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分析

刘辉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急诊科2022.1.1-2023.5.31期间收治的胸痛患者8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纳入2组,对照组40例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40例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急诊停留、总急救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可提升急救效率,获得认可,可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急诊胸痛;抢救效果

急诊科为医院收治危重症的主要科室,其治疗与护理效率均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胸痛则为急诊科常见病症,其为多种危重症疾病的常见症状表现,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故针对胸痛患者快速、准确评估病因,并尽早开展有效的处理十分关键[1]。对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将优化急诊护理用于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急诊科2022.1.1-2023.5.31期间收治的胸痛患者8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纳入2组,对照组40例,男女比23/17;年龄45-79岁,均值(62.55±4.12)岁。观察组40例,男女比21/19;年龄45-78岁,均值(62.45±4.21)岁。对两组患者基础信息统计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行比较分析。此研究项目已获得医学伦理核准,纳入患者均有明显胸痛症状,且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常规接收至急诊,后指导患者家属正常缴费挂号就医。

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干预:(1)改善入院程序:接诊3 min内,迅速完成病情评估,并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将患者转入急诊科,同时与心内科医师进行联系。期间指导患者为家属办理相关住院手续。(2)建立急诊胸痛急救小组:由经系统知识、技能培训的医务人员组建急诊胸痛急救小组,提前准备好各类抗凝、溶栓及急救用药,并定期检查床铺。接到紧急预检查台电话后,及时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3)对急救、转运流程进行优化:①急救时间内,于患者急诊后7 min内完成基本体征检测与心电图检查。5 min内完成对患者的静脉血采集及送检,并完成输液。②对参与急救医护人员进行明确职责分工,合理安排急救任务。其中护理组长负责急救中各方面的协同统筹,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急救护理。③转运: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前,需提前与影像科工作人员沟通,尽可能缩短扫描时间;各项检查完成后,急诊医生需及时将报告结果转给专科医生,以便其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相关情况。针对有溶栓迹象者,需及时制定适当溶栓方案;针对伴明显不良情绪者,由责任护士予以情绪安抚与指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急救效率:分诊、急诊停留、总急救用时。

护理满意度:发放医院自拟满意度问卷,百分制,评分0-60为不满意、80-100为满意、61-79为一般,总满意度为满意度+一般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版本SPSS 25.0。计量、计数数据分别描述为(±s)、%,t、χ2检验;P<0.05时统计意义具备。

2.结果

2.1 急救效率

分诊、急诊停留、总急救用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 1 急救效率(±s,min)

组别

例数

分诊用时

急诊停留用时

总急救用时

对照组

40

2.20±0.55

8.32±1.12

51.23±5.12

观察组

40

0.85±0.31

6.55±1.02

33.26±4.27

t

13.524

7.390

17.047

P

<0.001

<0.001

<0.001

2.2 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 2 护理满意度(%)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0

18(45.00)

13(32.50)

9(22.50)

31(77.50)

观察组

40

22(55.00)

16(40.00)

2(5.00)

38(95.00)

χ2

5.165

P

0.023

3.讨论

急诊胸痛为放射性疼痛的一种,胸廓各部位病变、纵膈及纵隔内脏病变、胸腔及胸腔脏器病变等均会引发胸痛,为急诊科常见症状[2]。该病具有疾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一旦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极易威胁患者生命。急诊针对胸痛的救治关键在于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优化急诊护理则为近几年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急诊护理措施,其属于新型急救策略,也是对标准急救服务的优化、加强[3]。相较标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护理更注重患者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协调与调度,可充分发挥急救小组的优势,明确分工,系统调度,以提升临床急诊急救效率,最大限度缩短患者各急救环节所需时间,为患者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确保急救效果与安全性。本研究显示,采取优化急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分诊、急诊停留、总急救用时均显著短于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有助于提升急诊胸痛急救效率,获得患者认可。分析可见,紧密衔接的急救护理操作是保障急救工作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压缩急救用时,保障急救及时性的重要前提。而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下,则可对传统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优化升级,通过合理调度,分配工作,明确各护理人员职责,确保各项护理工作有序开展,提升急救环节紧密性,为患者急救赢得更多时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急诊护理优化干预也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使其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强化护理意识,从而深入掌握患者病情,快速协助急救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以提升急诊护理效率,挽救患者生命,获得患者认可。

综上,优化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急诊胸痛患者急救用时,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晶,李爱芬,章欢.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9):1200-1202.

[2]梁小碧.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心理状态评价[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6):38-39.

[3]龙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1):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