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针刺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观察

易鸣

湘潭市雨湖区先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11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1年01月-2023年05月,选取此时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进行分析。遵照双色球法平均分组,24例/组。对比组:予以牵引治疗,治疗组:予以牵引治疗+针刺疗法。评析指标:不同治疗下的疼痛状况、生活质量、治疗有效性。结果:对比疼痛状况、生活质量,治疗前各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前者治疗组低于对比组,后者治疗组高于对比组(P<0.05)。对比治疗有效性,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比组(P<0.05)。论:实施针刺疗法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状况得到缓解,利于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推荐使用。

【关键词】针刺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状况;治疗有效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腰部疾病,主要由腰椎间盘退变所致[1]。患者常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如未规范治疗,可压迫神经,增大运动功能障碍风险,不利于患者生命健康[2]。对于此类患者而言,保守治疗较为多用,方法包括牵引治疗、针刺治疗等,各有不同治疗效果。本文对针刺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1.01-2023.05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分析。按双色球法平均分组,组名分别为对比组与治疗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经腰椎X线平片检查确诊,认知功能良好,签署好告知同意书,且资料完整。排除精神障碍、凝血障碍、沟通障碍、拒绝配合者。对比组中男/女=13/11,均数年龄(54.27±3.69)岁,最高者73岁,最低者35岁。治疗组中男/女=14/10,均数年龄(53.89±4.12)岁,最高者72岁,最低者36岁。各个组别的临床信息经对比后,差异无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比组:予以牵引治疗,具体内容如下:令患者维持仰卧位,使用专用固定带固定患者上半身与骨盆,之后利用牵引绳牵引。注意具体的牵引力度需要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避免牵引力度过重。

治疗组:予以牵引治疗+针刺疗法,具体内容如下:牵引治疗相关操作同前组维持一致,同时,还予以患者针刺疗法,选取双侧大肠俞穴、环跳穴、承山穴、肾俞穴、腰夹脊穴等处,做好常规消毒后,选取一次性毫形针为患者进行穴位针刺,进针长度为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30min。

1.3 观察指标

(1)评估疼痛状况,参考VAS量表的标准,得分区间0-10分,最终越低越轻。

(2)评估生活质量,参考SF-36量表的标准,得分区间0-100分,最终越高越佳。

(3)评价治疗有效性,治疗后可见疼痛现象消失,且恢复正常生活即效果明显;治疗后可见疼痛现象得到缓解,且生活轻度受限即一般;不符合以上标准即无效。治疗有效性(%)=效果明显(%)+一般(%)。

1.4 统计学分析

各组数据均输入到SPSS25.0软件包中分析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的疼痛状况等数据进行t检验;使用(n%)表示的治疗有效性这一数据进行X2检验。各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有意义(P<0.05)。

  1. 结果

2.1 对比不同治疗下的疼痛状况、生活质量

治疗前,各组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状况低于对比组,且生活质量较高(P<0.05),如表1。

表1  疼痛状况、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n)

疼痛状况(分)

生活质量(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4

5.69±1.22

2.15±0.64

72.49±5.68

85.37±6.13

对比组

24

5.73±1.25

3.08±1.02

73.01±5.79

79.82±6.45

t值

-

0.1121

3.7835

0.3140

3.0555

P值

-

0.9112

0.0004

0.7549

0.0037

2.2 对比不同治疗下的治疗有效性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比组(P<0.05),如表2。

表2  治疗有效性对比(n%)

组别

例数(n)

效果明显(%)

一般(%)

无效(%)

治疗有效性(%)

治疗组

24

8(33.33)

15(62.50)

1(4.17)

23(95.83)

对比组

24

4(16.67)

13(54.16)

7(29.17)

17(70.83)

X2

-

-

-

-

5.4000

P值

-

-

-

-

0.0201

  1.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骨科诊治患者中占比较高,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迁延的特点,以20-50岁男性多见。典型症状有腰腿痛、下肢麻木、下肢肌力下降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在临床上,以往常应用牵引治疗,此法虽可发挥治疗效果,拉伸椎间盘的前后纵韧带,减缓椎间盘压力,促进突出部分回纳,进而减轻神经刺激,缓解疼痛不适。但单独治疗疗效不佳,长期治疗若操作不当可损伤韧带,预后效果不理想。而针刺疗效是一种中医理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经济性佳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对多处穴位进行针刺,以此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疼痛现象,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将以上方法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明显扩大,从多角度减轻患者疼痛不适,改善腰椎功能,利于尽早回归健康生活,治疗价值较高。此研究结果表明,各组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状况低于对比组,且生活质量与治疗有效性更高(P<0.05)。

总而言之,为研究患者实施针刺疗法的效果更确切,能够缓解腰腿痛,维持良好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信金党,郑昆仑.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不同中医治疗的效果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4):151-152.

[2]马瑀彤,刘征.浮针结合董氏奇穴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21,49(03):45-49.

[3]李良琦,成鹏,苟学健等.按摩联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9):88-89+94.

作者简介:易鸣(19780504),出生年月日:19780504,性别:男,名族:汉, 籍贯:湖南湘潭,学历:大专,职称:主治医师(中级),方向:中医内科,科室: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