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现状及监督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安全管理现状及监督管理模式研究

陈子嗣

广东粤电长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为它关乎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安全管理需要有法可依、目标科学可行、方法行之有效、模式简洁高效。法律法规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各类工程的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目标的制定需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才能够实现预定的目标。方法的选择需要行之有效,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可以采用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考核等方式,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模式需要简洁高效,以便于实际操作和管理。

关键词:安全管理;监督管理模式;策略

1新形势下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优化价值

第一,能够明显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新形势下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优化能够帮助建设单位以及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思想方面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以及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引进各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方法,从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机械、材料等方面入手,第一时间发现、解决存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以此持续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第二,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和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优化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并通过专业人员的配置以及现代技术、方法的应用将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能够在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同时,削减因为工程事故带来的不必要成本投入,持续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在各个施工企业都形成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情况下,整个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能够明显提升。

2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足

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和人员管理特点是建筑行业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这些特点决定了一线员工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受限。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特殊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很高。施工进度直接影响技术岗、施工岗人员的工资和报酬。因此,许多员工更关注赶工期、完成任务,而忽略安全生产。这种情况在建筑工程中很常见,但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因为忽略安全生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影响员工的生命安全。另外,高层管理者对一线施工工作的垂直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安全监管意识。这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高层管理者往往只关注工程进度和成本,而忽略了员工的安全和生命安全。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善,否则将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危险。

2.2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工作难度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张也在逐渐增大,对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部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依旧使用传统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模式,倾向于事后性管理,只有在问题发生之后才能够处理,如果安全问题陆续爆发,对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必然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部分单位尚未建立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尚未结合工程的具体状况进行风险的识别和检测,且与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有关的各项制度、内容与工程的建设和基层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发展迹象。此外,在新形势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等主体间提出了协调沟通方面的要求,以此提升施工组织计划和管理工作的水平,但实际上,部分单位尚未建立现代化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体系,各个主体的管理工作活动保持一种相互独立的状态,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频繁出现漏洞。

2.3项目主管部门的常态化监管不到位

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然而,仅靠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的管理意识,往往难以避免出现内部“官官相护”现象,这就需要项目主管部门从权责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严谨的管理。然而,许多主管部门内部权责划分不清,易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情况,这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一问题需要多个管理部门进行监管,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方法、管理要求不一致,施工企业难以决策。长期以往,项目主管部门的管理约束力度不够,只会诱发更多的安全生产问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问题,需要主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

3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

3.1智能化人员安全管理

在智慧安全标准化系统中,人员安全管理可分为人员入场审批、培训考试、工地考勤、人员作业区域管理等部分。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可通过网页、手机App等方式访问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人员信息提交及审核;通过将人员进厂到参加作业过程的规章制度、培训流程固化,形成标准化的外委、新员工培训考试管理机制;通过人脸识别道闸自动收集人员信息数据,构建人员考勤、场内人数管理体系,确保其可追溯、可操作属性;通过采用基于权限管理、分区域出入口,无感识别通道门禁与视频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作业面内进行施工人员分区域作业和管理的目的。

3.2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在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优化要求相关单位需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对于各个施工环节落实安全预防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控制预防方案。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优化要求相关单位共同建立的监督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并且需要由总经理作为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对于各项监督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管,各个部门需要分别成立对应的项目组,对不同部分的工程项目施工负责。在我国建筑工程规模化发展的背景下,精细化管理也是今后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形成完善的监督安全管理工作组织体系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在工程项目的筹备和前期计划工作阶段,全面实施工程建设的风险识别、分析,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和分项工程出发,综合考虑安全风险的类别、诱发因素、具体表现等进行风险事件的等级划分,形成针对性规避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相关部门需要立足于工程的施工工艺选择和组织计划等层面落实施工的组织规划工作,并将各个参与主体的本职工作和责任全面落实。只有在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体系的情况下,方能够保障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细分到不同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目标上,经过量化处理的工作目标可以帮助管理和施工人员通过落实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3.3合理组织安全监管模式

安全监管应坚持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的原则。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在建筑工程或项目施工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管理规范应被落实到实处。工程主要负责人应从总体上严格管理和把控资金、人员、技术和安全。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确保每个员工都明白安全生产计划,并且能够遵循计划执行工作。他们还需要监督员工在工作中遵循所有安全规定和程序。项目施工部门需要做好协调合作和技术交底,明确安全生产计划。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确保每个员工都理解和遵守所有安全规定。他们还需要明确安全生产计划,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人资行政管理部门应与核心施工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制定安全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相挂钩的薪资体系。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确保员工的安全表现与其薪资挂钩,以激励员工更加关注和遵守安全规定。

3.4智能化违章管理模式

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可通过违章行为管控子模块,采用视频智能感知设备、智能分析服务器等,实现基建区域人员、车辆违章行为和异常行为智能监控;通过智能门禁和视频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员车辆的区域管理,主要包括不佩戴安全帽、危险区域入侵、周界入侵、人员倒地、人数异常、超速行使等,均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得到快速判定,并及时推送给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最终确认。同时,各参建单位管理人员可利用智慧安全标准化系统建立视频监控、移动执法仪、随手拍、资质审查等多手段融合的违章管理模块,对全部人员进行违章记录、违章证明、违章发布等处置措施,实现对违章人员、单位的再教育、强制停工、黑名单、绩效考核等。

结论

总而言之,在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多个单位共同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系统,配合BIM等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促进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结合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保障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都能在安全意识的驱使下,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内容,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矫伟.临淄区建筑临界小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88-89.

[2]朱发国.建筑安全政府监管问题与优化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9:26-30.

[3]华文根.关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9):2395.

[4]徐龙.新时期改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J].建筑•建材•装饰,2018(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