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郭雷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高校要更加注重体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体育教育观念发生了从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向注重全面素质发展的转变,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场所的拓展,从传统的以赛促学向注重生命体验和学生体验的转变。这些转变将有助于推动体育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关键词:高校体育;创新;发展

引言

高校体育在发展学生体育技能、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习惯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面临学生体质下降、学业加重、网络诱惑等各种挑战,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无法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能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功效,新时代高校要通过体育教育体系创新和发展路径来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1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新媒体时代的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等。新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度,提高教学效率。

2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学场馆和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场馆配置和器材使用频率与体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虽然各高校体育场馆环境有明显改善,但人均面积仍然不足,室内羽毛球和网球场地共用、室内排球和篮球场地共用现象比较普遍;室外场地加装风雨棚的高校较少,教学效果受天气影响比较大;体育器材配置情况也不理想。

2.2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学的要求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以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未重视学生体育活动中的主体角色,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内化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形成。部分教师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等,效果也并不明显。

3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3.1转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定位及教育目标

转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育定位与教育目标,是指改变高校现阶段的体育课程教育实践方向,使高校能在双减教育的指引下,根据大学生健康水平及心身健康成长要求,制定多种不同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案,摒弃传统滞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思维,使高校能基于学生体能优势及体育运动特点,安排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其中,高校应优先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沟通,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自身的体育课程学习需求,根据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方式及具备的体育运动能力,设计多种体育课程教学方案,在有效掌握学生学习不足及学习优势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体育课程教育深度,使学生能在轻松的体育课程环境下学习,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及体能水平。另外,转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定位与教育目标,并非将学生体育课程知识学习能力及学习评价抛诸脑后,而是将学生成绩评价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以运用,避免一味地强调对学习成绩评价的依赖,使教师能客观地开展体育课程教育分析及学生学习能力探究。

3.2创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体育体系

高校体育教育应坚持“无体育,不可以”原则,发挥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自觉遵守规则、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育人优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体育新体系。在教学项目设置中,开设田径类、球类、体操类、舞蹈类、武术类、游泳类、新兴时尚类、运动健康类等门类齐全、项目众多的选项课;在教学进程上,采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与接受程度,设计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手段与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在教学方式上,融合优质教学资源,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方式,注重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理论+能力培养同等重要;在考核方式上,建立思政目标融入体育教育的“体育+课程思政”、三递进动作诊断评价的多元育人评价方式。

3.3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体育教学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体育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互动性、灵活性和个性化。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能提供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对科技的需求和学习习惯。第一,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提供课程内容、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第二,结合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辅助工具,如教学软件、手机应用程序等。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教师可以展示运动动作、讲解技术要点,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第三,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体育场景,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环境进行运动训练和比赛模拟,提高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第四,通过运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运动数据,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和进步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计划和改进技术。第五,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和虚拟比赛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竞技。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远程合作和比赛,共同学习和提高,激发竞争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4保持高校体育教学的前瞻性优势

保持高效体育教学的前瞻性优势至关重要,是高校有效落实双减育人培养工作要求的基础。高校应在体育课程教育实践设计阶段,充分分析学生当前学习、生活形式,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娱乐内容,布置阶段性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将部分体育课程教学元素及体育运动要素加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使学生能针对部分体育运动要素及体育知识有所感知,帮助学生提升对体育课程知识内容的关注度。并且,高校能基于双减教育的体育教育创新,减轻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负担。譬如,高校可以采取网络社交互动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关注度,帮助大学生逐渐融入当前体育课程学习环境,并将部分具有内容吸引力及教育前瞻性的基础要素,加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设计,使大学生能在网络教育互动的影响下,积极参与线下的体育课程训练活动及体育运动。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需在拓展体育教育新路径方面保持一定的教育优势。高校应以双减教育发展为核心,进一步做好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并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育服务功能,加强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使体育课程教学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培养的教育需求,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育工作质量及教育服务能力,完善高校现阶段体育教育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悦.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2(21):56-58.

[2]周洪其,姚雨蓝,赵明明,等.“双减”:体育活动与学业成绩能否兼得?[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8(12):32-36.

[2]马宁甫.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综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0):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