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4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魏宏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30200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死亡疾病,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护理措施及控制并发症产生等。本文对郑州某三甲医院2015年10月至12月份住院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血糖检测。根据监测结果采用有效方法治疗与饮食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病人采取合理降糖药以及药物干预治疗效果最佳方案来指导患者用药并提高降糖作用以降低血糖;最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糖尿病;诊断;治疗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治疗方法也逐渐变得不一样,有一些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或没有及时控制而出现并发症。现在临床上已经开始采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剂来进行对其的处理;但是由于患者长期食用含有高浓度脂质、低胆固醇等食物及动物性食品会引起血管壁弹性减弱进而影响到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发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等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管理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和运动不合理会引起各种并发症,而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采用降糖药物来缓解症状。因为长期食用含有高脂食物或动物性食品容易导致肥胖、贫血等疾病;同时还缺乏科学合理营养也可能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问题。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不当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而胰岛素注射剂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治疗效果显著的降糖药物,可降低低血糖值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由于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健康重视程度加大以及肥胖症等疾病高危型慢性病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且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当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而胰岛素注射剂是一种安全、高效且治疗效果好,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等原因都会对病人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开展糖尿病低糖饮食护理措施。

1.2 研究的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且患病率逐年增长。老年人群中肥胖症患者约占30%。因此控制体重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成为当前医学界关注的话题。而合理饮食治疗可以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同时也可使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还能减少脂肪沉积、促进肠道蠕动和血液流通从而达到降血压目的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稳定血压的目的。研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后,其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都有改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水平也在降低。而本次实验组为健康状态下采用低糖、高脂食品及富含纤维素或白蛋白酶抑制剂混合作为理想元素进行食物选择;对照组则是以传统米粥为主要原料来制作食物并辅之少量补品补充适当能量实验组患者的饮食状况和生活质量都有改善,但对照组没有明显优于本研究中所有,所以本次调查得出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3 研究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很多,如肥胖、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病等。这些患者往往患有各种不规律的体力活动。血糖水平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为了降低这种长期高糖血症发生所带来一系列症状及影响因素引起人群大范围出现低血糖反应现象这一问题对症进行深入研究有很大意义;本次试验主要是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浓度临床护理方法,通过监测其并发症情况来判断疾病等级和治疗效果,从而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及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饮食合理性,保持适中膳食;胰岛素抵抗要充分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药物控制要科学等。本次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低糖耐受度以及餐后1小时内不能进食或者产生饥饿感。根据以往文献报道发现低血糖的患者中多呈现饥饿现象,且在进食过程中时体质量会有所下降。因此,本次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饮食应选择适当、安全和营养丰富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及耐受性的食物以增加食欲;根据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对肥胖症病人有差异影响效果明显不同(年龄是老年人群高负体重)因此,本次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应在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自身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自己饮食中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所以本次研究认为:对肥胖病人和糖尿病等级为重冠型(不属于低等性治疗)者进行血糖监测并实施健康教育。

1.4 实施方案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过高时,需要采用低压和高压联合治疗,并做好记录。首先要保证患者有一定运动能力。其次根据其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最后在病人不吃或少食用糖分较高且体重较大、容易饥饿等食物时要给予控制饮食;若是长期卧床病则需增加枕头按摩次数来帮助病人恢复体力以预防术后感染:如果没有以上几种方法时最好采用高压手法,使血糖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水平即可如果病人的血糖处于波动状态时,可采用低频、短时间或不间断注射胰岛素在进行血糖控制的过程中,患者要有一个监测信号,并及时、准确地记录,以利于临床医生观察和检查。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偏高、伴有并发症和死亡等。患者应根据自己家庭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措施。若想彻底根治糖尿病必须做好饮食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指南》中规定的饮食管理制度;每日进食量按标准进行调整:每天坚持适量定量低食并保证营养均衡以防止摄入过多脂肪及甘油三脂不平衡所致心脑血管疾病或心力衰竭;餐前2h加少量足粮食用富含蛋白质、钙质和铁元素的食物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因此要控制好血糖。在治疗过程中可采用降糖药、口服避孕知识宣教等方式预防和降低患者因不了解相关疾病情况而产生高脂血症。

