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流程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土地勘测定界流程及应用分析

冯秀川

招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

摘要: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一直以来对土地都有较大的需求,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不断优化土地审批流程,提升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效率,加大对违规用地的打击力度,减少和杜绝违规用地行为,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需求。传统的测量方式显然无法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因而在土地测量上引进了新的测量方法。在土地管理中,土地勘测定界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应当清楚地知道其内涵,对应用的范围和方向进行探索,并采取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序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界址点

引言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查土地使用(所有)权利人、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承担新任务、贯彻新理念、展现新气象。耕地保护监督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系列决策部署,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国家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制度。为适应自然资源管理、耕地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遥感(RS)等(简称“3S技术”)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以提高外业勘测、调绘效率,提升内业处理精度,保障土地勘测定界成果高质高效。

1浅析土地整理

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土地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主要是对一些不规整土地、零散土地以及受破坏土地进行整理的工作,所以也被定义为“土地重划”或“土地整治”。它是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及规划的重要保障,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农村地区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如对农村土地进行复垦整理,对旧村庄进行改造,对非农业建设用地或矿山废弃区域进行整治、复田等;(2)对城镇当中的各种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如对一些闲置的土地进行整治,并进行合理的应用,对旧城区域进行改造更新,对城镇中的产业用地实施置换等;(3)农田整理,如对一些较为分散的土地实施整理和利用,整治高标准农田等。

2土地勘测定界流程及应用分析

2.1合理选择仪器技术

在农用地转用征收报批中,土地勘测定界外业工作强度较大,涉及了控制测量、实施放线、界址点放样、界址点测量等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操作精度均决定着土地勘测定界质量,间接影响着用地面积判定精准性。根据测地实际情况,勘测者可以选择适宜的仪器技术。若选择常规全站仪测量技术,则勘测者可以选择前方交会法(或极坐标法、关系距离法、解析法)等方法,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土地勘测定界图的成图、面积量计算、总面积统计等,最终以勘测定界图、图幅接合图标、界址点成果表、项目用地范围图、电子报盘数据、勘测定界备案数据等形式,精确展示土地权属、行政管辖界限的空间分布,助力案述项目中农用地报批工作顺利开展;若选择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勘测者可以依托为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进行控制测量与界址点测量,满足高效、高精度作业要求。

2.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该系统具有自动定位、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且可以精准快速地获取定位,进行全天连续的定位监测。GPS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当前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测绘领域中,GPS技术应用广泛,使用到土地勘测定界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测绘的效率,并且可以确保结果的精准度,对勘测单位而言,更加具有经济效益。GPS—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前提,从而实现动态化定位测量技术,这种技术能够随时观测精度以及结果,在勘测定界工作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仪器设备的移动次数,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3资料预处理

资料收集阶段已为项目土地勘测定界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但这些资料因来源不同、产生的时间不同,故必然存在冲突或错误的地方,因此资料预处理即对收集的基础资料进行融合处理,甄别有效信息,舍去错误信息,整理有待核实信息。资料预处理在ArcGIS软件平台完成,主要流程如下:第一步,利用项目用地范围(矢量数据格式)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现阶段采用的为2018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叠加分析,获得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第二步,上一步处理成果与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叠加分析,确定项目用地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并对相应图斑赋予永久基本农田属性。第三步,上一步处理成果与已征收土地数据叠加分析,确定项目用地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并对相应图斑赋予建设用地属性。第四步,上一步处理成果套合卫星遥感影像,逐图斑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核对,与卫星遥感影像地类一致的图斑录入地类数据库,不一致或无法辨别的图斑则转入待核实数据库。经过上述处理后,将成果导入平板电脑或分幅打印输出,作为外业调绘的工作底图,同时输出征地范围界址点坐标表。

2.4土地开发整理

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土地测绘技术明确闲置土地以及待开发土地的界线。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具体应用期间,首先要对现有的土地图纸进行信息采集。而对于测绘图像,则需要应用遥感技术对其中的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在专用软件中导入测绘数据,完成数据整理和汇总,最终获得具有较高精准度的数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精度应该根据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通常情况下,较为平坦的区域可以使用1∶2000的比例进行测量,而对于一些通视相对困难的区域,则可以使用1∶1000的比例;若开发整理过程中涉及泵站改造以及房屋拆迁等内容,测量工作则需要使用1∶500的比例进行。另外,在土地开发整理期间要对关键点测量保持重视,除了要对坎脚、坎顶的所在位置及标高进行测量以外,还要对沟、渠面积以及坡比进行测量。与此同时,测量期间还要对高程网点进行合理的设置,对于较为平坦的区域,其高程网格的设置间距应该在60m以内,而对于地形变化较为明显或相对破碎的区域,高程网格间距要在40m以内。

结语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对建筑用地的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土地勘测定界作为土地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地位十分重要。对土地合理规划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平衡。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应合理使用相关技术,其中包括GPS技术、RS技术和GIS技术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提升土地勘测的效率,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同时确保勘测的科学性及精确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王贵祥.浅谈建设用地土地勘测定界工作[J].建材与装饰,2020(2):223-224.

[2]闻海燕.浅谈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和方法:以大宁县某用地为例[J].华北国土资源,2018(3):108-110.

[3]朱义林,张正宏.土地勘测定界内部权属调查的误区及对策[J].建筑,2022(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