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毛晓宇

中交铁道(武汉)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雨水污染、排水系统不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城市建筑设计优化注入了新动力,可有效解决目前城市建筑中的诸多问题。本文就针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及具体内容展开讨论,深入探究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策略,希望对城市建筑设计部门有所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建筑;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一种将城市建筑看做是海绵,下雨时可以吸水,城市用水时又能及时防水的建筑设计理念。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对城市景观绿地、建筑区进行科学设计,能有效减少城市内涝,提高城市排水和给水的精准性和合理性,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

1.海绵城市内涵及城市建筑设计方针

海绵城市理念是2012年提出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又被称为“水弹性城市”,主要是将城市比喻成海绵,通过合理规划、合理使用各类措施,提升城市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提高城市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能力。

海绵城市理论提倡在不同的城市建设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规划阶段,采用机制建设、精准调控、科学规划、设计完善与落实等专业性协调和管控方法,保护和利用城市绿地空间,并结合城市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建立弹性的雨水基础设施设计方案,达到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等目的。在城市建筑建设初期阶段,合理采用吸水、渗水、蓄水等多样化设施,更好地解决城市现有人与自然问题,提升城市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的城市建筑设计以“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为基本设计主导理念。第一,“渗”。是净化高效用水的基础,采用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绿色屋顶等方式,将水渗透到地下,为水资源回收利用奠定基础。第二,“滞”。主要目的是延缓雨水径流,常用方法是生态滞留地、雨水花园等。第三,“蓄”。通过添加蓄水池、蓄水板块等,增加城市蓄水空间,将多余的雨水存蓄起来。第四,“净”。将雨水净化之后放置在清水池中,用于城市洗车、灌溉、厕所冲洗等环节。第五,“用”。是海绵城市最主要的理念,即将雨水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前面环节的铺垫,净化之后的水资源可进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形势。第六,“排”。疏通城市市政管网,将多余雨水排出,提升城市建筑的安全性能[1]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策略

2.1建筑路面透水铺装设计

透水铺装常采用的材料是渗水砖和透水混凝土,渗水砖可用于城市人行道、路侧石、围路石、盲道石等铺装中,具有极强的耐久性和渗水性,且具有色彩多样化特征,用于铺设广场,既能提升城市建筑的景观性,又能很好地发挥渗水作用;透水混凝土材料常被应用于广场、园林、景观道路等铺设中,在实际使用中,不仅具有较高的渗水性,还能依据具体环境整体性需求设计大型图案,提升美观性。透水铺装设计应用于城市建筑设计中具有诸多优势,可减少城市路面积水,加快雨水渗透进地面的速度,为车辆和行人出行提供便利;保持地下水的存储数量,维持地表湿度和温度[2]。珠海市自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以来,积极进行海绵城市工程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台风季节或雨季时,许多道路上出现严重积水的问题,珠海市相关部门依据不同道路积水、车流量等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并将雨水处理装置、透水铺设、雨水排水管廊等诸多设计应用于实际改造过程中,极大解决了路面积水严重这一问题。

2.2建筑绿色屋顶设计

绿色屋顶属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建筑设计较为常规的内容,在增强城市建筑雨水渗透能力和滞留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降水较多的阶段,绿色屋顶可发挥调节功能,整体发挥作用,在满足植被灌溉需求的同时,具有雨水渗透、收集、净化等价值。在建筑屋顶改造方面,也可依据城市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海绵城市理念,依据屋顶的防水性、承载量及植被类型等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设计。在提升建筑屋顶防水性时,可将原屋顶建设中采用的防水油毡层改成SBS防水卷材防水层,最大限度提升屋顶防水性的同时,有效控制屋顶承载量的增加;在选择植被类型时,需要满足耐旱、根系浅、抓地牢固等特点,如爬山虎、牵牛花等植物,减少植物对屋顶的承载量和对防水层的穿透概率。位于杭州的某处建筑,为延缓城市建筑物屋顶老化的情况,缓解城市内涝和城市热岛效应,制定了绿色屋顶的详细方案,从下到上共进行了防渗透层、隔根层、保湿层、蓄水排水层、过滤层、土层、植被层等共七层设计,在建筑物承重墙和柱子上设置树木、园亭、花架、岩石等重物,屋顶位置则以造景为主,采用乔、灌和草相结合的多层植被种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2.3路面雨水收集设计

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城市建筑设计中,雨水收集常通过两种方式完成。第一,直接收集装置。在降水时,雨水分别经过屋顶斜面和带有过滤功能的输水管道,最终进入到雨水收集装置容器中,实现雨水收集;第二,区域内径流到达雨水收集装置中。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较为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一体化建设,建筑物、地下室、室外园区等呈现出一体化功能特点,且地面管网密集。雨水通过地面铺设的渗水材料,经过地面管网于地下室内雨水存储设备中汇集,既能避免地下结构过水,又能提升城市建筑的雨水搜集能力

[3]

2.4雨水利用系统设计

雨水利用综合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常依据不同水量和水质的应用需求,对雨水利用系统进行针对性设计。城市建筑设计时,遵循简单、经济设计原则,并以最直接的雨水利用为出发点进行系统设计,尽可能减少雨水利用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费用。常见的雨水利用环节包括城市路面冲洗、绿化喷洒、屋面冷却等,在经过简单处理环节之后,可直接进行回用。此外,许多建筑工程中,已经设置有独立的给水、排水管道,并将其与建筑消防系统相关联,雨水收集装置又是建筑消防池的水源补充来源,有效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应用。

2.5雨水排放系统设计

雨水排放具体分为两个环节,即日常排放与应急排放。日常排放方式在满足城市日常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下,定期对剩余雨水进行排放,此种排放方式具有两方面的优势,第一,对雨水搜集、净化等系统设备进行清洗,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内部淤积的可能性;第二,形成错峰排放的独立周期,紧密贴合海绵城市的应用理念。紧急排放的应用情境是雨水收集量超过了建设设计的最大量,为避免雨水过多对建筑产生安全威胁,需启用应急排放措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将应急排放管道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接,并采用消防池、备用集水池、水景池等方式提升建筑整体水资源存储量,尽可能减少应急排放的概率,提升建筑安全性。

结语:海绵城市理念是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在采用海绵城市理论开展城市建筑设计时,需依据城市实际情况制定满足城市发展的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及雨水收集、利用、排放体系设计方案,并注意建筑最大蓄水量问题,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同时将设计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此有效提升城市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从而促进城市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俊,阮宇翔.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01):202-203.

[2]朱利.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色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J].现代园艺,2021,44(06):80-81.

[3]刘飞,李亢亢.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0):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