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探讨

程拱胜

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15000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研究,探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服务质量不稳定、服务价格不透明、服务内容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服务价格的透明度、拓展服务内容等。同时也将更加注重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关键词:高校管理;后勤管理;社会化管理;经营管理

前言: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的需求,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研究,探讨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着,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服务价格的透明度、拓展服务内容等。最后,本文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的提升,同时也将更加注重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研究背景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后勤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引入社会化服务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是指将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或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高校的运营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后勤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的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引入社会化服务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高校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亟待提高。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存在着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而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可以借助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1]

高校面临着财政压力和资源短缺的挑战。高校的财政压力日益增大,资源短缺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可以利用市场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高校的运营成本。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国内外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引入社会化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功的案例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2]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可以为高校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后勤服务,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研究意义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是指高校将原本由学校内部完成的后勤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或企业,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这种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一)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专业的服务机构或企业具有更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能够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后勤服务。他们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同时,外包后勤服务还可以减轻高校的负担,使学校能够更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3]

(二)降低成本和风险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可以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学校内部办理后勤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外包后勤服务可以将这些成本转嫁给专业的服务机构或企业。这样一来,学校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外包后勤服务还可以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服务机构或企业,减少学校的经营风险[4]

(三)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通过与专业的服务机构或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共享对方的资源和经验,提高整体的综合实力。双方可以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发展水平。此外,外包后勤服务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机构或企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推动高校管理创新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对于高校管理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外包后勤服务的引入,需要学校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服务模式。这将促使学校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同时,外包后勤服务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管理经验和借鉴,推动学校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5]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对于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推动高校管理创新。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后勤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和优化后勤管理,提升学校整体的发展水平。同时,相关研究者也应加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为高校管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是指将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给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运营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人员管理问题

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给社会化服务机构,导致原本由高校自身管理的后勤人员变成了外来人员。这些外来人员与高校师生之间的联系较少,缺乏对高校文化和特点的了解,可能无法提供符合高校需求的服务。同时,社会化服务机构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导致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服务质量[6]

(二)服务质量问题

由于社会化服务机构通常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可能会在服务质量上做出妥协。例如,减少服务人员数量、降低培训投入、缩减服务范围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无法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此外,社会化服务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可能存在问题,例如合同履行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清等,进一步影响了服务质量。

(三)成本控制问题

虽然外包后勤服务可以降低高校的运营成本,但是社会化服务机构通常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增加了高校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服务机构通常以盈利为目的,可能会通过提高服务价格或减少服务质量来获取更高的利润,进一步增加了高校的成本压力。因此,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7]

(四)缺乏监管机制

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给社会化服务机构,高校对于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监管难度增加。目前,监管机制相对薄弱,监管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监管。这可能导致一些服务机构存在违规行为,甚至出现服务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给高校师生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困扰。

(五)利益冲突问题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中,学校、社会化服务机构和学生等各方的利益可能存在冲突,需要合理协调。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监管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的问题[8]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存在人员管理、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加强与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合作,明确责任划分和服务要求,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的顺利进行,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策略分析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许多高校开始采取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策略。

(一)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高校可以借鉴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社会化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参与,提供更专业、高效的后勤服务,满足高校师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化服务机构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地管理和运营高校后勤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社会化服务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的情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9]

(二)可以降低经营成本

高校自行提供后勤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引入社会化服务可以将一部分后勤服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减轻高校的负担。社会化服务可以通过竞争机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校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确保社会化服务能够顺利进行。高校需要与服务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高校需要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服务机构能够按照合同要求提供服务[10]

(三)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和利益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后勤服务的目标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引入社会化服务时,高校需要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和利益,确保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和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需要与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应该是高校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相一致。高校需要明确后勤服务的定位和目标,确保社会化服务能够为高校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11]

(四)做好服务机构的选择与监督工作

选择合适的服务机构或企业。要选择有丰富经验、信誉良好的服务机构或企业,可以通过招标、评审等方式进行选择。同时,要与服务机构或企业签订明确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服务内容。加强对服务机构或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对服务机构或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考核评估等方式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做好员工培训与机构服务评价工作

注重员工培训和管理。服务机构或企业的员工是提供服务的关键,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可以组织培训班、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用户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定期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对服务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和调整服务。同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鼓励用户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和问题改进服务。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可以定期评估和总结工作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12]

结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策略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合作机制建立、需求和利益考虑以及与整体发展战略匹配等挑战。高校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黄世玲.新公共管理视角下U大学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21.

[2]张萧萧.“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4):123-124.

[3]郑康.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分析和对策[J].科技与创新,2020,(23):108-109.

[4]田怀林.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制约因素分析[J].国际公关,2020,(06):148+150.

[5]陈军.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从业人员素质研究——以江汉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0,(02):8-10.

[6]雷连宝,韩军书.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监管工作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12):5-7.

[7]张云轩,薛艾琳.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与经营管理的探讨[J].天津经济,2019,(06):29-33.

[8]郭娟.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运作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

[9]黄鹤良.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0]朱光钛.建设有特色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56-159.

[11]张建平,贾宝华,陈金方等.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1,(06):12-14.

[12]张建平,贾宝华,陈金方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