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曹开华

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普通外科   430200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次年3月间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与对照组(开腹手术)各60例,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清炎性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治疗的实施,能够及时控制血清炎性指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双镜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当前胆道疾病中的常见病症类型[1],无显著年龄限制,病发时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寒战高热及黄疸等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传统开腹手术方式逐渐转变为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双镜等微创手术治疗方法[2],相较于开腹手术将上述两种微创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术后创口更小,恢复速度更快不易发生感染等情况,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3]。为进一步了解该方法的治疗效果,此次研究中将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加以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间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依据治疗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8-61岁,平均(49.58±3.24)岁。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2-71岁,平均(51.58±3.35)岁。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无高血压患者;无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无精神异常;无药物过敏史;无中途退出者;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并予以其研究知情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辅助患者将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后由麻醉师实施常规麻醉处理,麻醉注射完成后对术口位置及周围皮肤实施碘伏消毒护理,予以铺巾保暖及隐私保护。于右上腹直肌处开创切口将皮下组织逐层切开,直至将胆总管充分暴露后,探查肝胆胰胃及胃部等脏器器官的具体情况,准确掌握胆结石的具体位置及胆道系统情况。掌握结石准确位置后将结石逐一取出,对较小的结石借助胆道镜取石网篮进行套取,确认结石去除完毕后应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处理后使用导管实施抽取,抽取完成后将T管于胆总管中留置,将切口缝合闭合腹腔后实施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术毕。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采取同对照组相同的麻醉方法且麻醉起效后,对患者脐上缘位置开创切口,使用气腹针实施穿刺后接通气腹机,给予腹腔内稳定的压力治疗创建气腹护,逐渐将腹腔镜置入。腹腔镜置入后对剑突下、右锁骨中线等位置开创切口将相应大小的套管针置入。完成后更改体位为头高脚底状态后借助腹腔镜实施常规探查,确认无异常后将胆囊管与胆囊血管进行有效分离,夹闭胆囊血管并将其断开避免细小结石坠入其中。将胆总管前壁中的胆汁抽取干净后借助穿刺孔将纤维胆道镜置入,借助其确认胆管中的结石位置,借助取石网篮取出。结石取出后对胆总管进行冲洗并检查无残留后置入常规T管及引流措施,将术后逐一缝合并予以对照组相同抗感染治疗措施后术毕。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包括IL-6、CRP、TNF-α。

(2)并发症发生率,涵盖胆管狭窄、胆瘘、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实施t值卡方值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血清炎性指标

研究组血清炎性指标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呈P<0.05,如表1。

1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对比

组别

时间

IL-6(KU/L)

CRP(mg/L)

TNF-α(ug/L)

研究组(n=60)

治疗前

13.25±2.14

14.92±2.28

6.52±0.24

治疗后

5.14±0.23

6.21±0.16

2.61±0.31

对照组(n=60)

治疗前

13.54±2.23

14.61±2.19

6.27±0.31

治疗后

6.27±0.19

8.52±0.28

3.58±0.23

治疗前后研究组t/P

29.187/0.000

29.518/0.000

77.253/0.000

治疗前后对照组t/P

25.161/0.000

21.366/0.000

53.980/0.000

治疗后两组比较t/P

29.339/0.000

55.484/0.000

19.465/0.000

注:IL-6(白细胞介素-6标准值为4.1-10.0KU/L)、CRP(C反应蛋白标准值为5-10mg/L)、TNF-α(肿瘤坏死因子标准值为1.5-4.1ug/L)。

2.2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呈P<0.05,如表2。

3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胆管狭窄

胆瘘

消化道出血

胆道感染

发生率

研究组

60

0(0.00)

0(0.00)

1(1.67)

0(0.00)

1(1.67)

对照组

60

1(1.67)

1(1.67)

3(5.00)

2(3.33)

7(11.67)

X2

-

-

-

-

-

4.821

P

-

-

-

-

-

0.028

3讨论

当受到括约肌功能及胆道蛔虫及饮食生活不良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极易导致胆总管结石病症的产生[4],此时患者将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促使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对该病症的普通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该方法造成的创口面积较大[5],术后易发生感染及并发症的形成,将造成二次伤害。据既往研究了解到,将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实现微创治疗效果,所造成的创口较小且经护理干预后不易发生感染及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速度更快[6],可实现最终的治疗效果。经上述表可见,研究组的血清炎性指标优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呈P<0.05,展示了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治疗能够实现对相关炎性分子的有效控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治疗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于相关疾病手术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焱平,顾林铭,吴国杰.双镜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7):2624-2626.

[2]冯刚.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5):50-51.

[3]邸亮,郭庆良,赵晓飞,丁兢,段斌炜.双镜联合治疗腹部手术史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近期随访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21,15(04):440-443.

[4]彭正,陈之强,杨琦,段斌炜.双镜联合同期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21,15(03):335-338.

[5]潘昌议,王益鸽,邱招展,李初浩,赵建华.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01):27-29.

[6]王全晖,拜云虎,袁守信,楚理家,郭宁辉,张绿圃.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不同一期缝合方式对病人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评估[J].临床外科杂志,2021,29(0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