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

毛勋

510703198505020036

摘要:医疗器械是现代化医院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状态、功能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服务的水平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组建专业的维护团队,做好其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工作。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使用管理

引言

医疗器械临床应用频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维修任务逐渐加重。当前,精密医疗器械临床应用不断增多,各类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也有所提高,医疗器械的报修量也显著增加,必须积极提升其维修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减少医院的不必要损失。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可有效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也应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方法,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日常维修保护效果。

1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实意义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作为评判医院医疗综合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医院器械设备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医院诊疗效率,严重的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威胁。通常情况下,医疗器械损坏、完好率低,结果可信度便会相对较差,无法提供专业可靠的数据信息,继而影响诊疗工作稳定推进,且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多,其维修问题也会逐步增加,所以对于此类现象,必须从实际入手,做好专业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才能切实保障医疗器械使用过程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以此使之所具有的实质性价值作用可以充分得到发挥,这也是提高医院诊疗效率,降低医疗器械故障率,促进医院得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

2医疗器械常用的维修技术分析

2.1电路分析法

医疗器械维修技术中的电路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维修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从而提高维修效率,这种技术一般多用于大型的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这种维修技术以电路原理及其作业框架作为技术依据,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应用表、示波器等器械来对医疗器械的各个层面开展逐一详细的检查,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从而提高维修效率。之后,根据故障类型来分析原因,结合故障排除法来形成结论,开展针对性的维修工作,解决故障问题。

2.2观察技术

在一些小型的医疗器械中,其内部结构比较简单,可以采用观察技术来进行故障诊断。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维修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医疗器械的外观,从而快速、准确判断定位故障点,明确故障发生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医疗器械发生的故障一般有以下这种:磨损、错位故障;开关、继电器故障;电阻、电容、换能器损坏故障;连接线路、操作手柄线损坏故障等。这种方法所适用的都是一些小故障,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相对来说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维修经验,从而能够快速对故障进行判断,并准确实施维修。

2.3逆程分析法

逆程分析法,即反向分析法。用数学原理来解释这种维修技术,即根据条件来寻找已知的原理,这种维修方法常用于中小型的医疗器械维修中。中小型的医疗器械,一般只有工作原理和专用器件的简介,没有电路图,所以在发生故障之后,维修人员无法从电路图着手,就需要换一种维修思路,从设备运行的目的进行分析,结合他们的维修历史,分析它们工作所需的条件,并进行筛查,之后一步步推理而找出故障点,开展针对性的维修工作。

3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措施

3.1优化医疗器械维护及使用管理的方案

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维护及使用管理工作的效率,就要对制度流程进行优化,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维护使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设计具体方案时,可以将预防性维护方案和即时性维护方案结合起来,通过预防性的方案,降低器械故障的发生概率,即时性的方案,可以在器械发生故障时立即展开检修工作,最快解决问题,保证器械的后续正常使用,两种方案形成互补,尽可能减少医疗器械故障所带来的危害。此外,还可以根据器械的使用价值,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分别为A、B、C三级,编制分别的管理方案。A级医疗器械的价值最高,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比如呼吸机等,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类医疗器械,要重点开展预防性维护方案,增加其检修频率,将其隐患提前把关,尽可能避免故障的发生。如果发生故障,要立即启动检修方案,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维修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B级的医疗器械的使用价值稍逊于A级,检修频率可以稍微宽松,比如按季度进行巡检工作,对其关键的零部件进行检查,并做好日常检修记录工作。C级医疗器械为一些基础性的设备,多用于常规医疗服务中,比如测温仪等,数量多,具有可替代性,可由科室工作人员负责主要的日常管理工作,维修人员只需要半年或者一年开展一次抽查巡检工作即可,根据抽查的情况来安排年度维护计划。

3.2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与技能

充分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提升医院在器械维修方面的主导能力,主动提升自身维修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医疗器械维修培训的相关投入,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仪器使用前,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双方均需要进行完善的培训,可充分利用PPT、视频、演练模型等方法进行培训,使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学会规避不良操作,主动降低故障风险。仪器使用过程中,维修人员也应及时学习新的维修知识,更好地处理日常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仪器设备存在系统更新的问题,需要维修人员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或软件系统,确保仪器更好地运行,同时也能更好地配合现代信息化管理需求。提升大型、高精尖的医疗器械的维修水平,对维修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定期学习新的维修技术,确保维修技术人员可掌握大部分故障的维修方法,重新夺回器械和配件成本控制权,避免因为信息或技术不对等,导致成本增加,防止医院方陷入被动,影响医院医疗器械的后续使用成本。维修人员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合格后才可上岗工作。

3.3加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规范性

医院内部在使用医疗器械设备时,也应该重点关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相关工作。一般来说,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是由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负责的,但往往此类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同时也缺少院方的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让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的开展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医院也应该保证维修技术人员在维修和操作过程中,具有的规范化程度,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让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化,医疗设备操作程序化,使每个医疗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划分明确责任主体,使与医疗器械设备有关的相关工作内容都有人员对应进行负责,确保工作记录完整,让医疗器械在使用时具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升。

3.4设置先进管理机制打造专业素质过硬技术团队

设置先进管理机制打造专业素质过硬技术团队,维修管理上持续更新调整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维修管理方法,加速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现代化进程,并对维修管理团队工作情况做随机抽检,联合相关奖惩机制,督促维修管理者始终保持良好积极的工作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工作,对医院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要完善维护管理体系,制定维护方案,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档案,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灵活运用各种维修技术,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发挥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武国,谢华奕.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措施综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4):78-90.

[2]葛煜.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社会化方式的探索[J].家庭医药,2020(5):223-223.

[3]王建玲.精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必要性以及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0(10):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