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和Gephi可视化分析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核心用药

/ 2

基于数据挖掘和Gephi可视化分析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核心用药

刘玉为1 许斌* 曾宪梓3 张文4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

目的:探寻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用药规律,以期为后续临床实验及研究或临床应用提供线索。

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利用Microsoft Excel构建处方数据库,利用Gephi可视化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核心药物。

结果:最终共得30首处方,涉及84味中药,总用药频率347次,最终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最核心药物为:柴胡,白芍,金钱草,鸡内金,郁金,大黄,甘草,黄芩,枳实,茵陈。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Gephi,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急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常见疾病,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可能危及生命。[1]慢性胆囊炎一般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2]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是胆囊结石,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 ~ 95%。[3]而慢性胆囊炎可致胆囊结石生成,胆囊结石生成后又是胆囊炎症反复发作的重要依据,两者常互为因果。[4]由于胆囊结石的长期存在,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导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出现,临床多表现为无症状、反复右上腹不适或腹痛。[5]我国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压力的增加,肥胖人群增加,血脂水平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病程缠绵,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熊去氧胆酸与复方阿嗪米特二者是均被指南推荐用于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但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复发率高。[6]目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的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以及丧失胆囊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寻求更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7]而经临床研究证明,中医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优势逐渐显示出来。中医虽无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的病名,但早在《内经》便有相关论述。《灵枢· 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灵枢· 本藏》谓“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根据慢性胆囊炎右上腹胀满或隐痛,伴见恶心、腹胀等表现,可归为“胆胀”范畴。[8]目前有关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认识虽逐步完善,但样本量不足,各种治疗方法疗效评价标准不一,缺乏循证医学支持等问题依然存在,尚需建立规范化的中医诊疗框架来进行统一标准且客观的疗效评价。[9]

故本文拟联合数据挖掘和Gephi可视化分析探寻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用药规律,推测核心药物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线索。

材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与整理

应用计算机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相关文献,采用高级检索,检索式为:主题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进行模糊检索。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1日。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得相关文献6053篇,其中中国知网1277篇,维普362篇,万方4414篇。

文献纳入标准:(1)中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符合《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药物组成及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联合其他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3)用药方式为口服,不限定药物剂型、剂量和治疗疗程等用药方式。

文献排除标准:(1)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文献主题或疾病概念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相混淆。(2)临床疗效未经临床实验证明、理论探讨、综述、系统评价、动物研究等相关文献。(3)联合使用中药外治法、化学药或其他非中药治疗、药物记录不明确或研究单味中药的文献。

通过阅读题目进行初次筛选,通过阅读摘要进行第二次筛选,通过阅读文献全文进行最终筛选,对筛选完毕后的文献进行处方收集。

1.2建立处方数据库

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筛选、确定纳入文献,对于重复的处方只纳入1次,对中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如“法半夏”、“清半夏”、“半夏”统一规范为“半夏”;对于“地黄”与“熟地黄”等因炮制方法不同、“川贝母”与“浙贝母”等因产地不同而药性具有较大差别的中药则予以保留。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处方数据库,列1为各处方中使用的各味中药,列2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1.3数据分析

将处方数据库录入Gephi 0.9.2版本,显示节点标签,调整字体为宋体,选择布局方式为ForceAtlas2,缩放为150,重力为1,选择防止重叠,调整字体、节点的颜色和大小,最终点击运行利用Gephi 0.9.2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

