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与优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与优势研究

刘雅丽

西安市第三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与优势。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法,选择了140例2023年2月到2023年10月入院的心胸甲乳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观察组则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所有指标上都有显著的改善。具体来说,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了约27%,出血量减少了约22%,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此外,实验组术后恢复速度加快了约35%,住院时间缩短了约26%,疼痛程度减轻了约65%。结论:微创技术在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它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速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心胸甲乳外科手术;微创技术;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并发症

引言

胸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肺部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常见手术方法。传统的心胸甲乳外科手术通常需要进行大幅度的切口,以便进入胸腔进行操作。然而,这种传统的开放手术存在着较大的创伤、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为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并加快康复过程,微创技术在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创技术包括胸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两种主要形式。胸腔镜手术通过小切口引入胸腔镜进行操作,可减少术后疼痛、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机器人辅助手术则借助机器人系统的精确控制,通过微小的切口进行手术,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灵活性。然而,微创技术在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微创手术设备和材料的成本较高,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普及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开展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与优势研究,对于评估微创技术在手术中的实际效果、探索适宜的手术适应症、推动技术进步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微创技术在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微创技术在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的推广和应用。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随机取样法,选择了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2月到2023年10月入院的需要进行心胸甲乳外科手术患者140例。然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35/35和36/34,年龄范围分别为20到60岁和21到60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3.5±1.2岁和44.9±1.6岁。说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可作比较。

(二)实验方法

本研究旨在分析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与优势研究。研究将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将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实验组将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实验对象为心胸甲乳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和条件进行随机分组。

1.对照组操作:a.传统开放手术方式:采用传统的切口方式进行手术,如经典的乳房切口或胸骨下切口。b.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组织切除、修复和重建等操作。c.进行标准的术后护理和康复。

2.实验组操作:a.微创技术手术方式:采用微创手术器械和技术,如腔镜手术或机器人辅助手术。b.利用微小的切口,通过腔镜或机器人操作器械进行手术,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c.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组织切除、修复和重建等操作。d.进行标准的术后护理和康复。

4.统计分析:

a.收集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数据,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

b.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微创技术在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优势。

(三)观察指标

在该实验中,可以观察以下指标来评估不同护理模式对危重患者的影响:

1.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稳定程度。

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出血、器官损伤等。观察并记录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估其安全性和风险程度。

3.住院时间:统计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总天数,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4.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或面谈等方式,收集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的评价和反馈,以了解其体验和感受。

这些观察指标将帮助我们评估不同护理模式对危重患者的影响,并得出结论,为改进护理实践提供依据。在观察指标的选择和记录过程中,我们将遵循伦理规范,确保患者的权益和隐私得到保护。

(四)研究计数统计

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用±s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分析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p值

手术时间(min)

124.8±5.6

97.3±3.2

P<0.05

出血量(ml)

320.2±12.3

250.7±8.9

P<0.05

并发症发生率(%)

17.8±2.5

10.6±1.1

P<0.05

术后恢复速度(d)

6.5±0.9

4.2±0.6

P<0.05

住院时间(d)

14.3±+1.2

10.5±0.9

P<0.05

疼痛程度(评分)

6.8±0.7

2.4±0.3

P<0.05

表1中列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六个指标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用p值表示。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到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所有指标上都有显著的改善。具体来说,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了约27%(p<0.05),出血量平均减少了约22%(p<0.05),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了(p<0.05)。此外,实验组术后恢复速度也加快了约35%(p<0.0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约26%(p<0.05),疼痛程度也减轻了约65%(p<0.05)。综合来看,这些结果表明微创技术在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优势,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速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三、研究分析

这篇研究主要采用随机取样法,选择了2023年2月到2023年10月入院的需要进行心胸甲乳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40例,然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在实验方法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而实验组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包括腔镜手术或机器人辅助手术。研究设立了多项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等,以评估不同护理模式对危重患者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速度、住院时间和疼痛程度等指标上都有显著的改善。具体来说,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了约27%,出血量平均减少了约22%,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了。此外,实验组术后恢复速度加快、住院时间平均缩短,并且患者的疼痛程度也减轻了。

四、结论

综合来看,这些结果表明微创技术在心胸甲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速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作者简介:刘雅丽,汉,女,1996.08陕西西安,主管护师,甲乳外科护理。

参考文献

[1]缪春健.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3):69-70.

[2]李树鹏,李婧,张晓梅,何琳,焦超.微创技术在急诊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2707-2709.

[3]郑勇,吕晓洁.微创技术在急诊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167-168.

[4]安娜.微创技术在急诊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05):70-71.

[5]赵景岚,董绍安,黄秀英.微创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2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