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耀平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家沟乡中心校  邮编033300

摘要:为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术课堂的融合一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除了要学习基本的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也尤为关键。

关键词:小学美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在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树立心理健康和美术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着重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美术思想的挖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小学生绘画以及其魅力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刻板表现,不是以透视原理等方式对事物进行写实的描绘。在小学生美术世界中,他们不需要将一个现实的事物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复制就可以对其进行表达,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象征的艺术行为,而这种象征、表征的艺术方式也一直被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成人画家所运用。小学生绘画是由那些与客观事物相似的特定形状所组成的,这些特定的线条、形状,甚至是色彩是小学生对世界的理解。

例如:在《雪后》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几种方式对雪花进行制作,并提问“这节课我们应画一些什么”“画什么能够体现出下雪了”,通过提问挖掘学生的美术绘画思想。借此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促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来体现下雪了,如冬眠的小动物、商店里用雪景处置橱窗等,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绘画思想。

二、转变课程融合新观念

在小学心理健康和美术教育活动中,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要先从思想上开始重视,不能只有理论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要同步进行,也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进行心理健康和美术课堂融合工作的改革和理念的更新,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

以学习《画家的调色板》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三原色的变换调配,随后指导学生利用三原色进行创作,装饰班级的美术角;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小组之间对自己装饰的艺术字体进行展示互评,让学生们在互相的合作探究中培养出对艺术的情感,加深对艺术的体验。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沟通,提高心理健康渗透的时效性。同时,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道德素质,切实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落到实处。

三、设计绘画心理教学新思路

教师应该在小学生创作灵感方面进行有意识地挖掘,基于绘画作品中创造性元素的保护,为学生今后学习及创作中创新精神的继续保持给予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其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积极不断地创新,因此教师应在自身教学过程对自身教师育人的职责做到始终牢记,确保其能够为人才培养、民族乃至国家发展提供更多作用。首先,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尊重处于小学生时期孩子们的独特,甚至是富有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教师应该在对学生,对小学生绘画、对小学生绘画心理学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符合其年龄特征的美术技能的指引。其次,教师是否尊重并善于感受孩子的绘画心灵世界。处于成长时期的小学生的认知,甚至是情感是不够完善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教师、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而有时正是这种独特的视角与认识才更具有艺术表现的魅力。

例如:在《美丽的盘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讲解普通盘子和挂盘的不同之处及作用,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更喜欢哪一个,促使学生能够逐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且此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绘画外在表现,从而了解学生的绘画心理变化,以此使美术教学更加有效。

四、创新综合性教学新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术课堂互相渗透的理念,要深入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将知识渗透进去,学生从心底就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的好学生。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美术相关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提高心理健康渗透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小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完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相关的美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学习《生活中的线条》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一些充满线条气息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满一种好奇和向往,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美术特点,不断的挖掘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美术素养的期待,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深入都会带领学生感受心灵的纯净,提高心理健康感受力。

五、多元化教学评价激发学生成就感

有效的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水平有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标准和期望要求每一个孩子,而应充分理解孩子的作品和创作心理,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应遵循小学生年龄发展的规律,应该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尽量保护和激发小学生潜在的兴趣,使小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失败但无犯错的感觉,始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表现自己,同时让孩子们共同参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激情,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功感。

如,在学习《校园真热闹》这节课时,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节日的狂欢或最难忘场面的照片,并从中挑选出一张符合小学生现阶段美术欣赏学习的图片,组织各个美术小组进行作品赏析。之后,让小组中的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与其他学生进行探究赏析意见,强化学生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得学生都能够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新颖的建筑物美术作品,不断提高教师的美术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者,从学生自身的绘画心理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有效的美术教学方式,确保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课堂中,尽情地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发散自身的美术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名师在线,2022,(04):15-17.

[2]孙丽颖.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9.

[3]肖鲁齐.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0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