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

彭慧仙翁琳苏通讯作者

莆田九十五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患者56例,将其依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与试验组(n=28),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更低,对比护理满意度,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大幅度改善了护理满意度,具有极佳的护理前景。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科;护理满意度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水平,产科作为医院中十分关键的科室,主要收治妊娠期疾病、分娩问题等疾病。临床对部分疾病通常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但是在此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患者因为不适或机体应激反应等原因,下床活动减少,导下肢活动随之减少,血液瘀滞,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严重则会引起肺栓塞。因此,在手术的整个过程当中需要进行有效护理措施干预,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使得患者能够早日回归正常生活[1-3]。接下来,本文将就常规护理与预防性护理方法不同的试验效果做出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产科患者抽取56例作为试验样本,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0±3.3)岁;试验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30.5±3.2)岁。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试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对于此次试验内容详细了解。排除标准:患者与家属配合度不符合试验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手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等,找出以往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治疗自信心。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基础护理措施,其中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体征,记录深静脉血栓高发人群,向患者讲述该并发症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性,使患者重视,建立正确的认知,增加配合度。术后指导患者去枕平卧位6h,定时检查下肢情况。麻醉恢复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抬高患肢,使其到达心脏水平,持续该动作5~10min,每日进行2~3次,具体运动时间依照患者情况而定。每日早上护理人员查房时应当帮助患者穿弹力袜,穿时抬高患肢1分钟,晚上脱掉。每日进行足部背屈运动,每日进行2~3次,持续20~30min。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SPSS28.0进行数值调研,本研究中采用计数资料[n,(%)]进行表示,为证实此次研究的统计学意义,以X2进行检验,以差异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评分比较[n(%)]

组别

例数

发生例数

发生率

对照组

28

8

8(28.57)

试验组

28

0

0(0.00)

χ2

-

-

9.333

P

-

-

0.002

3讨论

手术作为治疗产科疾病的常规手段,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此期间由于血管壁损伤、低温麻醉、下肢长期制动等原因影响,极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将会对患者后续治疗起到负面影响。为了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早康复,应当进行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往一般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这种方法只注重基础护理操作,无法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4]。随着护理模式不断优化与改进,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以预防性护理效果更佳,通过运动护理、弹力袜护理、体位护理等可以达到预防并发症的作用,促进患者尽早康复。通过合理沟通,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了机体应激反应程度,使得凝血因子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在手术后及时协助患者进锻炼,护理人员示范康复动作以及作用机制,使得患者能够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加积极配合护理操作。运动增加了血液循环,并且增加心率,增强心脏收缩力,促进静脉血液与动脉血液进一步加速,不仅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还可以对疾病恢复有着正面影响,提高康复速度,可以很好的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护理应用前景。

    为了探究这种护理方法在实际应用是否区别于常规护理,本文选取收治的56例产科患者进行试验,将其平分为两组,深入对比两种护理干预过程与结果。依据表格可以得出结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更好,达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在产科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加了患者在院期间的舒适度,为这方面的护理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护理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晶晶,王彦,吴彤蕾,吴佳文.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3,9(02):172-175.

[2]周红莉,周菊梅,杨菁菁,等.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预防高龄产妇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S2):48-50.

[3]魏虹.低分子肝素用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30):41-43.

[4]黑国真,蔡蕊,李昱,等.血小板聚集率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及其可能机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7):3128-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