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具体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具体实施

覃小珲 应立

云南华辰水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多个地区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水利工程中将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结合起来,以生态保护来促进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文章通过分析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作用,深入研究了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实施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常见类型

1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①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土壤的蓄水能力才能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才能改善,水利工程才能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如果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轻则影响安全运营,重则淤积水库使得蓄水调洪能力下降导致垮坝。因此,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②促进水利行业综合效率提高。水利工程是人为建造的重要工程,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高。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低、效果差、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使得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技术缺陷方面的弥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切实提升整个行业的综合效益。

2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常见类型

2.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受到自然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春季干燥多风,降水量也较少。到了夏季,降水量增加,在7—9月,很容易因较多的降水量而出现地表侵蚀现象,再加上一些地区的土壤不具备较强的抗腐蚀性能,透水性也比较低,就会在地表侵蚀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盐碱地层,进而导致水土流失问题。针对盐碱地层这一特殊土地类型,可应用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种植稻谷对盐碱土壤进行处理,以有效降低土壤碱度,也可以在盐碱地层中种植碱茅,并通过挖沟排水和施加化学药品等方法,在满足节水灌溉要求的同时,为植被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解决自然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2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采取种植适宜的植被、改良土壤、优化森林结构等技术手段,保护和恢复河道、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的风险。在生态修复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提高水体质量、治理非点源污染、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手段,提高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水文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包括引导堰、护坡、堤防等物理设施建设,通过修建工程设施控制水位、增加水滴度,减少水体流速和冲刷力,从而保护河道、湖泊的固有河床。包括生态缓冲区、人工湿地增氧、水生态系统修复等生物工程技术,通过优化水域的生物群落结构,形成自然的生态红线,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可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

2.3过度垦殖、樵采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建设水利工程的长远目标之一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水利工程要想更好地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必然需要与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一些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自行开垦及破坏森林,不仅导致植被和土壤的退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也需要适当利用针对过度垦殖、樵采的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具体实施时可采取退耕还林和建造梯田两种形式。退耕还林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现阶段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建造梯田是将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区域转化为梯田,使人们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水土保持的安全意识,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3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

3.1优化土壤以及植物配置

水土流失目前尚未得到有效防控,虽然栽种了很多植物,但植物种类比较单一,设计时没有考虑土壤保护,导致土壤逐渐变硬、有机质不断减少。鉴于此,有必要引进创新、综合的方法,恢复水土保持的传统性质;不仅要理智地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承载力,从植物入手合理布局,还要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如处理后要充分覆土,控制土层厚度,最好控制在30~40cm,同时要科学配置植物。另外,植物应尽量种在植物地上,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3.2做好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

在当下的生态修复的工作中,土壤资源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土壤作为重要的植物载体,成为重要的生态修复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传统的粗放方式,使得土壤的破坏的程度比较高,在施工后进行土壤的回填工作,原本地表的植被已经遭到了破坏,后续也无法进行后期的植被种植的工作。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进行土壤保护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土壤破坏的程度分析和后期修复措施制定,减少施工废渣对于植物的影响。因此,地表土壤的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保证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

3.3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土地面积大,人口基数大,并且每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并不均匀,这就使得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显得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水土流失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水土流失的保护工作就需要结合实际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使得生态修复技术和计划的使用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保证好相应工作的效率。因为水土流失的种类也具有一定的差别,需要做好因地制宜的策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科学技术手段融入其实际应用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为了使生态治理措施发挥良好的效果,需要在修复的过程中进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种植工作,充分发挥其修复的作用,建立起分明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与人和谐稳定的发展。

3.4完善相关机制并加大投入

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之所以常常被忽视,不仅是因为相关人员认识不足,更是因为机制存在缺陷,没有起到约束作用。因此,要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把关建设质量,满足当前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四项制度”贯彻到底,确保工程建设的最终成果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另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需要资金支持,但在过去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往往忽视了资金的投入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设立专项基金,并在水土流失加剧时加大资金投入。我国越来越重视防治水土流失,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必须将水土流失治理费用列入工程概算,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使用生态修复资金必须专项拨款。

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结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情况,要想更好地维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需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科学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来为生态环境发挥自我调节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维江.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2):92-93.

[2] 廖承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7):136-137.

[3] 王志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评价[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1(3):30-32.

[4]王美玉,戴长雷,张凯文,等.区域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及实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14):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