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罐联合艾灸治疗阳虚体质患者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走罐联合艾灸治疗阳虚体质患者的疗效分析

朱婕   苏赛(通讯作者:)

云南省  保山市中医医院  邮编:678000

安排《中国结合医学》

摘要:目的 探析走罐联合艾灸治疗对于阳虚体质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阳虚体质的患者开展研究,共200例,随机分为AAA组(n=100例)和BBB组(n=100例),AAA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艾灸治疗,BBB组给予走罐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畏寒程度。结果 BBB组的临床治疗效果(96.0%)明显优于AAA组(90.0%);且治疗后,BBB组患者的畏寒程度明显优于畏寒AAA组,P<0.05。结论 走罐联合艾灸治疗阳虚体质患者可降低患者的畏寒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体征,对于阳虚体质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作为阳虚体质患者日常保健理疗的常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走罐;艾灸;阳虚体质;畏寒程度

阳虚体质患者临床表现为体形消瘦、怕冷、四肢畏寒,或见手足心热、少汗,舌淡苔白,脉沉细。为祖国医学所说的“阳虚”之证。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阳气虚弱则无法完成生命正常生理活动,不能耐受寒冷。临床上许多阳虚体质患者表现为阳气不足、畏寒怕冷、四肢冰凉、精力不足、抵抗力差等。走罐是利用负压抽吸的方式吸取人体的部分阳气,使之从体表渗透到体液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善阳虚体质患者的临床症状,现针对走罐联合艾灸治疗开展如下研究,并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9月期间确诊为阳虚体质并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100例。其中,AAA组男65例,女35例,怕平均年龄为(47.83±7.26)岁,平均病程为(17.33±5.21)个月;BBB组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49.61±7.45)岁,平均病程为(16.93±4.70)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中对于阳虚体质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AAA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艾灸治疗。具体方法:用桑皮纸扎成直径为0.5cm~1cm的筒状艾条点燃,并用专用督脉膀胱经艾灸盒直接插入艾条中,插入深度约5cm。在患者背部督脉膀胱经施灸时,将施灸位置的热量均匀传递至所施灸穴位上。施灸时患者俯卧位,施灸时间视体质、病情决定,施灸时间应保证施灸部位皮肤温度较高者15~30min,一般以艾条点燃后,局部温度升高至40℃~50℃为宜;施灸量以施灸者能耐受受、施灸部位表面温度为准。施灸后保持皮肤温度在35℃~40℃最佳。

BBB组患者在单纯艾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走罐治疗。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操作:采用走罐疗法,操作前,消毒、拔罐。操作前,医疗人员取坐位,病人取俯卧位,医生在患者的皮肤上涂抹润滑油,然后将罐沿着经络或肌肉线条滑动,以刺激经络和穴位。医生会将艾条点燃,并将其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燃烧产生的热能刺激穴位,从而补充患者的阳气。先用玻璃罐在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每次5-10分钟;走罐后在督脉膀胱经进行艾盒灸40-60分钟。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指导与改善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安抚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1.3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制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疾病改善明显;显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体征逐渐好转;有效:临床症状相较于之前改善,体征轻度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体征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痊愈+有效+显效)/例数×100%。

畏寒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畏寒程度进行收集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将AAA组和BBB组的所有数据导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AAA组和BBB组两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BB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AAA组的有效率为90.0%,BBB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AA组,P<0.05。见表一。

表一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磷(%)

AAA组(n=100)

44(44.0)

31(31.0)

15(15.0)

10(10.0)

90(90.0)

BBB组(n=100)

46(46.0)

33(33.0)

17(17.0)

4(4.0)

96(96.0)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畏寒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畏寒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BB组患者的畏寒程度明显优于AAA组,P<0.05。见表二。

表二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畏寒程度(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AAA组

100

7.45±1.57

4.48±1.15

BBB组

100

7.57±1.62

3.29±1.23

3讨论

阳虚体质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禀赋不足多为素体禀赋不足所致;肾气虚衰,肾水不足所致。阳虚体质患者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阳虚体质患者常伴有畏寒怕冷、少气懒言、手足心热;气血两亏,抗病能力较弱。此类患者往往形体消瘦,四肢不温、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失眠、舌淡苔白等症状明显。临床诊断中,中医认为“阳虚”有“阳痿”、“腰膝酸软”、“虚劳”、“白带清长”等症状,属于“阳虚”范畴,是因为身体虚弱、脏腑功能衰退,表现为虚弱、无精气、精神萎靡等气血不足状态。艾灸疗法结合中医辨证,选用辛温温通、芳香开窍化痰、理气健脾和胃、温阳补肾等法使阳气充足,气血旺盛而阴阳调和;采用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结合穴位及相关穴位进行艾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的脏腑功能和阴阳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治疗疾病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综上所述,走罐后艾灸,比直接艾灸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畏寒程度、减轻阳虚症状和增强体质,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改善阳虚体质导致的各种症状,促进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响,倪磊,潘雨,等.阳虚型体质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20,40(3):417-420.

[2]李雨丝,申柱浩,李雅楠,等.阳虚体质畏寒机制现代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9,36(9):839-842.

[3]张潞潞,苏晓鹏,闫圣,等.浅谈从阳虚体质论治抑郁症[J].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4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