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肉豆蔻的传统炮制方法与现代炮制方法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北京地区肉豆蔻的传统炮制方法与现代炮制方法的对比分析

支斌

 北京市第六医院 100007

[摘要]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肉豆蔻的古今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并根据现代北京地区煨肉豆蔻的炮制方法变化,比较滑石粉煨肉豆蔻和面裹煨肉豆蔻的工艺区别,炮制品的性状方面的区别。

[关键词] 肉豆蔻;炮制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1]“肉豆蔻”一词首载于《药性论》,《嘉佑本草》引述其功效:“肉豆蔻,君,味苦、辛。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2]肉豆蔻别名肉果、玉果、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除去假种皮的成熟种仁。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加群岛。宋代《政和本草》云“生胡国”。我国主要靠进口,现四川、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已有分布。肉豆蔻的古代炮制方法有很多,如净制法:唐代《外台秘要》始载有“去皮”;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去壳”等净制方法记述。切制法:宋代《证类本草》有“捣为散”的记载、《洪氏集验方》“切片子”、《类编朱氏集验方》“二个作两片”;到了明代《增补万病回春》中有“切碎,纸包捶”、《景岳全书》中“铿如豆大”等切制方法记述。煨制法:宋代《雷公炮制论》中有“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楚,于灰中炮,待米团子焦黄熟,然后出,去米,其中有子取用”、《产育宝庆集》“面包火内炮令面焦,去面不用”,《太平圣惠方》有“三枚去壳,以大麦面二两,用水和如饼剂子,裹豆慈于火内煨,面黄熟为度”等。醋制:明代《普济方》有“去壳,醋浸”。制霜:明代《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有“面包煨去油,取霜”。清代《良朋汇集》有“面包捶去油”等炮制方法记述。

1.古今肉豆蔻炮制方法对比

1.1古代肉豆蔻的炮制方法 肉豆蔻的炮制方法在古代以煨法为主。煨法所用辅料也多种多样,在各种煨法中,以面裹煨记载最多,也为近代常用。从而历代医家对肉豆蔻炮制品种的使用有生肉豆蔻、炒肉豆蔻、煨肉豆蔻、烫肉豆蔻、蒸肉豆蔻、醋肉豆蔻、土肉豆蔻、肉豆蔻霜等,其中应用最多的为煨肉豆蔻,在古代虽有用生品消食止呕之说,但因本品含大量油脂,有滑肠之弊,并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故通常都制用。故古今医家多用煨制法进行炮制。煨制肉豆蔻,主要目的在于使其产生或加强其涩肠止泻作用。古代医家对于肉豆蔻有“若有郁火,去油入剂”、“面包煨,研去油,汤冲肉豆叩,辛香颇动恶心,服之欲吐,宜蜜小丸烘干汤送”、“糯米粉爆熟用,得木香附子治久泻不止,忌铁”、“爆熟又能实大肠,止泻痴”等炮制作用论述。

1.2肉豆蔻的现代炮制方法:肉豆蔻的现代炮制方法有面裹煨、麸煨、滑石粉煨、麦麸蒸、蛤粉炒、面粉炒、黄土制、去油制霜等,且以煨法为主流。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的肉豆蔻的炮制方法为麸煨肉豆蔻,其方法为:取净肉豆蔻,加入麸皮,麸煨温度150~160°C,约15分钟,至麸皮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棕褐色,表面有裂隙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用时捣碎。每100kg肉豆蔻,用麸皮40kg。

2.北京地区炮制肉豆蔻方法对比

北京地区在建国初期,由于当时没有统一标准,各大药店多为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所以炮制肉豆蔻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笔者通过收集到的一部分资料(中国药材公司,中药炮制学;北京公私合营同仁堂制药厂,中药炮制方法),总结曾用过的部分炮制方法:

(1)先将肉豆蔻放在匾内,加水挂上一层滑石衣,然后再挂面粉,约到一分左右的薄厚微干备用。(制作面团将肉豆蔻包裹其中)将细沙土倒在锅内,微火加热,等待沙土均匀的收到微热,成疏松状后将挂好面粉的肉豆蔻倒入锅内,不断翻拌使肉豆蔻油分析出,(面粉外面看到黑色浮油),有时会听到爆裂声,其面粉外壳有破裂,捞出肉豆蔻,筛去沙土,趁热去掉面壳。

(2)将蛤粉或滑石粉倒入锅内,用文火将蛤粉或滑石粉加热约100℃,将肉豆蔻倒入锅内不断搅拌,看到肉豆蔻透出油,用笊篱捞出筛去蛤粉或滑石粉即可。

(3)面粉加水,调和成稠浆,敷裹在肉豆蔻表面,放置面团微干后,埋在有余烬的热灰中,以面团烧到全干,外面焦黑,并出现裂纹为止。取出面团,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剥除面层。

