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学”课堂,解“前法律教育”之急-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学”课堂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践行“三学”课堂,解“前法律教育”之急-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学”课堂初探

臧艳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湖小学

[摘  要]“三学课堂”是指学生经历真学、达成深学、体悟乐学的课堂,是宿迁市中小学正在实施的“建构式生态课堂”,在追求“释放师生潜能的教学”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迭代升级,实施大单元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灵活 采用"自学一合学一展学"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活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低年级段要重视规则教育,即前法律教育。规则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基础性的道德教育,都可以算作 “前法律教育”。之所以称这些教育为“前法律教育”,是因为这些教育发生在儿童能够理解法律范畴之前,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教育,但这些教育有法律教育意义,能够为后续进行的严格意义上的法治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三学课堂;前法律教育;规则

“三学课堂”是指学生经历真学、达成深学、体悟乐学的课堂,是宿迁市中小学正在实施的“建构式生态课堂”,在追求“释放师生潜能的教学”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迭代升级,实施大单元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灵活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师生点评、自我完善、总结提炼”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活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提升规则认知,牢固树立规则意识,懂得尊崇公序良俗?宿迁市中小学正在实施的“三学”课堂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启发。三学课堂站稳“学校立场、学生立场、学用立场”的三学立场,凸显“课前自学、课中合学、课后测学”三个学程模块,实现“会言说、会比学、会留白”的三学目标。本人根据课程的内容,巧妙地利用“三学”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再现和辨别中知道遵守规则的作用、好处,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一股活水。在此,本人以二年级的《大家排好队》一课的教学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课前链接生活认同排队行为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要会向生活学习,才能实现终身发展的理念。儿童规则意识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课开始前我就问:“孩子们,你们今天是怎么来到我们录播室的呀?”孩子们回答说是排队来的,我紧接着问:“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呢?”孩子们畅所欲言。教师适时总结: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地方属于公共场所,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就需要大家排好队。我针对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从现场发生的生活场景--孩子们排队进教室说起,引入了《大家排好队》一课的学习,自然并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排好队这一话题的讨论中。简单明了,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后,我没有进行排好队的行为训练,而是追问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当公共场所这一概念出来的时候,教师对排好队这一看似行为训练的教育就不仅仅指向孩子们的行动了,而是引导孩子们开始思考:排好队这一行为应该在什么状况下需要?为什么需要?只有孩子们明白了排队是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需要,他们才能认同排好队这一思想和行为。
二、课中再现生活,达到知行合一

“三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少讲让学”。美国休斯敦的儿童博物馆给儿童这样一句座右铭:我听过了,我忘了;我见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句话彰显了实践和体验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学生有了规则认知后,教师再现生活情境,把理性的“规则”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表演活动中促进学生明白如何遵守规则。

本课有一个绘本小故事《守规则,懂规矩》,我在教学时,请几位同学根据故事中的场景进行表演,并让其他同学对表演进行点评。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在孩子们学习感知了排好队所需要的特定场合、排好队对美好生活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儿童的生活认知和教材提供的具体场景来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在排好队的行为习惯中,蕴藏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帮助社会形成更好的讲秩序的社会风气。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规则教育内容在生活情境中的实践活动,不生硬,不突兀,贴切自然。通过换位思考,学生自我反思,实践演练,在层层深入分析中真正学会排好队的规则要求,在循序渐进中巩固规则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守规则明明白白。在找准儿童生活的真实问题后,借助“生活的力量”,实现了儿童道德的成长。

三、巧妙用活动单,渗透法治意识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他们会说“谦让”“轮流”“一个接一个”“要有秩序”之类的词语。但结合以往下课后的具体情况,孩子们自我中心意识的本能还是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做出一些争抢、拥挤的行为,特别是在下课出教室门,下楼时,都或多或少有拥挤现象,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们虽然对排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排队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理解得并不深刻,也没有从内心认同排队的必要性,排队只是老师的要求或者认为只是在学校需要排队。

教学过程中,我还出示了人们自觉排队的图片和公共场所人们不排队的图片,以活动单的形式引导同学们合作讨论交流,并引出学生不排队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内容。孩子们通过正反两种排队场景的讨论交流,建立和形成这样的道德意识:排好队是遵守秩序的一种行为,不仅能让生活变得要加安全、高效、文明,而且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尊重。因此,自觉遵守秩序能带来生活的美好和谐。这时候我再出示《小学生守则》,让孩子们对守则中关于排队的知识进行阅读,对孩子们法治意识进行渗透。

四、合作创编儿歌,提醒勿忘规则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对低段学生而言,规则往往是刚性的外在约束,怎样将这样的规则转换为柔性的内在自觉?朗朗上口的儿歌就能潜移默化地以一种快乐的方式进行规则传递。让孩子们小组内合作创编一首儿歌:排排队,保安全;排排队,讲秩序;排排队,讲文明;排排队,守公平;排排队,好学生;排排队,好公民。通过这样的儿歌让学生牢记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和排好队,争做文明的小公民,以儿歌促情,掀起情感的浪花。

儿歌的起源是学生生活的实际,同时又指向生活。孩子们创编的规则儿歌短小精悍,带着积极向上的能量,学生很容易背诵记忆。这些儿歌是生活的浓缩,包含了规则的关键要求,能引导低年段学生牢记规则,遵守规则。所以孩子们在下课后也都能自觉排好队从录播室回到自己的班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等性格和行为特点,采用儿歌的形式来辅助教学,调节课堂节奏,指导实际行为以及优化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更好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

低段法治教育是“前法律教育”的起步期,法治学习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从小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在前法律教育的课堂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起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规则的存在,认识到规则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与体验,践行“三学”课堂,解“前法律教育”之急。总之,“三学”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让“规则”入脑、入心,润物无痕地被孩子们接受,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感受到规则让生活更美好,为以后的法治学习搭筑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宁慧鸿.小学低年级规则教育的内容及实施研究——基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2019 湖南师范大学

[2]陶元红.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年段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实施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9(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1年度)《基于德法融合的小学“前法律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编号:D/2021/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