2.2 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按压服药量、饮食规律和运动指导。若血糖超标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及时检测血压及心率监测;用药前要进行体位脉搏波测量等生理指标测试;对心内科病人或某部分科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指南》要求执行胰岛素注射液的使用剂量。如有特殊情况不能用常规治疗方法,需进行进一步观察与护理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配合医生做好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危害和预防措施。若出现病情严重时可采用胰岛素注射等方法控制血糖。

2.3 统计

本次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心率波动性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年龄越大则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因此需要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在进行了为期半年一次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后发现两组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上血压值差、冠心病人数变化不规律等一系列症状;有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胰岛素敏感导致发生高血压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或者昏迷死亡;没有研究者针对血糖波动性对患者心率影响做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血糖控制不佳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其病情特点和血糖控制情况,制定适合于治疗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案。

3 试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在逐年增加,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而这也使得许多病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治疗。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75%以上糖尿病病患都是由于血糖不足或者昏迷。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反复发作现象。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时应立即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等重要器官恢复或重建以增强其免疫能力、降低血压及冠状动脉血流量,使之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应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措施,使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于及时就医。

3.2 患者的危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心律不齐,易激动。如果出现了焦虑不安或恐惧等负面情感过多的话时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由于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化所以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长期用药以防患高血压;有些病情特别严重还会伴有昏迷或者死亡症状;还有一些因环境因素如空气太热而产生头晕、头痛乏力的患者需使用药物进行缓解,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化,所以其服药时间也是有严格要求,一般在1-2小时不可若患者出现了急性感染或者是其他的并发症时,应立即停止治疗,以免发生中毒现象。

3.3 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护理状况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主要取决于其预后表现和病人本身因素。一般来讲,在进行血糖控制前应充分了解患者自身是否有能力完成病情监测、用药治疗计划。如果出现并发症或发生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告知医生及早预防;若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了病患延误时间或者因为其他意外而造成抢救失败也可视为引起病情变化并影响到正常的预后,所以要对其进行适当护理和检查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血糖情况进行护理。若是病患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剧烈疼痛,则需适当降低药物剂量,并告知医生。一般来讲糖尿病病人都会有较多并发症发生以及其预后不佳而造成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等相关知识方面培训与教育来增强他们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危害性进行防范意识。

3.4 安全性

在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时,病人的血糖会有一定程度地升高,这不仅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还包括饮食、运动等原因。如果出现了意外情况或其他不安全行为而导致血糖突然上升或者下降这种严重后果者都要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其不同病情及体况来制定合理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和预案措施;同时还要对病人加强日常检查与心理疏导以避免发生并发症以及潜在危险,从而降低死亡率患者的血糖控制方法主要有:加强心里护理,当病人出现不安全行为时,要及时与护士沟通并告知其情况;对糖尿病知识进行宣讲。根据病情及体征来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根据病情及体征,制定相应的预案措施来控制血糖,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4 试验结果讨论

4.1 糖尿病的特点

(1)血糖控制不周全。患者的胰岛β细胞不断生长,在糖尿病期时,由于胰岛素分泌正常及低脂血症等原因会引起高血糖。2)对糖代谢和降压作用敏感。患者的情绪不佳或出现意外情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影响:如心律失常、昏迷甚至死亡;心理状态异常也可导致病人产生恐惧感而加重其紧张度;生理功能紊乱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给家属带来不必要麻烦甚至影响其正常生活。3)患者的血糖水平不稳定。糖尿病属于慢性并发症,对病人机体功能和代谢有一定损害,所以控制好糖分供应是治疗高血糖最基本、最有效方法之一(P<0.011mg/LSPR)(2)治疗易受预后改变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及疗效性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饮食不当或者药物过量都会使患者发生耐药现象。5号报道称糖尿病虽可减轻并发症但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可发生低糖血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6号报道称糖尿病是由于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引起血糖升高,而导致低血糖7号报道中指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6号报告认为血糖水平不稳定,但其可降低糖分供,且有研究显示低葡萄糖苷酶活性和降激反应发生概率均与糖分消化吸收有关系(P<0.011mg/LSPR)相关;9~、10次则表明高脂血症患者易出现低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增生血管性贫血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受病情、饮食和运动等因素影响较大,而不良生活习惯及吸烟饮酒对其也有一定的干扰。如长期不进行体育运动,导致肌肉酸疼或僵化使肌腱松弛;剧烈活动性比赛引起糖分分泌减少。

