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

陈贝贝

烟台市牟平区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服务中心,264100

摘要:近年,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森林经营和种植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森林可以改善环境和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近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关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逐年增长。多样化的森林培育方法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森林经营方法,如今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完善森林可持续发展制度十分必要。

关键词:森林经营分类;森林培育;思考

引言

合理经营森林资源,能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能有效优化森林生态格局。只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才能提升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并保证各类树种良好生长。因此,分类经营管理和森林培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森林经营的基本前提是培育森林,合理培育森林,能够全面提升森林经营质量。

1原则

(1)分级负责。通常情况下来说,在对森林经营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及相互配合,所以,为了提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出各自应有的作用,在进行分类时要严格依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级负责主要指的是针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展开责任的划分工作,并进一步明确责任人,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分级责任制度,以保障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自觉主动地相互协调配合及积极沟通。这样既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分类工作成效的提升,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2)可持续发展。在森林经营分类的各项工作中,可持续发展是比较关键的原则之一,要求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从长远和整体的眼光着手进行经营管理工作。不仅要在此过程中对国家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还要对当前其林业发展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等状况进行了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开工作,进而为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之间发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创造良好的条件。(3)社会性。社会性原则具体指的是林业项目整体建设和发展效率的提升,不能够仅仅依靠森林经营企业以及林业管理部门的努力,还应当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广泛参与。这主要是因为,森林经营分类及培育工作本身便呈现出一定的长期性,并且其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难度和复杂性。与此同时,在森林养护及培育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生态效益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周遭民众的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因此,社会民众应当积极投入到森林经营有关的各项活动中去,在义务参与森林建设、提出经营建议、强化群众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保护以及培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

2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

通过对森林实际经营分类工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是:(1)立地确定分类评价;(2)结合生态区位。多数森林分类经营的实际工作中,是使用自上而下的分类方式。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对森林资料全面把握,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如果一个区域具有较大的森林覆盖面积,可以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分类方式。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充分了解森林信息的基础上,在特定区域中,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和原则,确定主导因子:(1)地形、地貌具体特征;(2)土壤的实际厚度。相关人员深入分析并研究各因子,确定森林立地的分类经营,这样才能确保森林市场经营评价工作合理、顺利地进行。

3森林培育对策

3.1控制采伐,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采伐过度易破坏生态环境,采伐力度小则无法满足社会生产需求,采用抚育间伐的育林措施,控制采伐力度,更有助于推动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生产生活资源提供有效的供应。即使有一系列的措施,如不加以有效执行便形如虚设。可以根据以往的违法行为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明确规范条件,同时,要加大对严重犯罪现象的惩治力度,增加对林业破坏问题的管控,并从其他国家法律法规中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规定,完善我国森林立法,从而最大程度地致力于森林培育工作的展开。

3.2强化综合管理

科学的森林管理工作可以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妥善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林业管理工作来说,若想实现行业的持续平稳发展应当积极采用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及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其制度应当能够实现对于从业者及管理者的全方位覆盖,以真正体现出制度对其工作行为的约束性和规范性,促进森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立足于管理者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强化规范和约束管理者的各项职权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行业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对于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管理部门应当系统化地开展对于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在对相关从业规范进行明确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对于行业发展的认识程度,并保障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从业者也应当定期展开培训学习工作,并通过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考察加速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时清退那些能力不足并且不符从业资格的工作人员。针对行业所开展的综合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人员培养,同时还要针对制度本身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可以为制度的高质量提供支持。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其管理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并在实践中确保其严格执行,这样便可以真正发挥制度的实际作用,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3.3加大景观与生态的研究力度

要想保证森林抚育间伐的效果和质量,切实促进森林培育的长远发展,需深入研究森林景观和生态,做好森林培育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森林抚育间伐方式,以保证森林培育的经济效益。根据森林抚育间伐、生态、景观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方式与措施,保障抚育间伐工作的效益。全面实行森林资源保护手段,从而增加林木数量,促进物种繁衍,改善森林质量。传统的保护模式主要是禁止砍伐树木,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长时间禁止砍伐,使得林木密度增加,大幅降低透光度,影响喜光植物正常生长,而一些食草动物由于食物减少,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出现食草动物数量骤减与病虫害加剧等问题。采取抚育间伐的措施,通过科学的砍伐方式,可以切实提高林木质量,促进森林树种持续更新,同时,要选用合理的砍伐方法,严格控制采伐次数、时间和强度等。对于那些分布不均且密度过大的天然林,需根据树种特点、分布密度及时采取抚育措施。拓展林木的发育空间,确保根系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及养分;提高透光率,为喜光植物和幼苗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确保生物的多样化;确保树木可发挥光合作用,加快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提高森林土壤质量。

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入国有林场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怎样增强分类管理的效率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所以,本文对森林经营分类和森林培育展开分析,可供今后参考。森林经营与森林培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多样性,进而促进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区应结合实际需求,保证森林经营分类工作的合理性,不断提升森林培育的效果及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优化环境质量,保持水土平衡。因此,林业部门应与地方政府联合起来,加强森林建设工作,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森林分类管理能够大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并且还能够保护森林各项资源的多样性,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和由来,从实践结果不难看出,在管理中引入分类经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林场的利润,同时,能够保障森林功能得到发挥,只有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方可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谈开龙,刁传芸.平原地区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资源培育方式[J].中国林副特产,2020(5):99-100,102.

[2]张进龙.关于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工作的思考[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7):136.

[3]沈亦辰.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与研究[J].经济师,2021(10):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