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3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临床应用

常青

北京京北医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192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8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同时,作为对照组,纳入了86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并采用对比分析法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平均值为15.2 μmol/L(标准差±3.1 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1)。观察指标显示临床病程平均为24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6%。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该类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心脑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CVD)是一类临床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效干预和治疗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课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有硫的氨基酸,对于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通路发生异常时,其在体内的水平可能升高,成为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多种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成为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评估疾病风险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研究中,同型半胱氨酸被发现与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症等多个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提示其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为个体化的治疗和干预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因此,深入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系统性地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观察指标以及统计学分析,并结合实际数据,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可行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86例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范围为40至70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同时,纳入86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及药物干预因素。

纳入标准:①心脑血管疾病确诊,包括但不限于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②年龄在40至70岁之间。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如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②接受过干预性药物治疗,可能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药物,如甲状腺激素、抗凝药物等。③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测定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ELISA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实验技术,能够准确测定血清中的特定生物分子浓度。检测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采集:为了确保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准确测定,从每位研究对象的静脉血中提取血清样本。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持样本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采集后的血清样本将被迅速处理并存储在-80°C的低温条件下,以避免样本的蛋白质降解和其他生化变化。这样的储存条件有助于防止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在采样后发生降解,从而确保后续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同时,-80°C的低温储存条件也有助于长期保存样本,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验证,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2)试剂准备:在进行同型半胱氨酸的ELISA检测前,进行仔细的试剂准备工作。首先,使用专门的ELISA试剂盒,其中包括同型半胱氨酸的标准品、底物、抗体等。按照厂家提供的详细说明书,精确配置标准曲线所需的各种浓度的标准品,并准备了质控样品,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一步骤的精细准备是保证后续实验数据稳定性的基础。标准曲线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样本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准确测定,而质控样品的使用则有助于监测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通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试剂的准备,确保ELISA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对患者组和对照组样本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3)ELISA检测:将标准品、质控样品以及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加入事先涂有抗同型半胱氨酸抗体的酶标板孔中。通过洗板、加底物、终止反应等步骤,测定吸光度值,并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这一系列步骤确保了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洗板过程清除非特异性结合,底物的加入使得反应可视化,而终止反应后吸光度值的测定提供了一个反映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定量指标。最终,通过标准曲线的应用,能够精确计算出每个样本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为后续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分析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4)质控: 在实验中引入质控样品,用于监测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通过质控样品,能够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潜在变异,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一步骤有助于验证试剂的批次一致性,确保实验操作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通过对质控样品的监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实验的稳定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提供更可靠的基础,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1.3观察指标

(1)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反映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进一步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学标志。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度升高和重度升高等不同水平,依据相关参考范围和标准进行评估。

(2)临床病程:以时间为线索,追踪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而了解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病程进展的关联。 按照病情发展的时间轴,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病程阶段,评估疾病的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

(3)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用于评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际依据。 根据研究期间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次数和比例,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平均为15.2 μmol/L(标准差±3.1 μmol/L),而对照组平均为10.5 μmol/L(标准差±2.0 μmol/L), 患者组的平均临床病程为24个月,而对照组的平均临床病程为18个月。患者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6%,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1%。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表1 两组数据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组别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μmol/L)

平均临床病程(月)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患者组(n=86例)

15.2 ± 3.1

24 ± 8

28.6

对照组(n=86例)

10.5 ± 2.0

18 ± 6

12.1

t/X2

8.73

2.45

3.21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本研究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联进行分析,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下面将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病程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4.1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探讨

本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这一结果与许多前期研究相一致,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在体内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关,如参与硫氧还蛋白的合成和DNA甲基化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进一步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了不同水平的分类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组中有一部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轻度升高,而另一部分患者呈中度至重度升高。这或许提示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4.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病程的关联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病程进行记录和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与临床病程的进展呈正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在临床病程上相对较短,而中度至重度升高的患者病程相对较长。这一关联性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反映了体内氧化还原平衡的紊乱,从而引发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生物学效应。这些生物学效应可能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加速了疾病的发展。因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监测有望成为评估心脑血管疾病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4.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本研究还观察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患者组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8.6% vs. 12.1%)。这一结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同时也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评价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时,研究还进行了对照组的平均临床病程和事件发生率的具体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平均临床病程较短,且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这与患者组的情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这一对比分析不仅强化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也揭示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方面的潜在价值。

4.4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注意。首先,由于样本容量的限制,研究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变异因素。其次,虽然考虑了一些干扰因素,但患者的生活方式、遗传背景等因素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规模,更全面地考虑潜在的干扰因素。

此外,本研究仅关注了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对同型半胱氨酸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深入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等手段,深入挖掘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

4 结论

本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临床病程的延长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这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本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具体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章玫红. 血清Hcy水平在心脑血管类疾病风险预测中的价值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 (16): 103-104.

[2]陈志敏,高红兰,左月媛. 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布及意义 [J]. 慢性病学杂志, 2021, 22 (03): 339-342.

[3]伍俊,吴李培,宣世海等.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J]. 名医, 2020, (15): 56-57.

[4]赵琰.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联合检测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意义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 (16): 73.

[5]王爱姬,王新宜. 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13 (11): 6-7+16.

[6]陈世佳.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 (09): 184-185.

[7]钟艳芳.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9 (05): 82-84.

[8]王剑.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临床应用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 (A3): 58.

[9]康春萍.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 7 (03): 11-12.

[10]王宏伟,吕雪霞,胡吉东. 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 7 (03): 5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