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浅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策略》

韩振华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云镇下洞小学  515422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就是把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在理解文本内容情感的基础上,体会文本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写作铺垫基础。这是一种基于阅读而实施写作教学的策略。

“授之以渔”是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的事。以前,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是能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能看到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想象画面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等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渗透,更要关注写作方法的渗透。这是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只是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才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如何进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我从自身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一下几点有效策略:

一、关注教学目标,做到精准指导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是把语文阅读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缺少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尽管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阅读了很多的优秀文学著作,但是学生还是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所以,要进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要由注重读懂课文内容转向关注课文言语表达形式。

王尚文教授说:“语文老师如果只关注课文的内容,势必就会把《小英雄雨来》上成思品课,把《自然之道》上成环保课,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成科学课,把《文成公主进藏》上成历史课。”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的特点,语文应该姓“语”。从语文的性质来看,人文性和工具性并存;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就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和写作素养,而不会是纯粹的阅读。因此,“指向写作”教学,关注范文的语言形式,才能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万水千山,欣赏其中的万紫千红,了解其中的万千奥妙,从而提高说话写作的能力。

如教学《骑鹅旅行记》,以往教师一般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从中感受主人公尼尔斯善良、勇敢、正直、知错就改、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就完成教学目标。我教学《骑鹅旅行记》,就着眼于“作者是怎样写故事的?又是怎样写具体、写生动的?”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准确的用词,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样不仅理解了课文,还学会了表达。这就将阅读教学很明确地指向了言语的表现,指向了写作。

、品味语言精髓,提升表达能力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要由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转向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同样的意思,可以和别人说得不一样”,领悟汉语的丰富性。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依托教材进行再创造,从中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语言,实现了“读”向“说”“写”的转化。

在进行语文文本分析过程中,对于文本的语言体会是极为重要的,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具体策略主要是对语言进行关注,特别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了解作者表达的语言技巧,让学生吸收作者语言表达的精髓,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匆匆》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大量细腻的描写,让读者可以轻易地感受到时间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语言优美贴切,同时也可以富有深刻的内涵。领悟这种语言的“秘妙”,就要我们去关注言语形式,发现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并将读写知识进行有系统地渗透。

任何学习都是可以从模仿开始 。我教学《匆匆》, 指导学生仿写精彩语句。学生学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举一反三写出了许多好句段。有的学生写“大雁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小草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杏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有的学生写“月亮缺了,有再来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等。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学生的佳句迭出 :“上学的时候,日子从轻快的脚步中偷偷溜走;上课的时候,日子从黑板前跑过;老师提问的时候,日子从我回应的话语中跳去;写字时,日子从笔尖上悄悄地闪过去······”训练后,学生感受到写一段精彩的话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慢慢地领悟语言的“秘妙”所在,并学着落实到自己的写作中。

指向写作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描写,用心感受其表达技巧的精髓。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语言的描写转换成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技巧。

三、关注文本结构,渗透写作知识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就是例文”。经典课文,不但能够有效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有着更加精妙的行文方法。教师进行指向写作阅读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文本结构,体会写作方法。

比如《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最为突出的地方,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写,采用总分总结构和首尾呼应的写法,让文章中心更加明确,结构鲜明。

《匆匆》一文 ,还呈现了很多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如开头一连串的问句开头 ,能更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突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惋惜与无奈。又如,文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 。再如,作文就是证明“题”对一篇文章来讲,作者要表达的东西肯定能浓缩为一个观点。要让读者理解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需要用具体的内容来证明,在论述类文章中证明这一点非常鲜明,在实用类文章中这一点同样重要,哪怕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表达也是如此。

同样,沈从文写的《腊八粥》这篇文章,描述了八儿一家人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煮腊八粥的场景,文中处处皆有法。如按照“介绍——猜想——看到——吃到”这样的写法:第一处是介绍,腊八粥是哪几样东西做成的;第二处是猜想,妈妈在烧腊八粥,八儿再猜想米怎么了,枣怎么了,花生怎么了;第三处是看到的,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看到花生脱去了红外衣,栗子粉碎了;最后是吃的场景。我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写物”的方法,由此推开去, 比如写粽子,可以介绍它有哪几样东西组成;看到哪几样东西怎么样,怎么一个过程包出一个粽子;猜想在锅中的粽子, 这几样东西煮得怎么样了;吃粽子时,可以看到东西怎么了,吃起来味道又是如何。这就是方法的迁移与运用。

教学《腊八粥》时,指导学生学写家乡的特色美食——擂茶。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咿呀学语的婴儿,会洗衣做饭的少年,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提到擂茶,谁不是嘴里立刻产生出一种甘甜可口的感觉呢?准备好芝麻、花生、茶叶、热水、香菜等合拢起来,放入钵中,用擂茶棒磨成粉末状,加入热水,放入一点点食盐,那绿如翡翠的擂茶就做好了。单是闻到那香味,就能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大口大口地喝着呢!这味道一定让你们回味无穷。”看到学生一篇篇佳作,不得不惊叹模仿“课文”的力量。

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课文就是范文,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这样强烈的教学训练意识,把课文作为例子,积极指导学生习作,内化阅读成果,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阅读”和“习作”的链接,真正实现了“读”“写”的完整融合。语文教学由此真正实现了和谐共振的“两条腿”走路,达到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