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及创新方向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3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及创新方向分析研究

胡跃霆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邮编:430014

摘要:近些年,城市发展迅速,同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资金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而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资金需求问题,本文以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对传统投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过于依赖政府财力和举债导致瓶颈。然后,本文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完善项目评估与管理等创新方向。具体来说,可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设立市政基金、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并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构建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强化过程监管。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方向;多元化;项目管理

引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存在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已难以适应需求增长。为了妥善解决基建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寻找更多融资渠道。比如可以尝试新的投融资模式,政府和企业合作,银行提供贷款,采用BOT/PPP模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从根本上保障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

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和高端人才聚集,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它提高了城市的运营效率,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得以提升。此外,城里的公共设施,像医院、学校、文化场所,这都直接让老百姓获益,提高了他们的获得感和生活满意度。当大家获得感增加时,社会也就更加稳定和谐。所以,要持续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对社会进步非常重要。可以说,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城市形象与宜居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进步与居民福祉的改善。

2、改善居民生活

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出行不塞车不绕路,生活节奏就不会被拖累。供水供电无障碍,老百姓就免除熬夜无电无水的苦恼。垃圾处理做到位,街道清洁环境优美,百姓的健康直接受益。管网设施健全,人们用水用电都安全又放心。城市里公园和绿地多一点,百姓就有更多休闲娱乐的选择。可以说,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直接提升了生活品质,让人们享受到现代化都市的成果。

3、提升城市形象

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能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所以城市道路系统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充足的公园绿地提升宜居度;特色的市政公共设施成为城市地标;完善的管线提高城市运转效率;高标准的市政卫生营造舒适环境;完善的城市照明系统凸显夜晚魅力。通过持续规划和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让城市有序发展、功能完备、品位提升、特色突出,帮助城市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这不仅使城市更宜居宜业,也能吸引人才资源聚集,是建设有特色、富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实现协调联动发展。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建设连接周边城市的交通设施,便利人员物资流动,加强交流合作;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可以考虑以下的举措:首先,合理规划公共资源的布局,对各个城市的优势进行充分考察,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其次,制定统一的市政设施标准,使区域内各个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步调一致。再次,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促进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此外,要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公共资源的共享。 最后,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构建生态廊道,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区域内的各个城市能在交通设施、公共资源、市政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就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联动发展,最终促进区域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推动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体系协同,使城市群、都市圈实现优化配置、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及其特点

1、政府主导型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其特点是政府承担主要投资主体角色,负责项目全过程并承担大部分成本和风险,但项目回收周期长,不利于政府获取持续稳定收入。同时,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和举债会对政府信用产生压力,还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随着城市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快速增长,这种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改革投融资机制,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以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2、政府引导型

政府引导型的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支持性政策,采取特许经营、BOT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公私合作模式下,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政府负责项目前期的规划和监管,注重社会效益;企业负责项目的具体建设和运营,注重经济效益。项目的成本和收益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分担,既发挥政府的公益性,也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政府负责监督服务质量。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和企业的活力,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也提高了项目的效率。但是也需要注意收费标准的合理制定,维护公众利益;同时,要增加企业的参与激励,减少其投资意愿的不确定性。政府引导型模式需要协调政企关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推进市政建设。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方向

