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压力性损伤知识宣教科普

/ 2

预防压力性损伤知识宣教科普

刘世双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  梧州543000

压力性损伤就是我们常说的压疮,多发生在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的患者中,随着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对于长期卧床的压疮患者来说,压疮给患者和整个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病痛折磨,不仅影响疾病的恢复进展,还使患者生活品质严重下降。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每年大概有6万人因压疮合并症死亡,为提高大家对压力性损伤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有效预防压疮发生,今天就和大家普及一下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健康知识。

一、带你认识什么是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也叫压力性溃疡、褥疮、压疮,是指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长期受到压力,进而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溃烂坏死的皮肤损伤。压疮主要发生在骨隆突部位,临床表现为皮肤开放或完整性溃疡,同时伴有红斑、疼痛、水疱、感染等情况。长期压疮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影响肌肉组织功能,还会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破坏局部组织结构,诱发低蛋白血症、败血症、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有关皮肤压疮的预防、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临床研究的普遍性问题。

二、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一般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具体因素如下:

1、内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不良、年龄增长、疾病、吸烟等。如果生活饮食营养结构不合理,饮食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热量等营养物质,就会导致皮肤组织健康遭到破坏,影响皮肤健康状态,诱发压力性损伤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身体机能衰退,行动迟缓,皮肤状况脆弱,营养流失,就会增加皮肤脆弱敏感性,更容易诱发压力性损伤。像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肾衰、心衰、外周血管动脉疾病都会影响体内血液运行,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

2、外源性因素

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局部潮湿刺激会导致皮肤损伤,出现压疮。其中,垂直性压力是导致压力性损伤的最主要因素,一般发生在长期卧床、坐轮椅等人群,皮肤长期受压会导致局部血液流通差,出现缺血缺氧、缺少营养物质,引起局部损伤。皮肤与其他物品间的长期反复摩擦,会使皮肤受到磨损产生损伤。失禁性皮炎等反复尿液大便刺激,会降低皮肤防御能力,使皮肤损伤加重。

3、其他因素

除了常见的内源与外源性损伤,医疗器具使用不当、机体活动感觉障碍、镇静类、血管收缩类等药物因素,也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引发压疮。

三、哪些人是压力性损伤高发人群?

压力性损伤高发人群发病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

1、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偏瘫、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由于神经系统受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自主活动受到限制,长期处于卧床状态,使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发生压疮。

2、年长及肥胖者

年龄超过7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体抗力较差,运动能力下降,一般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容易发生感染,发生压疮。过度肥胖患者会增加局部承受压力,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

3、身体衰弱、营养不良患者

该类患者由于受压迫部位缺乏保护,皮肤缺乏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营养物质,难以维持皮肤组织健康,导致局部组织溃烂坏死,发生压力性损伤。

4、其他患者

比如水肿患者,皮肤抵抗力降低;疼痛与强迫体位患者,活动减少,长期处在强迫体位状态;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反复处于强碱性环境,受到潮湿、污染物的刺激;石膏固定患者,活动受到限制,不能自主翻身;镇静剂应用患者,难以实现自主活动,以上都是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

四、怎么预防压力性损伤?

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关键在于缓解压力对局部组织作用的时间,对于如何预防压力性损伤给出以下建议:

1、体位管理

有研究发现,长期卧床患者采用90°的卧位体位,会导致局部受力面积减少,使身体重量产生的压力高于毛细血管压力,特别是在骨隆突处,容易阻断血液流通,导致局部皮肤深层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组织坏死,而选择30°的侧卧体位更能帮助分散局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故而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尽量选择30°的侧卧体位。如果是长期坐轮椅的患者,建议每间隔30分钟,将臀部抬离轮椅30秒左右,提高血液流动性。

2、定时改变体位

定时改变体位能帮助解除局部压力,防止同一部位长时间持续受到压迫,因此建议至少每间隔2个小时需要更换一次体位,在更换体位时可以借助软垫、翻身垫等其他工具,保证动作轻柔,避免强硬拉拽,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必要时可以每间隔半个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证床铺卫生清洁、干燥,勤换床单被罩。

3、皮肤护理

    加强对皮肤状况的观察,特别是骨突处受压处皮肤,保证皮肤清爽干净,不要盲目地对皮肤进行按摩,特别是出现红肿、溃疡、水肿等症状的皮肤,注意保护皮肤健康。如果患者存在尿失禁等现象,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及时更换清洁,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到尿液等刺激,损伤皮肤深层组织,诱发压力性损伤。

4、局部支撑护理

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软枕、翻身垫、海绵减压垫、啫喱垫、泡沫减压垫等支撑面帮助架空骨突部位,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减轻局部压迫。

5、饮食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会减轻皮肤对于压力的耐受性,是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患者日常饮食中需要维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避免患者发生贫血或者低蛋白血症。鼓励患者适当饮水,在睡前避免大量饮水,良好的饮食营养支持能提高皮肤耐受力,增加肌肉力量,促进压力性损伤恢复。

6、适当活动

在不影响患者的治疗的前提下,鼓励患者适度活动,预防长期卧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静动结合,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日常事务,减轻局部压力,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

压力性损伤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务必要引起重视,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自我减压,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