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城市适老化道路无障碍设计研究—以沈阳小友好街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东北地区城市适老化道路无障碍设计研究—以沈阳小友好街为例

郑志宇、李赢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郑志宇,李赢

摘要: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老龄化逐渐被社会所关注,目前我国推行“9073”养老模式,多数老人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城市中的街道也在老化、为了提升老年居民社区生活的舒适度,改善老化街道的适老性被赋予了深远意义。

关键词: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计,老旧街道。

1.研究背景分析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2022年至2030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和比重将继续以较快趋势下降,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就已经从轻度的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更是居于前列,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城市老化现象,道路作为保证城市各功能区相互连接,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一些旧有道路没有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及行为习惯,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现有要求,目前在这样的道路还有很多。崭新的有关于城市适老化道路无障碍设计的挑战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1.2研究意义

无障碍设计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方便走出家门时能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无障碍设计中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表现,体现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关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配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写道“城市中道路担负着重要任务,然而路在宏观上是线,在微观上却是很宽的面。街道尤其是人行便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中富有生命力的器官,同时考虑到适老化的道路在城市中可以实现残疾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在公共空间内通行无障碍、交流无障碍、建筑物无障碍的一种人性化设计。

2.小友好街道路现状及问题总结

2.1道路现状

小友好街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全长为671米,为哈尔滨路至广宜街路段;周边有5个居住区,1所中学,2所幼儿园,1个大型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总体上,生活气息浓厚,同时兼具文化属性。北侧以学校、商铺、物流公司居住社区构成;道路宽度最大为4.45m,最小为2.5m,共7处路口;南侧以居住社区物流公司商铺构成;道路宽度最大为4m,最小为1m,共5处路口;

总的看来,适老化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得不到认真的落实和管理。同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东北地区的城市适老化道路无障碍设计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2.2问题总结

1.盲道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2.人行道的盲道建设很不完善,未形成城市盲道;

3.盲道被占、遭破坏很普遍;

4.道路高差处没有设置坡道或坡道的坡度过大;

5.学校路段,人流、车流量大,在学校路段增设减速带、交通安全标志牌极少考虑残疾人无障碍设计;

6.公交停靠站未考虑残疾人无障碍要求,缺乏无障碍公共汽车

3适老化道路无障碍设计方法——以沈阳小友好街为例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人行步道中的盲道、坡道、缘石坡道;人行横道的音响及安全岛;人行过街天桥与人行过街地道中的盲道、坡道或升降平台、扶手、标志;公交停靠站、交通信号、停车位等[1]但在新建或改建城市适老化道路无障碍设计时应依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道路的性质、人流的状况、公交的运行以及居住区分布等情况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适老化改造和设置。

3.1快,慢人行道

经过在小友好街实地调研发现,人行道上不但挤满了行人,还存在自行车、摩托车匆匆驰过。不仅仅是不利于盲人使用,许多老年人因行动能力迟缓,运动能力显著下降而感到举步维艰。行动能力不便的老年人,在这样复杂的人流中行走是十分危险的,尤其体现在上下班等人流高峰期,因为道路情况复杂,人流杂乱,步行路上除了障碍物无所不在外,连走路的定位都找不着方向。在道路上设置快行路慢行路,并用强烈色彩区分于两人行道有助于打造适宜老人出行的街道。

在色彩的选用上,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老年人的色彩意识不再像青年人那样强烈,对于颜色的敏感度要较年轻人低25%~40%。因此,设置时不能将色彩单单作为一种装饰和点缀,一定要为内容(标识信息)服务。将红色作为主体色,配以珠光白作为辅助色。有效地将图形符号与文字信息区别开来,或者将各个方位所指示的信息进行区分,以便能更加清晰地识别。

小友好街道的人行路宽窄不一,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设计:

北侧橙色路段慢行道与车行道之间距离>0.5m,设置树木、休息座椅、垃圾桶;

北侧蓝色路段宽度≤1.8m时,取消绿化树木,可设置栅栏,确保慢行道与车行道分离。便于更好的通行效果。

如此设置慢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区分明确,并有效保护慢行道使用者的安全。

3.2盲道

人们对于盲道和盲人的保护意识不强,盲道被随意占用,加剧视力障碍者出行的恐惧,导致盲道进一步被破坏,进入“盲道没人走—盲道没人管—盲道被占用和破坏—盲道更走不了”的恶性循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小友好街的盲道存在遮挡,被占用等情况,这种情况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也较为普遍。

要结合实际合理铺设盲道。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要求设置盲道;实地考察路面环境,分析视力障碍人士可能的需求,在盲道的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弯路,禁止盲道上出现井盖等障碍物,杜绝盲道中断等现象,保证盲道的连续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在马路上的人行横道中设置盲人专用通道,公交车站附近设置引领盲道。

优化及完善盲道,保持提示盲道及行进盲道的连续性,当行进盲道转弯角度>15°<30°时,可设置单块提示盲道;当行进盲道转弯角度30°时,需设置多块提示盲道。如图所示,当道路宽度较小时,采用0.25m-0.3m的标准设置,当道路宽度充裕时,可采用0.4m-0.45m的标准设置。

3.3缘石坡道

通常人行道的地面高出车行道的地面 150~200mm,当人们通过人行横道时,需走下一步台阶再上一步台阶继续行走。这种现象给乘轮椅残疾人的通行带来了困难,通常要在旁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残疾人和老年人需要无障碍的人行道,以方便他们的出行。人行道与车行道如有高差,就会给乘轮椅者的通行带来困难。因此,在人行道在交叉路口、人行横道、街坊路口等路口应设置供乘轮椅者通行的缘石坡道。也即凡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要毫无遗漏的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的坡面可设计成单面坡形、扇面形、面坡形。通常缘石坡道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小有好街选取三面坡缘石坡道,三面坡缘石坡道(如上图)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1:12正面宽度不应12m,坡面应平整和防滑,坡道下口的平缘石不得超过车行道地面 20mm。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

4结语

实际上,适老化道路无障碍设计研究既不是技术难题也不是加大投资的问题,关键是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无障碍设计的重视程度。适老化道路无障碍系统的改造,主要是通过一些具备无障碍属性的基础设施及建筑元素将整条道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比较有连续性的无障碍动线或区域,为老年人及弱势群体的出行提供服务。应将无障碍设计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审核。只有这样,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才能真正实现正常人,青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病人孩子等没有任何不便和障碍,能够自由便捷的活动。

1、作者简介:

    郑志宇(1969.8—),男,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李赢(1999.1—),男,汉族,籍贯:吉林长春人,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适老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