  1. 结果

初次筛选共得文献111篇,其中中国知网(CNKI)26篇、万方数据库(Wanfang)72篇、维普数据库(VIP)13篇;第二次筛选共得文献65篇,其中中国知网(CNKI)14篇、万方数据库(Wanfang)38篇、维普数据库(VIP)13篇;最终筛选共得文章62篇,其中中国知网(CNKI)11篇、万方数据库(Wanfang)32篇、维普数据库(VIP)13篇;整理重复文章共得文献23篇,最终共得处方30首,涉及中药84味(八月札、白蔻、白蔻仁、白芍、白术、半夏、半枝莲、薄荷、柴胡、车前子、陈皮、赤芍、川楝子、川芎、穿山甲、大黄、大血藤、大枣、丹参、淡竹叶、当归、党参、地龙、莪术、鹅不食草、佛手、茯苓、甘草、干姜、枸杞、谷芽、瓜蒌、海金沙、海藻、荷包草、红花、厚朴、虎杖、滑石、黄连、黄芪、黄芩、藿香、鸡内金、鸡矢藤、姜黄、金铃子、金钱草、金银花、龙胆草、芦根、绿萼梅、麦冬、麦芽、牡蛎、木通、木香、平地木、蒲公英、青皮、肉桂、三棱、沙参、山楂、山栀、生地、生姜、石韦、酸泡根、太子参、桃仁、通草、威灵仙、香附、香附子、杏仁、延胡索、薏苡仁、茵陈、玉米须、郁金、栀子、枳壳、枳实),总用药频率为347次。利用Gephi 0.9.2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1,最终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最核心药物为:柴胡,白芍,金钱草,鸡内金,郁金,大黄,甘草,黄芩,枳实,茵陈。其次为:半夏,海金沙,延胡索,木香,虎杖,赤芍,枳壳,当归,蒲公英,香附,威灵仙,川芎,生姜,陈皮,青皮,三棱,厚朴,姜黄,白术,茯苓,通草,金铃子,黄连,丹参,党参,大枣,山楂,川楝子,干姜,滑石,红花,莪术,车前子,麦芽,龙胆草。最后为:佛手,八月札,半枝莲,地龙,大血藤,太子参,山栀,平地木,木通,杏仁,枸杞,栀子,桃仁,沙参,海藻,淡竹叶,牡蛎,玉米须,瓜蒌,生地,白蔻,白蔻仁,石韦,穿山甲,绿萼梅,肉桂,芦根,荷包草,薄荷,薏苡仁,藿香,谷芽,酸泡根,金银花,香附子,鸡矢藤,鹅不食草,麦冬,黄芪。研究流程图如图2。

图    1

e644f76ec92112eae30777e951dd5fc

图    2

  1. 讨论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中医上可归为“胆胀”、“胁痛”等范畴,目前临床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丧失胆囊等,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如何规避治疗风险的研究,发现中医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无创的同时也具备确切疗效,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标准。本研究通过对既往文献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探寻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核心药物,以期为后续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线索。核心药物作用机制、具体疗效、安全性等仍缺乏临床验证;如何进行配伍、具体组方等仍需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可以核心药物组成为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核心药物作用机制,及如何应用核心药物进行配伍、组方,更加安全、确切的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应成为今后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研究重点。

  1. 结论

本研究通过检索数据库,寻找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来探寻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核心用药,最终得出处方30首,涉及中药85味,总用药频率为347次。并利用Gephi进行可视化分析最终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最核心药物为:柴胡,白芍,金钱草,鸡内金,郁金,大黄,甘草,黄芩,枳实,茵陈。以期为研究核心药物作用机制、如何进行配伍及具体组方、具体疗效及安全性等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应成为今后中医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研究重点。

[1]时昭红,任顺平,唐旭东等.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2):793-800.

[2]何相宜,施健.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06):1231-1236.

[3]何相宜,施健.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06):1231-1236.

[4]刘文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04):444-446.

[5]王玥晴,田虎.中医药防治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3,38(17):3348-3351.

[6]彭魏,陈仕武,李鑫等.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5):129-133.

[7]周群,王毅兴,刘平等.胆石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1):2458-2463.

[8]张声生,赵文霞.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04):241-246.

[9]鲁意,高允海.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02):4-6.DOI:10.13729/j.issn.1671-7813.Z20191266.

作者简介:刘玉为(1997-),男,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外科。

通讯作者:许斌(1962-),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