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源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卢志军  林飞翔  刘宁  石江友  曾冬梅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颈椎间盘突出和眩晕症的相关性,评价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眩晕的疗效。方法: 我们将2020—2022年我科就诊的73例以眩晕为主诉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进行分组,A组行颈椎射频消融治疗;B组行颈椎牵引、 手法推拿、理疗结合药物静脉滴注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记录病人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的症状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术后短期内即可达到较明显的症状改善,经长期随访,依然保持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间盘突出在眩晕的发病成因中占有重要地位,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眩晕;射频消融术;Ruffini小体;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退变的一种病理过程,主要指椎间盘在退行性改变后,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椎管内而引起的颈部脊髓或颈部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症候群。临床就诊的患者中典型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症状较多,但仍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以眩晕的主诉就诊,该类患者多辗转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及脊柱外科之间。有学者将颈椎引起的眩晕症状归类为颈性眩晕,但在病因上假说较多。我们结合临床工作将该类眩晕患者在排除明确的神经内科及耳鼻喉科疾患后,收治我科给予颈椎间盘突出射频消融治疗,观察记录术后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2022年来我科就诊的73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48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46±7.56)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头晕、空间位置旋转感。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手术组)及B组(保守治疗组)。A组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7.3±6.25)岁。病史3个月以上。B组41例,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6.13±9.43)岁。

1.2影像学检查颈椎MRI/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均无严重椎管狭窄及严重的脊髓神经根压迫等征象。

1.3治疗方法A组:常规术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软枕,颈部后伸。C臂透视定位颈椎间隙后局部浸润麻醉,用手指扪及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从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用示指和中指尖压向颈椎前缘中线。用射频专用穿刺针从两指间进入目标颈椎间盘内,C臂透视颈椎正侧位观察针尖位置位于颈椎间盘中央。 拔出针芯,将颈椎间盘消融刀头插入,透视确认不超过椎体后缘。持续踩踏消融脚踏30,同时缓慢旋转,然后持续踩踏热凝脚踏 30秒。术后颈托保护2周;B组行颈椎牵引、手法推拿、理疗结合药物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拔伸推拿手法,融合了手法牵引颈椎和手法放松颈部肌肉的内容[1]

1.4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眩晕程度,让患者自我判断。0表示症状改善完全无症状,10表示症状严重难忍。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同时观察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评定,治愈:眩晕的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眩晕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稍减轻,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VAS评分变化比较2组在VAS评分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短期内即可达到较明显的症状改善,经6-12个月的随访,依然保持较好的临床效果。

3讨论

眩晕是人体自身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运动性错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2],因常常与颈椎病有关,故常称之为颈源性眩晕。但这个说法很笼统,目前发病机理不能完全阐述清楚且缺乏确切的诊断标准。结合相关文献及报道初步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眩晕的机制有:1、由椎动脉受到钩椎关节等增生骨赘的机械性压迫导致其管径狭窄或梗阻而引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在颈椎后纵韧带上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3],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后纵韧带上的分布密集。在颈椎间盘外环亦有少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颈后纵韧带上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是直接来源于颈交感神经节,颈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纤维刺激是感受以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的病理现象,椎间盘等病理因素直接刺激引起颈交感神经节的兴奋可能是引起眩晕更为直接的因素3、颈神经相应的脊膜支吻合形成窦椎神经进入椎间孔,分布至椎间孔周围组织、椎间盘后侧及后纵韧带神经丛。当椎盘突出时窦椎神经亦受到过度刺激而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上颈项部深层身体平衡感受器过度兴奋,作用于脑干,加重平衡失调,导致眩晕加重

[4、5]4、Ruffini小体[6]是近期研究较多的颈椎间盘上的感受器,部分学者认为该小体与颈性眩晕存在相关性;

等离子射频消融原理是通过射频能量使刀头和组织间的电解液形成等离子体薄层,对周围组织无损伤。由于等离子体的动能低,工作界面的温度在40-70,故又被称为低温等离子消融。颈椎间盘热凝消融术使椎间盘突出物消融后,减轻了对颈后纵韧带及窦椎神经的压迫、刺激,阻断了对局部交感神经丛的激惹,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也破坏了椎间盘内的Ruffini小体。射频消融利用热凝温度使椎间盘突出部分有效回缩,阻断了窦椎神经向后纵韧带交感神经节的传导,灭活炎性物质,抑制了交感神经的兴奋[7]手术组患者经长期随访,依然保持较好的临床效果,眩晕症状改善满意;由此进一步证实:颈椎盘突出是导致眩晕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颈椎间盘突出是导致眩晕的重要因素之一,微创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本课题目前还是停留在临床试验层面的研究,后期我们还将扩大样本的量,同时在征得伦理委员会的支持下将接受手术的眩晕患者的椎间盘标本给予分子生物学研究,从Ruffini小体及其相关性的通路切入,探寻可能存在的导致颈性眩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基金情况:2020年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204605)

参考文献

[1]Reid S A, Callister R,Snodgrass S J, et al.Manual therapy for cervicogenic dizziness:Long term outcomes of a randomised trial [J]. Man Ther, 2015,20(1):148-156.

[2] Wrisley D M, Sparto P J, Whitney S L, et al.Cervico-genic dizziness:a review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0,30(12):755-766.

[3]张建波,张英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与颈肌劳损的生物力学关系[J].颈腰痛杂志,2010,31(5):374 - 375.

[4]喻益峰, 王学宗, 李亚娟. 头后小直肌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及从筋论治颈性眩晕[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8): 1263-1266.

[5]应航,陈立,詹红生,等 . 颈椎间盘退变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力学研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22(2):460 - 462,486.

[6]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for the relief of dizzines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one Joint J,2018,100 (1):81-87.

[7] Li S, Chen R, Chen Y,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disc decompression with coblation nucleoplasty in cervical vertigo: a retrospective outcome study with 74 consecutive patients and minimum 1-year follow up [J]. Pain Physician,2019,22(3):2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