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勤疗养员心理状态评估现状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2

空勤疗养员心理状态评估现状及护理

马 阳1 周 超樊 闯3 张 苗通讯作者

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质量管理与感染控制科 辽宁 兴城 125000

【摘要】研究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疗养服务工作的影响及效果。与单纯疗养相比,综合心理疏导、干预能够改善来院疗养员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特勤疗养员;心理干预;心理状态恢复

空勤人员是空军战斗力的主体,是军兵种部队的中心,空勤保障无小事,保障好空勤人员的需要,就是保障了军兵种的战斗力。因此要切实重视空勤在院治疗工作,杜绝医疗差错和等级责任事故,确保空勤医疗万无一失。近年科学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军队特勤人员长期在特殊环境或特殊岗位从事军事作业活动,包括航空航天、潜艇潜水、航海高原、涉核涉推等,由于工作环境复杂艰苦,生理和心理都承受高强度的压力,存在不少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旨在研究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疗养服务工作的影响及效果。

1.心理状态评估现状

1.1观察法

由于人在某种心理状态下必有特定的情绪体验、心理生理反应及行为表现,因此通过观察法来评估空勤人员的心理状态,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1.2测验法

主要以临床心理评定量表作为中介,对空勤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使用评定量表可根据一定的标准等级评估其即时心理状态,不受护士主观因素及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定的甄别性,便于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的表达更符合科学要求。

1.3调查法

即研究者根据研究范围,预先拟就一些问题让患者回答,此法简便可行,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分析空勤人员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如疾病认知、需要等[1]

2.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因素

2.1生物学因素

① 生理功能的改变和心理活动改变的相互关系,即身心反应;② 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③ 生物年龄对心理行为的影响;④ 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2.2 社会性因素

①心理应激;②个人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③ 社会支持系统。

2.3心理因素

军队疗养机构要充分利用疗养因子和心理干预手段去促进疗养员的健康。疗养院多坐落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富有多种自然疗养因子的地区。

3.心理护理的方法

3.1心理健康宣讲

根据疗养员的普遍心理问题,进行相关的知识及预防的心理健康教育。

3.2语言交流

心理护理是护士通过与疗养员的不断接触并且靠语言交流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护士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根据不同人员的心理状况和文化背景,注意针对性地运用不同风格 的护理语言和行为 ,能够消除空勤疗养员的顾虑,增加其安全感,使疗养员乐于配合。①赢得疗养员的信任初次与疗养员交谈时尽可能多谈他关心的话题,同时体贴疗养员的疾苦与需要,在交流中分享他的情感,并设身处地的为疗养员着想,语言简洁扼要,语调温和。 ②谈话时要聚精会神与疗养员交谈时一定要注意听他在谈什么,必要时做好记录,这样才能够及时准确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疗养员,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更好地为疗养员服务。③谈话时注意提问方式 a直接提问:入院评估表中的一般资料、生活状况等可以直接提问。b间接提问:关于个人或家庭方面需要了解的要有侧重的提出,以免疗养员不自然,影响谈话进行。c重点提问 :护士重点询问一下护理体检的内容,为我们观察病情提供依据[2]

3.3团体咨询

对疗养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配合音乐进行心理训练,用座谈会的形式让疗养员讲述自己的情况,以此起到良性情绪互相感染,不良情绪有效宣泄的作用。

3.4肢体语言疗养员除有紧张、焦虑外,还会有 “童心 复萌 ” 的表现,这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所表现出来的安全需求 ,恰当的肢体语言如触摸 ,能起到一种亲切 、关心和抚慰的作用,能融洽医护人员和疗养员的关系,增加疗养员的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缓解紧张的情绪。

3.5个体心理干预:根据疗养员心理状况及性格特点,由心理咨询师对个别疗养员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干预。每周 1 次,每次不超过 50 分钟。

理辅导、干预。每周 1 次,每次不超过 50 分钟。

4.护理效果分析

    军队疗养机构是为保障战斗力、恢复疗养员精力、体力服务的。长期的工作与实践,使得疗养机构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种服务理念和模式。从分析疗养需求的角度看,特勤人员在疗养期间需要专业系统的心理服务。疗养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它独特的特点,疗养因子作用机制为适应理论,具有全身性、锻炼性作用和显著的后作用,配合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其他保健、康复手段,对机体和个人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提高作用。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帮助疗养员树立起自信心和对生活产生的情趣。对于在职的疗养员,可采取座谈、与亲属共同进行团体咨询、聊天等方式,让疗养员倾述自己的压力,合理宣泄

不良情绪,指导家属给予一定的社会性支持及理解,逐渐缓解疗养员的压力,从而达到目的;对于离退休疗养员,过去都曾在领导岗位上,退下后会有或长或短的适应期,在此阶段可能将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再者,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的现象较为普遍,多为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主要是帮助疗养员建立回归生活的信心,开发疗养员的兴趣爱好,运用好辅导心理学的知识,即鼓励长者回到以前的地方刺激他们的记忆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做好安慰、鼓励的工作,与此同时配合中医理疗、推拿等方式,帮助疗养员缓解或解除躯体上的痛苦,远离亚健康。疗养服务保障工作还有许多可延伸的地方,切实利用好心理学科的技术,发挥所长才能使疗养机构的建设得到一个长足的进步,也促进了疗养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4]

综上所述,护士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疗养员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需求、思想情绪 、健康状况等有关资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心理问题 ,制定护理措施,采用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环境调整等方法,因人施护,使空勤疗养员处 于最佳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徐莉, 毋琳. 军队特勤人员平战伤病特点及康复保障策略[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 20(4): 351-353.

[2] 杨艳敏. 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 20(46): 239-240.

[3] 余苒, 甘丽英, 冯正直. 军队特勤人员心理需求特点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35(12): 1590-1591.

[4] 冯冬雪.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9):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