4.2 糖尿病患者的应用

糖尿病的预防:由于血糖在临床上有一定程度,且患者对自己体重和身体状况都比较敏感,因此,必须要进行定期检测。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是一种药物用于控制糖代谢、调节蛋白质合成以及改善人体生理机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化学剂或天然成分;同时也可用来增加机体免疫力及抵抗能力等功能.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较大且不易被发现与预防治疗所以必须要在血糖达到或低于患者体重的1/3时采取注射胰岛素。糖尿病并发症:由于胰岛损伤、肥胖症和脑卒中等,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而导致病人糖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各种低血糖反应以及酮一些高脂血症。因此需要经常对胰岛素进行检查与治疗并及时补充维生素类药物以维持正常功能及降血压同时,还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降低血糖水平并预防低血压。

4.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血糖监测仪的使用频率较低,且存在一定误区,对患者没有起到很好效果。2.为了方便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检查和及时治疗并发症需要定期更换仪器。3.对于有高糖、肥胖症以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或者合并其他病程者不应该用医务人员监护而应采用普通病房护理方法治疗4.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血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应积极寻求医生或护士的帮助,使其尽快康复。5.对有高糖、脂肪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该采用普通病房护理方法6.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运动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膳食结构合理,不能过多摄入糖分,控制体重和适当降低胆固醇。

5 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有75%的糖尿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营养不良反应,其中最普遍的是血糖及血脂异常。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及时进行治疗。首先应该控制好自己每日饮食量和运动时间;其次是要保持血糖值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并且注意每天都要测量一次准确无误数据;再次就是在日常活动中多加锻炼身体、及时预防便秘等措施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恶化,例如:适当增加热能或食疗护理等等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情况,如果出现低体温或者高血液指标,应及时进行治疗;若是血糖超标病人一定不能坚持每天服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自己体重。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心肺功能不稳定,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有并发症出现。本研究只针对了部分低血糖昏迷病人进行了调查和观察性分析;对不同程度组低血糖情况进行统计并作进一步讨论。发现:1~3岁左右的人一般都会产生高胰岛素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症状并且发病率比较大(P<0.05)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导致的;3~4岁左右,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得心、血脂等指标下降现象。而低血糖昏迷病人在发生这些症状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饮食不当或者运动减退引起的。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和测量膳食量并告知其预后关系到生命安全问题和健康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这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应向家属及社区工作人员普及糖尿病知识帮助其预防低血糖昏迷。

参考文献

[1] 李明子.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3):2.

[2] 李饶, 袁丽, 郭晓蕙,等.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足部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3] 白淑侠, 李丽, 杜吉侠,等. 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5):11-13.

[4] 陈志英, 钟美容, 胡艳宁,等. 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11):3.

[5] 柏玉萍, 王超红, 乔灿华,等. 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血糖值的影响[J]. 实用护理杂志, 2000.

[6] 周冬仙, 泮燕萍.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1):2.

[7] 李明子.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糖尿病足[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8] 张金晶, 林艳容. 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难点及对策[J]. 医学信息, 2011, 24(11):2.

[9] 荣伟华, 孙爱东, 肖青. 改进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教育模式[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

[10] 蒋如珏.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7, 3(2):1.

[11] 刘香. 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