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盆底肌肉修复磁电联合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探讨盆底肌肉修复磁电联合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

李洁张俊雄施雪莲

澄江市妇幼保健院   云南澄江   652500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产后盆底障碍患者采用盆底肌肉修复磁电联合治疗仪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就诊的49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采用盆底肌肉运动干预,观察组(n=24)联合磁电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Ⅳ-Ⅴ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电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肌肉修复磁电治疗仪的护理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值得应用。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肉修复;磁电联合治疗仪;护理效果

在女性妊娠和分娩后,如果未实施全面、有效的产后护理干预,可能会导致产妇神经、盆底肌肉等受到一定的损伤。妊娠期因为羊水量的持续增加,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肿瘤和子宫体积也会随之增加。由于分娩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牵拉盆底神经和肌肉,分娩后对盆底功能及结构的影响较大,即盆底功能障碍[1]。患者多伴有尿失禁、腹直肌分离、疼痛等不适症状,症状表现有所不同,虽然并不会威胁到生命健康,但是仍然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导致女性生活质量下降[2]。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针对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同时需要注重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盆底肌肉运动、磁刺激、电刺激是常用干预措施,但是目前关于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就诊的49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29.27±2.20)岁;观察组年龄24-35岁,平均(29.45±2.7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小(P>0.05),可用于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盆底肌肉运动干预。保持适宜体位,训练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肉收紧等训练,避免其他部位乏力,只需收紧阴道、尿道及肛门处肌肉便可,与憋大小便类似,逐渐延长控制时间,之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日2-3次,每次10min左右。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拱桥训练,患者保持仰卧位,屈膝,脚踩地板,轻微用力使背部向下,做骨盆后倾运动。之后以头部、足跟为支撑,吸气时挺腹,呼气时收腹,同时收紧盆底肌,缓慢抬起髋部、臀部等,每日5-7组。

观察组。盆底肌肉运动的基础上联合磁电治疗仪干预。(1)电刺激。主要借助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干预。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将电极放置于阴道中,根据患者病情实际,为其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进行有效电刺激。医护人员合理设定仪器参数,逐渐增加电流强度,直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强度,避免大于50mA。电刺激结束后,结合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合理选择慢肌模板,进行生物反馈训练。(2)磁刺激。仪器选用磁刺激仪,患者坐于治疗椅上,将双腿展开,会阴区对准座椅标识部位,和椅面紧贴,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制定干预方案,合理调整相关参数,刺激强度为患者可耐受最大耐力强度,每次20min。磁刺激和电刺激交替应用,每周3次。

1.3观察指标

(1)盆底肌分级。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分级越高提示肌力越好。(2)盆底神经肌电相关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后比较,主要为快肌收缩最大值、10s慢肌收缩平均值、60s慢肌收缩平均值。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x±s)”表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P<0.05,显著差异。

  1.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分级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Ⅳ-Ⅴ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0-Ⅰ级

Ⅱ-Ⅲ级

Ⅳ-Ⅴ级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4

2(8.33)

0

14(58.33)

4(16.67)

0

20(83.33)

对照组

25

2(8.00)

0

15(62.50)

5(20.00)

0

7(28.00)

t

0.002

0.000

0.014

0.091

0.000

15.15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分级对比 [n(%)]

2.2 两组患者盆底肌电指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电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盆底肌电指标对比 (x±s,μV)

组别

例数

快肌收缩最大值

10s慢肌收缩平均值

60s慢肌收缩平均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4

22.51±4.23

37.92±9.23

12.53±3.21

33.95±8.28

11.24±3.12

27.31±6.32

对照组

25

22.90±4.25

29.64±8.22

12.62±3.84

24.71±7.24

11.03±3.58

19.42±6.98

t

0.322

3.319

0.089

4.163

0.219

4.14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产后女性存在较高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由于产后盆底支持组织相对薄弱,盆底器官功能、位置存在明显异常,进而引发疾病,以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早期阶段积极干预十分重要。

    盆底肌肉运动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常用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法,对肌纤维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科学训练,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促进盆底肌肉功能和结构的恢复[3]。但是仅采用运动干预效果欠佳,仍需要联合其他干预措施。电刺激和磁刺激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较为常用,前者主要利用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后者则通过磁场刺激盆底神经,促进肌肉收缩。二者结合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同时作用于盆底肌肉和神经,提高临床疗效[4]。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分级和盆底肌电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患者采用盆底肌肉修复磁电治疗仪效果确切。通过采用盆底肌磁电联合方法,有助于患者会阴神经功能的恢复,对阴部神经进行一定的刺激,进而影响神经兴奋性发射电路,促进神经轴突的生成,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同时该方法能够改善纤维疲劳情况,提高肌肉张力和盆底肌力。

    综上所述,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肌肉修复磁电治疗仪的护理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秋,罗婷,元之婷.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评价生物肌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8):1795-1798.

    [2] 邵长娟.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力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78-81.

    [3] 杜可. 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变化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评分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20(11):1500-1502.

    [4] 陈锋萍. 骨盆底肌肉运动联合盆底肌磁电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对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J]. 吉林医学,2022,43(8):2220-2223.

    作者简介:李洁,女(1979年10月)籍贯:云南玉溪,科室:孕产保健部,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主研方向: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