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薛卫佳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上庄小学  050200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依靠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内驱力;兴趣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和“从生活走进数学”原则,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精心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搬入课堂教学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生活情境,如:学生放学后去超市购物,看到有一个袋子里装着1袋大米,每袋重4斤;还有一个袋子里装着2袋大米,算两袋大米重多少斤斤。可以让学生尝试从这两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找出它们的分数乘法算式。学生在这个情境中通过计算1袋大米的重量,找出了2袋大米的分数乘法算式:4×2=8 (斤),进而得出了2袋大米的重量是8(斤)。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对“每袋重4斤”“2袋重8斤”这两个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得出结论,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注重探究,体验成功喜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式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圆柱,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要用直尺和圆规来测量一下圆柱的表面积,你能帮助我吗?”接着,教师要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分别测量出圆柱的高和周长,再根据数据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你们觉得这种测量方式怎么样?”学生回答:“测量得太麻烦了”“用直尺测量得太慢了”“用圆规测量得太简单了”等。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测量过程,并引导他们总结出测量圆柱表面积的方法:1.从圆柱底部开始量。2.先量出底面直径,再量出高。3.将两个数相除得到表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你能将这两个物体之间用直尺和圆规连起来吗?”“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各量出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吗”等,通过这些小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情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不足,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生活,贴近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具体情境:“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展示他的才艺。”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都想说什么”“可以怎么做”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解决呢?”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现在大家都可以做哪些事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些解决方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方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白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是成功的。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有效激发了学习热情。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抽象、枯燥、难懂。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生为本、从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活课堂,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图形左右不对称怎么办?”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图形左右对称;可以利用旋转来让图形对称;也可以将图形平移使其左右不对称。”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还能使他们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游戏竞赛,提升学习内驱力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游戏的方式来掌握乘法口诀表。教师可以将几个小板凳围成一圈,并把座位排成一个个长方形,然后在每个小板凳上贴上小数字1到20。让学生上台用手指向老师说:“1到20。”如果学生正确说出了这20个数字,就可以得到1分,如果错了一个数字就扣掉一分。

六、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韩淑雨.小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2,1247(28):90-92.

[2]董丽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学周刊,2020,431(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