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展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浅析开展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董桂峰

禹州市万寿宫小学 461000

摘要:所谓师德,是一名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这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小学老师的师德素养,不仅关系着老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学生品德素养、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育,因此,重视小学教师师德素养的建设,提高小学教师的师德素质,促进广大小学教师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师;德育; 路径

一个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社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是每一位小学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教师既是立教之本也是兴教之源。师者,德为先。师德作为我们这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名老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不仅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学生品德素养、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一、以德育人 言传身教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引领者,小学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因为作为教育工作的践行者的小学老师,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崇高的师德是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小学教师要以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以脚踏实地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做到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教师高尚的师德,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公道正派,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给学生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和学生一起遵守,在言行上做学生的标尺,在行为做学生的镜子。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老师的高尚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小学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二、以生为本,诲人不倦

小学教师所面对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然而不同的家庭环境、人生经历,也造就每个学生的个体区别,他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就小学生全面发展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和知识传播同样重要。小学教师要从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出发,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还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品德的发展完善。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老师的以生为本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兼爱”,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学业和品行优劣不一的学生,老师要有对优等生的鼓励肯定,也要有对后进生的关心帮助,引导孩子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以爱心滋养学生心灵,用同理心共情学生的处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以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教学,布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力求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以生为本也要体现在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既可以让学生参与制订或完善班级制度,增强小学生的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小学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不忘教育初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三、教学相长  创新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被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还要让学生了解课堂之外知识;既要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面掌握,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而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修炼出来的,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出来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永不停歇地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小学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小学老师要积极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将更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学生,创新课堂教学。在疫情时,老师利用网络在线平台,进行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线上学习,进一步优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自己也获得了成长,老师和学生是互有助益。小学教师要立足课堂,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守正创新。

四、家校合作 协作育人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小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校还是成长的主战场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极其重要。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独立的人格,实现全面高素质发展的目标,单靠学校的教育还是家长的努力都是不够的,教师与家长必须携起手来,构建一种相互沟通、协作共建的育人体系,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相互沟通、协作共建的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家长通过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有助于推动学校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老师也可以对孩子的家庭学习给予科学和全面的指导,让家长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做到优势互补。老师和家长作为家校共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和信任是家校共育活动的基础,首先老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和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保持开放化、参与化、民主化的管理模式,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参与到学校管理有关决策、措施的制定中来,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另外在家校共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召开家长会、创设家长交流平台、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孩子日常的教育成长,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家长也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家长培训班、家长沙龙等,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进而保证家校共育的教育质量。

结语

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既要坚守岗位以德育人,率先垂范,也要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日常教学,因材施教,要有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立足课堂守正创新,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既创新对策[J].文理导航(上旬),2022(01):73-75

[2] 韩涛.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98

[3]周明凤.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7,(1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