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失血输血治疗方法及输血治疗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急性大失血输血治疗方法及输血治疗的效果观察

武淑贤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邮编:138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方案与输血疗效。方法 42例急性大失血患者为样本,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随机分组,输注PLT与冷沉淀凝血因子纳入A组,输注PLT纳入B组,对比止血时间、24h悬浮红细胞用量、凝血指标差异 。结果A组止血时间较B组短,24h悬浮红细胞用量较B组少,P<0.05;A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注PLT+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可强化患者凝血指标、缩短止血时间,还可减少悬浮红细胞用量,高效可行。

【关键词】输血方法;输血治疗;急性大失血

急性大失血病情危急,患者血容量可在短时间内降低,可继发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采取高效方案治疗急性大失血,缩短止血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而言极为重要。目前临床多以输血方案治疗急性大失血,且随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血液采集技术、分离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如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血小板等成分输血方案得到了推广[1]。本文以42例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急性大失血患者为样本探讨输血治疗方案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42例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急性大失血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1-71岁,平均(48.15±2.13)岁;B组,男15例、女6例,年龄22-72岁,平均(48.17±2.16)岁。A组急性大失血患者基线资料与B组无差异,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具备输血指征;知情同意;脏器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免疫功能异常者。

1.3治疗方法

急性大失血者均服用血管活性药物,接受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手术止血等治疗。治疗期间,记录失血者体温变化,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溶血反应;记录患者尿液颜色,若出现浓茶色、酱油色尿液,立即停止输血,对症处理。

A组输注PLT,以输液滤器辅助治疗,输注时间30-60min、容量200ml以上,控制输注PLT量在12-60U,若患者失血严重,可酌情增加输注量;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本研究经中心静脉输注凝血因子,控制输注量10-20U。

B组输注PLT,方案与A组同。

1.4观察指标

记录止血时间、24h悬浮红细胞用量等指标。

记录凝血指标变化:包括PT、TT、APTT、FIB等指标。

1.5统计学研究

急性大失血者资料以SPSS 21.0处理,%记录、X2检验急性大失血者计数指标,±s记录、t检验急性大失血者计量指标。具备统计差异,P<0.05。

2 结果

2.1止血时间与24h悬浮红细胞用量对比

A组急性大失血患者止血时间较B组短,24h悬浮红细胞用量较B组少,P<0.05。如表1。

表1 止血时间与24h悬浮红细胞用量比较(±s

组别

止血时间(h)

24h悬浮红细胞用量(U)

A组(n=21)

3.14±0.21

4.56±0.58

B组(n=21)

6.81±0.85

11.31±0.69

t

19.2084

34.3164

P

0.0000

0.0000

2.2凝血指标对比

治疗后,A组急性大失血患者PT、TT、APTT、FIB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治疗前,A组PT、TT、APTT、FIB等指标与B组无差异,P>0.05。如表2。

表2 急性大失血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组别

PT(S)

TT(S)

APTT(S)

FIB(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n=21)

28.21±1.36

12.68±0.58

31.82±0.36

13.21±0.25

54.25±2.36

34.21±1.25

0.91±0.36

2.97±0.48

B组(n=21)

28.19±1.38

21.71±0.69

31.79±0.38

18.43±0.29

54.21±2.39

44.15±1.69

0.89±0.38

1.21±0.41

t

0.0473

45.9077

0.2626

62.4760

0.0546

21.6697

0.1751

12.7764

P

0.9625

0.0000

0.7942

0.0000

0.9567

0.0000

0.8619

0.0000

3 讨论

急性大失血病情危急,若未及时止血,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多以输血方案治疗急性大失血,多采取异常体成分输血治疗,即利用化学、物理手段分离处理血液成分,制成不同成分、浓度的血液制品,以满足不同患者输注需求,进而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输血并发症[2]。结合临床实践分析,PLT能够参与机体止血进程,可维护血管壁功能、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还可抑制创面渗血;冷沉淀凝血因子能够提升大失血患者体内凝血因子含量,还可激活人体内源性凝血系统,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此外,冷沉淀凝血因子还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创伤修复

[3-4]

结合本文数据分析,A组止血时间(3.14±0.21)h较B组短,24h悬浮红细胞用量(4.56±0.58)U较B组少,P<0.05。提示输注PLT与冷沉淀凝血因子,可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原因,单纯输注PLT,诊疗时间长,且在温度影响下易生成悬浮红细胞,进而影响疗效,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一同输注,可保护血小板壁,增加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浓度,进而缩短止血时间。另一组数据表明,治疗后,A组PT(12.68±0.58)S、TT(13.21±0.25)S、APTT(2.97±0.48)S、FIB(2.97±0.48)g/L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提示输注PLT与冷沉淀凝血因子,可恢复失血患者凝血功能,有利于止血。分析原因,急性大失血患者处于凝血因子、PLT等快速流失状态,若此时大量输血,可扩张血容量,降低体内凝血因子浓度、PLT浓度,进而加重凝血异常问题,故应对急性大失血患者进行成分输血,以增强疗效[5]。本研究对急性大失血患者输注PLT治疗,含丰富FIB因子、V因子、VI因子,可取得黏附止血效果,还可促进体内血块吸收、增强免疫应答反应;输注凝血因子治疗,可激活患者自身凝血系统,通过“内源止血、外源补血”双重作用止血,有利于提升输血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急性大失血患者输注PLT+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可加速止血速度、降低24h内悬浮红细胞用量,还可改善凝血指标、激活患者自身凝血系统,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静.不同输血方式对急性大失血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3):102-104.

[2]梁婷婷,李丽红,张筠,林小兰.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4):4946-4948.

[3]杨伦.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2(12):32-34.

[4]杨七军.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方法与疗效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2(5):48-51.

[5]陈清庭,蒋俊煌,蒋剑洪,张祖程,詹芳芳.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4):70-73.

[6]王广杰.急性大失血输血治疗方法及输血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3(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