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防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1

钢结构防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陈媛

230281199104110427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钢结构广泛的应用到建筑行业中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主要发展的趋势。但是在钢结构建筑工程中,钢结构部分往往会存在着腐蚀现象,腐蚀面积比较大,腐蚀速度也很快等严重的问题。所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减缓或者抑制钢结构腐蚀的问题成为了近几年探究的焦点。

关键词:钢结构;防腐技术;建筑工程;应用研究

引言

钢材是一种容易被腐蚀的建筑材料,由于钢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极易被锈蚀,往往会影响到钢结构的整体性能,并且也不利于建筑保持其安全稳定性。防腐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最为基础的施工技术,让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工程对建筑的建筑质量要求。因此,必须要完善对建筑钢结构的防腐处理措施,提高钢材防腐技术水平。

1. 做好建筑钢结构防腐工作的必要性

从宏观角度上来讲,钢结构的腐蚀会对建筑的整体结构产生严重影响,以建筑结构的不均匀性破坏为主要表现,一旦钢结构出现了腐蚀现象,若未能及时翻修或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则钢结构的腐蚀面积就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导致应力集中,进一步加快腐蚀速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必然会对建筑钢结构的稳固性以及整体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腐蚀情况的作用下,钢结构的柔韧性以及抗冷脆性都会不断下降,导致钢结构的荷载能力下降,加大了钢材疲劳的发生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对钢结构的整体性能产生威胁,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

2. 钢结构腐蚀及其危害分析

2.1 钢结构的大气腐蚀

大气腐蚀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及氧气对钢结构形成的化学反应及由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腐蚀现象,大气中的水汽形成对钢结构表面金属的电解,而空气中的氧则溶于其中成为阴极去除剂,二者一同形成对钢结构附属的原电池。当钢结构表面的金属生锈后,所产生的腐蚀物会进一步影响大气腐蚀的电极反应。

2.2 钢结构的局部腐蚀

局部腐蚀包括两种即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电腐蚀常见于钢结构中不同金属组合或者连接的地方,其中电位显示为负的金属一侧其产生腐蚀的速度越快、时间越早,而电位较高的一侧则容易受到保护,两种不同的金属之间形成腐蚀原电池。缝隙腐蚀主要存在于钢结构的连接缝隙处,一般缝隙宽度在0.025-0.1mm之间时最容易产生腐蚀现象。

2.3 应力腐蚀

应力作用的腐蚀所造成的突然性断裂没有任何的前期征兆,因此往往造成巨大的灾害性后果。钢结构腐蚀是一种不均衡的腐蚀破坏现象,一旦出现腐蚀坑,其发展速度角度,引起应力集中,同时又加速腐蚀的变化,发生连锁反应,在此条件下,钢结构材料抗冷脆性能急剧降低,承重能力下降,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建筑物的倒塌、断裂等事故现象。

3. 钢结构防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热浸锌防腐处理

对钢材表面进行初步的除锈处理,保证钢材表面无锈斑或锈点后,将钢材整体完全浸入到温度可达600℃的锌液之中,使锌液能够完全附着于钢材表面,产生对钢材进行保护的锌层。对钢材进行热浸锌防腐处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使钢材在一般温度与一般环境下,确保几十年的耐腐蚀性。

3.2 涂油漆防腐技术

较为常见的防腐蚀技术还有涂油漆,通过在钢结构表明涂上油漆来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涂油漆防腐技术简单,涂油漆技术操作简单,对施工人员要求不是很高。但涂油漆的时候要注意钢材表面处理及周围的环境,使用中对油漆涂层要进行定期的维护。

3.3 做好表面处理

目前钢结构主要使用的除锈方法为抛丸除锈、喷砂除锈及动力工具除锈。抛丸除锈是利用高压空气带出钢丸喷射到构件表面达到的一种除锈方法,需要大型抛丸机,适合钢构件车间除锈。现场除锈主要采用动力工具除锈与喷砂除锈。动力工具除锈效果相对较差,劳动强度大,同在用在除锈等级要求不高与除锈工作量不大的部位,对于除锈量大、除锈等级要求高的工程,应采用喷砂除锈,达到高效率与高除锈品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构造他有非常好的物理施工和机械的又能都有点在我国的工程中有非常好好的用,但是在进行钢构中复试的时候,会造成一些影响,会造成资金的流失。所以需要有一些防腐蚀的方法才可以更好的应对这些措施,减少资金的流失,准确把握防腐技术的注意事项,从而不断提高防腐技术的有效性,进一步为强化轻钢结构的整体性能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超.钢结构防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7,(10):239-239.

[2]寇俊同.宋玉楚.浅析建筑钢结构防腐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2):68.

[3]杜立春.建筑钢结构工程防腐和防火涂装的质量控[J].工程质量,2007,(7):27-29.

[4]陈刚.基于钢结构防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城乡建设,2013,(09):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