1、引入多种融资渠道

为进一步拓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实现资金高效使用,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创新举措:一是发行市政基础设施专项债券,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方式,可以用于重点市政设施项目建设,有利于分散风险,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是设立市政基金会或市政建设基金,作为中长期融资平台,通过发行基金份额或债券等方式实现资金稳定注入,还可以采取产城联动模式,以投资收益补充市政建设支出;三是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社会资本和企业的积极性,政府提供支持,企业通过项目运营获取回报;四是鼓励采用市政设施特许经营模式,政府赋予特许企业稳定回报,以换取其承担建设任务;五是吸收居民参与社区市政设施建设融资,采取公私合营、股权合作等方式[1]。综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亟须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各类资金的效益,政府可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并行,通过发行债券、设立基金、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特许经营、吸收居民参与等方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形成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的合力,以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广泛吸引其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给予税收等经济激励,降低其参与门槛和风险。其次,积极推广特许经营、BOT等模式,政府通过设置特许期限、收费标准等规则来规范,社会资本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实现自身利益,这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同时,对重要的市政设施采取股权合作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按比例共同投资建设,并通过股权分红实现效益共享,同时也共同承担风险。此外,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市政领域的门槛,允许中小投资者广泛参与,采取集合融资和发行市政基金等方式吸引资金。同时,建立科学透明的项目融资平台,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增强信息对称性[2]。最后,政府还需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信任,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各方权益。可以看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是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需转变角色理念,与社会资本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完善制度建设、选用合适的合作模式、降低进入门槛、加强信息对称和维护合作公平性等方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优化项目评估和风险管理

为提高政社合作项目的效益,应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内容包含社会效益、财务效益和风险评估,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的动态评估模式,并引入第三方机构确保中立性。在项目评估体系中,社会效益评估要考虑项目对满足民生需求、改善环境、带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财务效益评估则需判断项目的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和收益是否足够;风险评估需要分析项目在法律、政策、市场等方面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关于评估,可以考虑定量加定性的方法,既计算财务指标,也斟酌社会影响这类难以量化的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还需要持续跟踪,视情况调整评估的框架和内容。此外,让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会使评估更专业客观。专注项目前期工作,做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收益预测分析,选址、市场前景、技术路线等都需要审慎研究;广泛听取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公众代表等相关方意见,有助于找到项目的盲区。分类制定评估方案,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评估要全面细致;中小项目可采用简化程序以提效率。统筹各类融资渠道实现风险分散,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弥补评估偏差损失。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实时跟踪项目进程,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应对。引入中介机构参与项目评估和风险管理,发挥其专业服务优势。政府部门同时要加强自身监管能力建设,做好统筹指导。

4、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加强,从决策、执行到运营各个阶段都需要注意。首先,在项目立项和规划阶段,要优化决策程序,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评估,广泛听取社会意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要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招标、采购、工程验收等相关制度,杜绝资金浪费和质量问题。再次,在项目运营阶段,要建立规范的运营和维护机制,分类明确运营主体,实现专业化管理。最后,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开展定期评估,问题关口前移,不断优化管理水平[4]。此外,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督作用,形成项目管理和监督的合力。通过全周期严密管理和多方监督,可以确保市政基建项目高效、优质、廉洁推进,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总结和展望

城镇化浪潮下,基建设施融资需求量巨。但政府财力毕竟有限,应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多元化融资。一是拓展融资渠道,全面吸纳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二是探索PPP、BOT等创新模式,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专长;三是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实现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优化组合;注重项目评估和风险管理,提升决策执行效率。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设立市政基金、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特许经营模式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相关法规政策,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壁垒,采取股权合作等模式发挥其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提高规划和管理水平。展望未来,仍需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丰富融资工具,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并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吸收民智,提升透明度,建立多方监督

[5]。例如,积极探索直接融资和集中度较高的融资平台,构建统一高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等。这需要系统谋划、积极作为、持续探索,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投融资模式的新要求。

结语:城市扩张规模,市政基建投资空间必然扩大,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融资压力也在加大。如何在资金充裕的同时控制风险,是应着眼关注的问题。所以需要在管理和服务方面持续推进创新。也应积极探索直接融资和集中度较高的融资平台,构建统一高效的政策支持体系。除此之外,还需加强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推动投融资决策的民主化,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改进与创新的相关建议[J].商业观察,2022(05):32-34.

[2]曾凡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J].财经界,2021(21):37-38.

[3]童崇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现状及创新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0):111-112.

[4]王素娴.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0(11):66-67.

[5]蓝玉涛,高睿晶,张天佑.投融资创新环境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服务领域投融资模式的选择[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