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与课程教育现状及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高校就业指导与课程教育现状及优化策略

赵丹丹

哈尔滨华德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

摘要:高校作为实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就业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说,高校大学生就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

1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

重视不足,定位不清晰。一些高校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时间分配等方面还不够合理。也没有将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对课程建设的研究缺乏广度和深度。

课程体系不完善、不合理。就业指导应构建体系化、全程化管理,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地开展相应课程。目前,各高校均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尚未形成规范,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不够规范。

教学内容不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目前,部分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教师讲解职业生涯理论、认识自我理论、介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技巧等,但对于职业能力测试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和择业心理辅导等内容没有深入讲解分析。同时存在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更新的情况,就业指导课程浮于表面。

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仍是大班授课的形式,且师生互动较少,很少通过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和技能。一些教师在授课中也没有对相关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没有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教学效果不明显。

就业指导师资匮乏,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就业指导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和就业实践经验,并对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有较深的了解。目前,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数为兼职教师,平时要忙于自己本职工作。学校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较少,就业指导课程教育队伍不完善。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育队伍中存在就业指导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丰富的情况,没有对学生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给予专业意见指导。同时,一些就业指导教师仍保有传统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缺乏创新意识,未创新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2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措施

2.1加强重视,做好规划

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强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稳健发展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六稳六保”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是高校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实际作用和重大意义的认识,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或修改有关文件和制度。只有高校自身从制度层面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和认可度,教师和学生才会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才会将课教好、将课学好。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还要及时制订有利于就业指导课长远发展的规划,支持和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教研能力建设,鼓励课题申报,支持优质教材的编撰、出版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牵头加强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支持和引导相同层级、类型高校间开展交流合作,促进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2.2改进课程设置,实施分步教学

高校教学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教学单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改革工作,结合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求职实践”的发展变化,将课程穿插在学生各个年级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大一年级落实价值观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人生目标设计,大二年级进行常识性教育,开展就业法规、就业政策等基础知识教育,鼓励学生参加高质量的实习活动,大三年级以技巧培训和模拟训练为主,进行求职技巧与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不同年级的分散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和指导作用的逐层递进,可以使学生保持对就业的关注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避免学生在大四年级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急促性、盲目性和迟滞性。

在大四年级,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教学能力和场地资源等情况,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按各学科的专业特点或学生升学、求职意向打破传统课程班级设置,让相同或相近目标的学生以小组化的形式参与课程学习,这既能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为一对一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基础,又能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发挥朋辈教育的独特作用,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激励机制

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稳定化建设。首先,要定期组织课程教师团队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工作,通过认定课内外的教学工作量、及时兑现奖励政策等方式鼓励教师长期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有利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其次,要拓宽该课程教师来源渠道,积极吸纳就业质量好的校友、长期有毕业生前去就业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等加入授课队伍,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校内教师主抓理论和政策讲解、校外教师主抓实践和技巧传授,双向发力,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含金量”和实用价值。

2.4融入思政教育,培养正确就业观

高校要利用好就业指导课教师主要为思政辅导员的优势,在就业指导课中积极穿插国家发展方针、基层就业政策、基层服务项目等内容,加强就业指导课的思政教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规划中找寻就业方向,自觉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这既能为基层提供优秀人才和发展动力,又能为广大学子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积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摒弃单纯追逐利益或逃避就业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

2.5加强对毕业生的分类指导,实施就业精准帮扶

开展求职意向摸底与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除了普通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就业之外,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应征入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藏新疆专招等基层就业途径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目前使用的不少就业指导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但由于重点不够突出,政策时效性不强,实际指导意义有限,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有义务向有需求的求职群体提供直接的、详细的政策解读和专业的指导帮助。不管是对有志于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倾向于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都可以整合优秀的校友资源,邀请优秀的毕业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宣讲,包括笔试、复试等方面的讲座。

3结语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高校应不断优化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结合就业实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大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励大学生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制订目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就业、自我生涯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

参考文献:

[1]范丽娟.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改革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0,(18):43-44.

[2]毛伟娜.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92.

[3]于玲.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5):46-47.

[4]孔祥龙.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4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