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叠合板快速、精准定位的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2

新型叠合板快速、精准定位的研究与应用

徐超 陈开利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濮阳县龙城国际安置房(四期)建设项目在进行叠合楼板安装时,为提高安装的速度和精准度,采用了采用了一种自己设计制造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本文介绍了此种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背景、构成、制作、适用范围。

【关键词】新型叠合板快速、精准定位装置 制作 适用范围

1、工程概况

河南省濮阳县龙城国际安置房(四期)建设项目,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大庆路以东、文硕路以西、未来路以南、富民路以北。本项目包含居民住宅楼18栋,商业用房一栋,礼堂一栋,幼儿园一栋,配套服用房一栋。

本工程18栋住宅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除2#、13#西单元为全现浇结构外)3层以下楼板、屋面板为现浇结构,4层至17层楼板除公共部份、厨房、卫生间、阳台外,全部为叠合楼板。预制板厚为60,现浇层为70、80厚。预制板单块构件重量最大1.482吨。预制叠合板吊点有4个和6个两种情况。6个吊点的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采用专用的吊装工具进行吊装。

2、制造背景

随着建筑产业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吊装施工的预制PC 构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配件)越来越多。其中,叠合板的吊装安装比较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如:CN 110422752 A、CN 110902549 A也有所研究,但研究方向在于如何更方便的吊装,在放置安装的过程中,仍存在困难,叠合板吊装就位之后,需要人工撬动叠合板调整位置,使之符合浇筑砼浆之前的设计安装位,但这也导致叠合板安装时精准度不高,误差大,长时间调整造成吊装时间过长,塔吊占用率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

3、构成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包括放置定位本体,所述放置定位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所述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的一端相连以呈角钢的形式从而便于与构成阳角的两模板对应相贴,第一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一放置平面,第二竖向板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二放置平面,第一放置平面与第二放置平面共面;第一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一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一定位作用面,第二放置平面的外沿平行于第二竖向板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二定位作用面;第一竖向板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一伸缩单元;第二竖向板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二伸缩单元。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包括螺纹配合的螺杆和螺套,所述螺套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上以通过转动螺杆实现螺杆的伸缩。

进一步地,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套内,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竖向板平行的支撑板以扩大作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螺套可转动连接在钢管的一端,钢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的外侧面上以通过转动螺套实现螺杆的伸缩。

进一步地,第一放置平面和第二放置平面相近的一端延伸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作用面和第二定位作用面相近的一端延伸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作用面和第二定位作用面上开设有竖向的让位槽以给叠合板的外沿钢筋让位。

本装置还涉及一种叠合板吊装定位结构,包括四个上述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还包括围设呈矩形的一圈内立面模板,一圈内立面模板的外侧围设有呈矩形的一圈外立面模板以便在中间灌注砼浆,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位于内立面模板和外立面模板之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与一圈内立面模板中构成阳角的模板外侧面对应相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分别做功并作用于对应的外立面模板的内侧面以将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固定在内立面模板和外立面模板之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放置平面和第二放置平面与一圈内立面模板的上表面平齐;四个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分别对应布置于呈矩形的一圈内立面模板的四角。

4、制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阐述。

1、参见本图,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包括放置定位本体1,所述放置定位本体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向板11和第二竖向板12,所述第一竖向板11和第二竖向板12的一端相连以呈角钢的形式从而便于与构成阳角的两模板对应相贴,第一竖向板11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一放置平面13,第二竖向板12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二放置平面14,第一放置平面13与第二放置平面14共面;第一放置平面13的外沿平行于第一竖向板11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一定位作用面15,第二放置平面14的外沿平行于第二竖向板12并连接有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的第二定位作用面16;第一竖向板11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一伸缩单元2;第二竖向板12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做功方向与之垂直的第二伸缩单元3。

2、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通过设置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到梁或墙的模板的两个对角位置的阳角的外侧,对应就可以承接方形的叠合板的两个对角,叠合板下放的时候,叠合板的侧面下沿接触到第一定位作用面15或\和第二定位作用面16上,在第一定位作用面15或\和第二定位作用面16的斜向引导下自动落到第一放置平面13和第二放置平面14上,而两个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就确定了一个矩形叠合板的安装位置,从而实现叠合板的快速精确定位,提高施工效率。一般设计上要求浇筑砼浆之后,凝固的梁或墙应与叠合板搭接在十厘米以上,所以,实施时,第一竖向板11的上沿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放置平面13的延伸长度一般也要求在十厘米,或者按搭接要求量对应实施;实施时,第一竖向板11、第一放置平面13和第一定位作用面15可以是一体弯形而成,也可以分段焊接,不限制。

3、其中,所述第一伸缩单元2包括螺纹配合的螺杆21和螺套22,实施时,可以选择较长的螺套22,并将螺套22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11上以通过转动螺杆21实现螺杆21的伸缩,这样结构比较简单。本实施例中,将螺套22可转动地连接在钢管23的一端,钢管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板11的外侧面上,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螺套22来实现螺杆21的伸缩,螺套22也不需要太长,螺杆21内端容置于钢管23内,在螺杆21的外端连接有与第一竖向板11平行的支撑板24以扩大作用面积,避免顶伤模板。第二伸缩单元3与第一伸缩单元2的结构相同,以便制造。

这样,装置的结构强度更好,按需设置的让位槽4也能给叠合板的外沿钢筋101让位。实施时,并不强制要求第一竖向板11的所有上沿都朝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形成第一放置平面13,也不强制要求第一放置平面13的所有外沿都连接向上延伸并朝向外侧倾斜第一定位作用面15,可以只是附图所示第一放置平面13、第一定位作用面15的一段,只要能够实现有效的定位引导和承接叠合板即可。

另外,本装置还提供一种叠合板吊装定位结构,包括四个上述的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还包括梁或墙的围设呈矩形的一圈内立面模板5,一圈内立面模板5的外侧围设有呈矩形的一圈外立面模板6以便在中间灌注砼浆,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位于内立面模板5和外立面模板6之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竖向板11和第二竖向板12与一圈内立面模板5中构成阳角的两模板外侧面对应相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伸缩单元2和第二伸缩单元3分别做功并作用于对应的外立面模板6的内侧面以将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固定在内立面模板5和外立面模板6之间;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的第一放置平面13和第二放置平面14与一圈内立面模板5的上表面平齐;四个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分别对应布置于呈矩形的一圈内立面模板5的四角。

实施例的叠合板吊装定位结构,本来至少只需要两个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即可实现快速引导定位安装的功能,如前文所述;但如本实施例在内立面模板5的四个角位置都对应设置上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可以更稳定地引导并定位叠合板,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安装质量。吊装安装完成之后,将四个叠合板吊装定位装置拆除,叠合板由另外的支撑柱进行支持,在内立面模板5和外立面模板6之间浇筑砼浆,凝固之后,叠合板的四周自然与梁或墙形成设计要求的搭接。

5、结束语

通过应用本装置解决了叠合板吊装完成需要人工撬动调整位置,速度慢、精准度低的问题。可以更稳定地引导并定位叠合板,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安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