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

黄雅楠 赵丽茹 阿力米热·斯德克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  8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1月-2023年06月间80例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未予以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和观察组(予以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各4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等血栓弹力图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可改善各项参数,提高预后,可推广。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产后出血;输血治疗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产后48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的情况[1]。大量输血治疗是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迅速补充失血量,维持产妇的血液循环稳定。然而,大量输血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感染等。因此,准确评估产妇的出血风险以及对输血治疗的指导非常重要。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全面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并指导输血治疗的决策。本研究以本院患者为例,旨在分析血栓弹力图技术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01月-2023年06月间80例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年龄22-40岁,均值(27.18±1.80)岁;孕周37-42周,均值(39.25±1.25)周。观察组中,年龄22-41岁,均值(27.20±1.81)岁;孕周37-41周,均值(39.27±1.26)周。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未予以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结合患者出血量、血型等信息输血。

1.2.2观察组

予以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采集产妇全血样本;将血样放入血栓弹力图测试仪器中,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测试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降解等参数监测;医生需要仔细分析血栓弹力图的测试结果,评估产妇凝血功能状态;根据血栓弹力图的测试结果,制定相应输血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等。

1.3.2对比预后:统计抢救成功率,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IMG_256±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血栓弹力图参数

观察组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等血栓弹力图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血栓弹力图参数(IMG_257±s)

组别

例数

R值(min)

K值(min)

Angle角(°)

MA值(mm)

CI值(min)

观察组

40

6.21±0.34

2.10±0.19

53.57±2.57

67.41±2.30

2.68±1.30

对照组

40

7.50±0.51

3.42±0.28

45.22±3.51

54.60±3.13

1.58±1.14

t

-

13.311

24.672

12.139

20.858

4.02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比较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抢救成功率[n(%)]

组别

例数

失败

成功

成功率

观察组

40

0(0.00)

40(100.00)

40(100.00)

对照组

40

4(10.00)

36(90.00)

36(90.00)

x2

-

-

-

4.211

P

-

-

-

0.040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可涉及到子宫收缩不良、子宫肌瘤、胎盘残留、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方面。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救治对于降低产后并发症死亡率有着重要作用[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等血栓弹力图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栓弹力图技术在产后出血输血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在产后出血的治疗中,调节血栓弹力图参数如R值、K值、Angle角、MA值和CI值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并且指导输血治疗的过程。R值反映了凝血开始的时间,K值表示凝血的速度,Angle角则表示凝血的速度和强度,MA值代表凝血的最大强度,而CI值则用于评估全血凝血功能。通过监测这些参数,医生可以及时调整输血策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支持[3]。例如,当R值延长时,可能意味着凝血开始的时间较长,此时可以考虑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的输注来加速凝血过程。而当K值增加时,可能意味着凝血速度较慢,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来增加血液的凝血能力。此外,TEG还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的效果。连续监测TEG参数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到治疗措施的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如果TEG参数在治疗后得到改善,那么可以证明治疗是有效的,反之则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P<0.05),提示血栓弹力图的应用可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血栓弹力图技术在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和评估临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陈瑞明,熊敏,廖良兴.高危妊娠产后大出血产妇应用血栓弹力图参数指导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7):1165-1169.

[2]王佳.血栓弹力图对急诊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临床输血治疗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2,43(6):63-64.

[3]邓杰.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临床研究[J].云南医药,2022,43(4):55-57.

[4]蒋晓颖,周密,席岚,郭永平.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4):59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