(4)将肉豆蔻切薄片,平铺在草纸上,药片上再铺一层草纸,纸上又是药料,以此堆叠。置于炉火近旁,借炉火之热来烘煨药材,使部分挥发成分及油脂渗到草纸中去。

(5)麦麸煨,将麦麸和肉豆蔻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适量翻动,至麦麸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深棕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用时捣碎。每100公斤肉豆蔻,用麦麸40 公斤。

(6)滑石粉煨 取滑石粉,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灵活状态,加入净肉豆蔻,缓缓翻动,炒至表面稍鼓显微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晾凉。

(7)面裹煨 取面粉,加适量清水和成团,压成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如水泛丸法包裹面粉至一定厚度),晒至半干,投入已炒热的滑石粉锅内,适当翻动,至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剥去面皮。用时捣碎。

在2023版的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煨肉豆蔻的炮制方法为“取滑石粉,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灵活状态,加入净肉豆蔻,缓缓翻动,炒至表面稍鼓显微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晾凉。每 100kg 净肉豆蔻,用滑石粉40kg。”1974年北京市中药饮片切制规范,2008版煨肉豆蔻炮制方法相同。[3,4]此方法也是目前北京医疗单位主流的煨肉豆蔻饮片标准。滑石粉煨肉豆蔻这种方法传热速度比较快,肉豆蔻受热比较均匀,煨制时出油易控制的优点。但是成品煨肉豆蔻易附着一定量的滑石粉,不易去除,而且过去也存在一些饮片加工企业会将一部分滑石粉装入饮片袋内进行增重,导致医疗单位或者个人采购时花着肉豆蔻的钱买了一些无用的滑石粉。由于滑石粉煨肉豆蔻后,滑石粉并不容易去除,导致我们在使用煨肉豆蔻时或多或少会将滑石粉带入汤剂内。肉豆蔻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而滑石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肺、胃经。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并无帮助,反而从性味方面来讲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采用面裹煨肉豆蔻时,由于肉豆蔻与传热介质中间有面团或面粉阻隔,饮片炮制后自身是不会附着滑石粉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接触过多滑石粉对于煨肉豆蔻自身疗效带来的影响。治疗笔者在炮制时,分别采用了制作面团裹煨(简称面团裹煨,下同)和用水泛丸法裹面粉煨(简称面粉裹煨,下同)制两种方法。对比两种方法,面团裹煨操作起来复杂,质量控制方面不易把握,面团的薄厚以及均匀程度是比较不容易统一的,但是煨后去面衣相对简单一些。面粉裹煨操作相对简单一些,但需要更多的工具,比如水泛丸用的竹匾或者类似功能的器具,如笸箩之类,以及喷洒水的工具。两种方法在煨制时方法基本相同,先把滑石粉放入炒锅内加热至滑利状态,投入裹好面的肉豆蔻,适当翻动,至外表面焦黄色,能通过锅铲感觉出面壳有焦脆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去除面皮即可。此时砸开肉豆蔻应看到面皮内侧被油脂浸润,肉豆蔻的大理石花纹减少。通过实验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面裹煨的肉豆蔻涩肠止泻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其对小鼠涩肠止泻的影响比滑石粉烫更加明显[5]。另外笔者从气、味方面分析,用面裹煨的方法炮制,可以让肉豆蔻带有一些谷物焦香之气,可以增强健脾止泻的功效,这与麸炒、米炒等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由于肉豆蔻被面团包裹,煨制时可以阻拦与空气的接触,阻止内部水分的挥发,达到一种或蒸或烤的加热状态,热量传递也不会像滑石粉煨或者麦麸煨那样直接。

面裹煨肉豆蔻也有其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质量控制方面,由于肉豆蔻是需要被面皮包裹住的,在裹面时是否可以保证包裹均匀,煨制时是否可以达到火候一致,出油率大致相同。这一点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去实现的,使用中药饮片筛分机、中药水丸机和全自动炒药机对于实现目标会有一定的帮助。第二是炮制完成裹上的面如何去除,有人提出了煨后放糖衣机内,利用糖衣机转动冲撞掉面皮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合适还有待研究。

所以笔者认为保留和使用面裹煨肉豆蔻的炮制方法是有一定意义的,其意义不仅体现在了中医药传承方面,继承中医药中的精华思想,挖掘并保留传统技艺。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可以使医生的用药有了更多选择,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26.

[2]陈细钦,冯剑,詹志来.经典名方中豆蔻类中药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第28卷第10期

[3]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82.

[4]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药饮片切制规范[M].北京:北京市卫生局,1974:19.

[5]邓水蓉,曹萍.肉豆蔻炮制法探讨[J].江西中医学员学报,1996:第8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