示等,帮助员工学习和掌握感染控制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同时,设立年度感染控制知识复习和考核机制,以确保员工对感染控制策略和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结果可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为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员工发放感染控制培训认证,既是对员工努力的认可,也能提高员工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此外,组建由感染控制专家组成的团队,并定期与全体员工进行会议和培训。专家团队可分享最新的感染控制指南、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增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更新知识。最后,定期回顾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根据最新科学证据和实践经验进行更新和调整,将新知识和技术纳入培训内容,以确保培训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6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服务质量。然而,这需要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洁,邓欣,倪平,等. 基于SMART原则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价[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8(7):1059-1065. D

[2]刘芳,茅一萍,祁琪,等. 虚拟仿真技术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8):990-994. 

[3]敖博,李芳,何金琼,等. 体验式教学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2):158-161. 

[4]唐玲利,刘滨,银琼,等. 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7):115-117,121. 

[5]郑红梅,杨海红. 思维导图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4):136-140. 

[6]张真真.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优化管理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2,19(7):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