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思考

张凯然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130012

摘要:随着矿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山地质灾害频发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同时,矿山的开采过程也给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复杂,对采矿安全以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矿山地质问题阻碍着我国保护生态措施的执行,而要改善矿山地质,必须以保障生态平衡为前提。基于此,本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思考,提出具体策略。并能为业内人士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思考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矿山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致使矿山资源供不应求,这就导致人们在进行矿山开采时并不会反复考虑环境的因素,造成开采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迅速下降,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必须针对矿山地质问题落实保护生态平衡的措施。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1.1塌陷

由于长期开采导致地下岩层塌陷或地表地貌坍塌,使得地面出现凹陷或坑洼的现象。塌陷不仅会导致矿区的地面沉降,还会给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带来严重影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岩石和土壤被开采出来,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空洞逐渐扩大,岩层逐渐塌陷。这种塌陷通常会以地面凹陷或坑洞的形式显现出来。

1.2滑坡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在采矿活动中,地下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会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较大的应力差异,导致地下岩石体从高处向低处滑动。滑坡可能导致采矿设备和设施的损毁,从而造成生产停顿和经济损失。滑坡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滑坡过程中,大量岩石和土壤会被剥离并堆积在滑坡区域,导致地表高度变化和植被破坏。滑坡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进而污染河流和水源,影响水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地裂缝

地裂缝是矿山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指地表出现垂直或倾斜、具有一定宽度、长度、深度的裂纹。这些裂纹多出现在岩体、土壤和沉积层中,常常在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工程施工、地面沉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矿山开采是导致地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矿体的采掘,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裂缝。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原则

2.1创新发展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应用多种技术,但如果所用技术落后,难以满足要求,应在规划过程中加大关注力度,结合创新发展原则,不断完善技术手段与相关配套设备,优化和补充现有不足,切实保证后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同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创新发展尽可能顺应当前发展趋势,通过融合绿色思维减少采矿的负面影响。

2.2因地制宜原则

当前我国矿产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类现代化科学技术与设备已被应用在工作中。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质差异明显,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制约,在此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必须以因地制宜为基础,做好区域情况的细化获得数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区域生态退化,要从地理条件出发,借助数据,做好开采工作铺垫,保证技术的有效应用。

2.3超前规划原则

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都非常重要,如未能提前掌握工作内容,就难以确保采矿顺利进行。为此,需要遵循超前规划原则,合理选择各类勘查技术与设备,明确矿产资源分布,分析数据资料明确风险因素。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时,需要合理规划,与当地提前沟通,避免问题出现。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优化

3.1改进治理恢复方案

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制定之后,依据矿区环境问题现状,及时发现其方案内容的不足之处,注重方案改进。制定方案是治理恢复技术运用的前提,其内容的完善性决定后续工作能否稳步推进,因此监管部门根据专业经验,及时发现方案不足,第一时间与技术人员沟通,采取双方互助的方式,及时改进方案,避免因为方案内容不完整造成人员伤亡。

3.2努力改善矿区环境

矿区美化要讲究与整体布局的协调性,结合矿区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矿区绿化美化工作。以绿为主,努力增加绿化覆盖率,充分发挥植物、花卉等的绿化功能,同时结合观赏花木,植树护林,修建草坪,形成立体化的美化体系。关注采矿区绿化工作进度,通过有效措施,保证治理恢复技术得到很好的运用,对采矿区、办公区进行装饰,修筑绿化带,努力美化矿区环境,从而在运用治理恢复技术同时,改善了煤矿生产环境。

3.3强化装置监测管理

监管部门在采矿区及时增加环境质量监测设备,设定地质环境监测装置,合理规划治理恢复区域,明确装置监测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加强环境质量监督、避免地质灾害、深化环境治理效果。根据当前环境问题实际情况,考虑适量增加监测装置,设定对应数量的检测仪器,由计算机平台、环境监管系统控制其操作过程,将每个节点的检测装置关联起来,以便对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进行分类检测,设定分类检测标识,设立警示牌,专人监督平台系统的执行情况,确保监测设备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3.4水土保持方

水土流失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倾倒矸石使矸石的堆积并不密集,存在一定的空隙,稍有松动就会造成滑坡、坍塌的现象,同时若遇到雨季,也会因雨水的冲刷带走泥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二是矸石堆的堆积会改变地形面貌,阻断原有的水流,改变水流的流径,使原流径生长的植物造成破坏,同时也影响现流径的植物的生长。因此,对于矸石沟水土流失问题必须从上述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通过有效的矸石堆放提高稳定性;避免雨水和水流冲刷地表;进一步扩大矸石场的绿化面积;不将矸石堆积于水流流径处。

3.5建立完善的勘查管理体系

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勘查工作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对采矿作业前期、过程,以及后续的相关勘查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提高勘查工作的执行能力。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勘察管理:一是建立起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结合采矿作业,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等实际情况划分明确的工作制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落实相应主体责任;二是要求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结合采矿作业、地质灾害防治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保障相关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建立完善的勘查单位选择机制,确保能够选择最符合实际需要的、具备较高勘查工作水平的勘查单位;四是建立起精准的灾害预防体系,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勘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在实际勘查过程中,结合矿山区域实际情况与地质灾害治理要求,对勘查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完善。

结束语

采矿活动给人们带来大量的矿产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煤炭采矿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效益的同时,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复杂,采空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并且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对采矿安全以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当地相关部门、单位必须重视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的勘探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保障采矿作业的安全,也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立涛.探讨煤矿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恢复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22,40(11):206-207.

[2]聂启英.浅谈某煤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J].华北国土资源,2018(3):59-60.

[3]陈光平,魏焕奇.分析煤矿井工开采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分析[J].清洗世界,2022(8):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