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灸的那些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关于艾灸的那些事

黄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医院福州分院  福建 福州 350122

1.很多人艾灸没有效果,是因为他触犯了禁忌,灸再多也没用!

    灸后,要注意一些事情,灸了以后呢,不要喝茶,一喝茶,灸的火气就被茶消掉了。

我们做针灸,好不容易灸了百壯膏肓,灸完了,头都冒着烟,回去喝一杯茶,吃一顿麻辣烫,疗效全完蛋。灸完不要喝茶,不要吃酒麻油辣椒,这是禁忌。最好十天以后,再去喝,再去吃。

2、绝大多数人艾灸,是在泄自己元气? 

首先我们要知道,艾灸不是烤肉!绝大多数人的灸法,用的都不是补法而是泻法。因为大家都是以热为主,都不是用少火生气的这个方法来灸神阙的……神阙灸了之后,绝大多数都是以泻为主,而泻出去的往往都是神阙里藏的一些水火二气的力量。

像阴虚、水弱的一些灸友就容易造成精亏,然后火弱的一些人上面的火暂时好像起来了,其实壮的不是真火而是虚火。

   泻法是什么呢,以啄为主,以温为辅……多啄,啄中也不能老是一个劲,使劲啄让人家疼,而是啄的时候轻痛为主,重痛为辅…这里说到根子上,温和灸偏补,而灼痛偏泻。

    普通人自己拿艾条,不懂什么是灸感,只会盯着某个穴位,灼得通红,又烫,确实可以说是泻法,反倒是在扰乱自己身体。

3、不刻意追求补泄,听从身体感受最重要 !

    其实身体最重要的是归于平和,通过配穴和适当手法,将艾热进入体内,激发经气,产生灸感,知道身体何处该补,何处该泻,才是最好的状态。执着于补泻这种分别法,是很难领悟到“艾灸是调神的”。被灸者的神回来了,何处该补,何处该泻,自然而然就起各种反应。譬如脾胃不足之人,灸足三里胃口变好,是补脾胃。而肠胃积食之人,灸足三里却一泻千里,后身体轻快,是泻了邪实。假如你灸腹部时,感觉到艾的热量好像灌到了腰、小肚子里面,说明这个人下焦虚,你身体里的神会告诉你,继续艾灸下焦。灸腹部关元,敏感的人会有热能灌到腰里的感觉。腰里灌满了后,“实则开”,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往下肢足部走,经过关节,最后通到脚上。此时你会感觉原来下肢、腰部的邪气会从手脚缝缝里流出来。灸到这个状态,意味着人体气血得到补充,原本迟滞的气机开始重新运转,阻塞的经络重新接通,内外的开阖交流恢复。此时不再是补虚泻实,而是保持这个稳态。第二种可能,腹腔、后腰里面的热能充足了以后,中焦、下焦气已经通到脚上,然后就会往上向表面走。这个阶段,肚子里像开了锅一样,会放屁,大便增多、打嗝,这提示中焦的郁积开始外排。有时还会出汗,或者皮肤过敏,这是艾灸增加了人体能量。气进去了,该通的通,该排的排。

4、什么情况是,灸效真正进入身体里?

所谓灸进去,是指艾热被主动吸收进体内。艾热不是渗进灸者体内,而是人体对艾热的吸收是主动获取的,甚至是表现出一口一口在吸的样子,就像孩子在吃奶。提醒初学艾灸者:不要执着于某某穴调理某某问题,而应跟着被灸者的感觉走,寻找热敏穴(或者灸阿是穴为主、哪痛、哪敏感就灸哪,这也是艾灸基本规则)。

    如果是在烤肉,被灸处会很烫。真正灸进去了,被灸处不会感到烫,但用手摸上去会感到该处皮肤温度比周围高。也就是说灸处不烫,即有灸感。譬如你开始艾灸肚脐时,只有烫感。现在艾灸肚脐,皮肤不红,不热,肚子里面热,带脉热,过一会儿就排气。这就是灸感。至于透热、传热、扩热、痛、胀等灸感,那是被灸者在艾热作用下产生的种种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初学者只需多问问被灸者烫不烫,不烫就可以灸。

一般湿气重的灸友,灸的时候热灸感不太明显。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只是感觉身体困重,那艾灸的选穴可以在背后的脊中、脾腧附近,和腹部的中脘附近为中心,在其周围探寻有灸感的点灸,灸进去就是调,就是补,就是健脾。

5、艾灸一次,到底多长时间?

①灸到不想灸有时不想灸是身体本能地告诉你不想灸了。常见的表现是被灸处从怎么灸都不感到烫,变成不管怎么调整,被灸处都烫(没有改变施灸的点)。就像一个孩子,吃奶吃到饱了,就不吃了。

此时可不要想着,哎呀要灭掉艾条好烦啊,再灸一会儿吧。身体不想灸了,被灸处烫了,那就不灸了,或者灸感气感、舒缓的感觉消失,也可延灸(一般在20-40分钟左右)。

②还有的情况是,灸者有事要去办,事情还很重要,你想继续帮他灸,只能勉为其难,效果却很差。这是被灸者的心神没有配合导致的。此时最好是让他先忙完事情,再帮他灸。要是灸一半,被灸者被告知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及时处理,他也会表现得灸感不佳的。此时还是一样,先忙完事情,再安心灸。 

6、阴虚能灸吗?灸时出现不适咋办?

——可以!阴阳是中医的哲学基础,灸法具有“阴阳两面性”,既能补也能泄!对于阴虚症不可灸的理论从仲景伤寒记载至今,令很多医者误解,亦做为阴虚禁灸之证,这非仲景言之有过,而是后者不明火性!曲解此意。

   古箱中也明确记载,寒热虚实火自当之!诸如经典很多,但很多人一听灸,就认为是火,是热,是补,这是有误的!不客观的,这样认知的人多数不用灸法,只是听说而已。

    针对阴虚之人艾灸上火,也有解决方法:

  第一就是阴虚的人,有灸感时,猛地灸太多,确实会有喉咙干现象,但一般不到喉咙痛,可喝点温热水(不是茶)+灸廉泉、太溪或复溜穴

   第二是灸完后,灸涌泉或足三里效果很好,能起到引起下行、降火的功效。 

  肾阴虚的灸友,尽量少重灸上半身,肾俞、八髎、三阴交、太溪、涌泉,这样滋阴降火、引火下行,不容易上火;还有人是脾胃虚、中焦不通导致的虚火,要“守中央、通四方”,灸了腹部要兼顾四肢穴位,如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也可以引火下行,更不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