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新常态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

梁晓燕

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实现高速发展的机遇之下,我国各大城市中关于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化工、石化、医药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环境风险源数量的提升,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我国面临着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困境,作者将立足于新常态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路径展开分析,并简单介绍了新时期发展下我国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当中的一些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下;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引言

近十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世界金融市场的瞩目,但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当中,各种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频率也有所提升,极大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这些属于突发性的环境事故,相关部门如何迅速反应以及采用何种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带来的伤害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对于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质量。在新常态下,相关部门如何进一步优化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将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并以此作为视角,探讨了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些路径。

1 关于新常态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概述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现行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中心思想是围绕“一案三制”的要求进行开展的,‘一案’指的是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机制内容,这主要涉及到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备案环节以及最后的演练项目等;而“三制”则指的是环境应急管理体制的内容以及、体制运行过程与法制等。另外,最核心的应急预案指的是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而提前设计的应急计划内容,根据不同的责任主体,应急预案涵盖了总体预案、地方预案、专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部门预案等多个主体部分。简单来说,环境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是为了确保公共环境的安全性,针对一些突发环境事故进行提前预防以及快速应对的一种体系,从根本上降低以及规避这些突发环境事故对生态系统以及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是一套以政府职能部门为管理核心,结合社会组织群体以及公众共同参与的一种管理机制。按照我国现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当中的规定,关于环境组织指挥体系是基于国家层面组织指挥单位、地方层面组织指挥单位以及现场指挥单位所组织而成的一个管理架构。

2 关于完善新常态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分析

2.1充分重视起基于环境风险的全面管控

在所有的环境应急体系当中,都明确强调了预防战略的重要性。这也是所有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当中的核心部分。根据相关调研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城市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故主要与“重处置、轻预防”的管理模式息息相关。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新常态下所出台的环境应急体系应当要严格贯彻以环境风险防控为关键的管理理念,做到事事防患于未然。根据目前的发展阶段,需要从三个不同的管理层面进行着手,内容包括:(1)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防范力度,对一些属于高污染以及高环境风险等重点行业进行界定,然后制定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把高风险企业纳入到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中,同时还要重点将环境风险防范内容当作环评审批以及环保“三同时”验收体系中的核心部分。(2)加强环境风险隐患的全方位排查工作,同时对六类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专项排查与管理,也就是把一些高风险的危险废物或者是具有持久性发挥特点的有机污染物等企业作为关键排查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关键的环境风险范围,例如一些高风险的化工园区以及环境敏感范围等进行全方位排查与整改工作;(3)进一步推动环境风险源动态化管理力度的提升。在这一个管理环节中,可通过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环境风险源动态数据库, 并将其中的内容体现在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当中,起到指导管理的作用。。

2.2促进环境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

如何促进环境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环境应急能力的标准化建设,以市、区的生态环境单位作为主要抓手,由最高职能部门建立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队伍,从根本上提升环境监测预警综合水平,并进一步优化了环境监测预警网络的建设,通过进一步健全环境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能够对环境风险信息来源的精准识别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通过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或者是监测微站点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有效提高整体的环境风险预警响应能力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升了预警响应措施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水平,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风险源特征,来建立起一套对应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机制。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引入一些目前在行业中获得广泛应用的装备,例如便携式挥发性气体检测仪、多种气体分析仪等。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不断增强环境应急队伍综合专业能力的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形式,完善应急监测专业队伍的建设,其中包括了环境应急事故的救援队伍,同时也要注重应急专家库的建设。环境应急演练在这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关部门需要根据环境风险的特点来建立对应的应急培训内容与专业知识库,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从根本上提升环境应急事故指挥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与协调能力等,大大地提升环境应急专业队伍的综合实战水平。

2.3充分重视起环境应急保障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关部门在不断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起应急预案的动态化管理的建设,简单来说,也就是说各级政府部门与生态环境单位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环境风险特点来及时优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备案说明,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督查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内容的建立,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以及修订针对一些重大风险区域,例如化工园区、关键流域、饮用水源地等不同区域的环境应急预案,通过在不同时期优化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机制,从根本上保障环境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进程当中,也要注重起推动环境应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地利用各种新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立起一个以技术为依托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在细节方面上,还要加强各种环境应急物资的配置,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形式对环境应急物资的配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与检查,确保高风险区域具备充足的环境应急物资,通过运用这些措施来进一步提升应急物资的监管水平,并从生产环节、储备环节、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等方面入手,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全的环境应急物资信息库,全面促进环境应急物资的动态化管理。

2.4 注重环境应急事后的管理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根据一些大型环境应急事故的特征进行调研,不难看出开展环境应急过程的评估是极其关键的,要求相关部门要深入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因素、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环境应急事故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阶段进行总结,以客观的态度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评估等,通过总结经验,敲响责任警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机制,然后根据事故经验对现有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开展环境损害评估机制的落实,把不同特点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定级,为环境应急事件的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提供数据支撑,改变一些高风险环境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意思,通过进一步开展环境污染修复与跟踪监测工作,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分级,并追踪具体的责任主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所涉及范围广泛,当中涉及到多个责任主体,环境应急事故的管控重预防,因此,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中务必要强调预防管控机制的重要性,文章主张不断优化环境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强化全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正确认识,并树立起正确的意识,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振奇,袁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34(3):34-35.

[2]张静.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以包头市生态环境部门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0.

[3]刘昌运.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1,3(11):32-33.

[4]刘合建.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存在问题的分析[J].新型工业化,

2021,1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