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深度思维路径,提升自我思维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搭建深度思维路径,提升自我思维品质

李珍

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   315016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1]回看2023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不难发现其延续了“重议论,重思辨”的特色,也体现出对宏大议论境界的追求。因此,我们需关注如何搭建思维路径,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提升思考品质。

一、课堂讨论引路

【话题呈现】……得益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沉浸式虚拟旅行“赛博旅游”似乎已经到来。在某旅游软件中,有博主尝试沉浸式游玩南京。他于9月30日抵达南京,吃牛肉锅贴、小馄饨,在夫子庙景区看游船,去南京博物馆,摸鸡鸣寺的“社牛橘猫”,……虽然本人并未真实游玩南京,但这些线路极具参考性,受到网友追捧。未来,“赛博旅游”很可能会成为我们旅行的一种方式。

然而,有网友表示质疑,旅行就是要切身实去发现和感受,而不是进入预设好的情境,这只会让人以更加狭隘的角度看待世界。[2]对此,你有哪些联想和思考?

【学生回答整理】

生1:我不赞同“赛博旅游”。它太缺乏真实感,我们通过科技手段“置身”于旅游胜地,但我们无法真实触摸所见景物,也无法真正品尝当地美食。

生2:我支持“赛博旅游”。在生活中,有些人或受困于身体条件,或受限于时间、金钱等因素,无法实现旅游的愿望。而通过该方式,他们也可以追求自己的旅游梦。

生3:“赛博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必然是有利有弊的。它可以让不同国家的人实现来中国旅游的愿望,在传递中国文化,增强中华自信力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针对依靠旅游来获得经济发展的地区,虚拟化的旅游却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这是不利的。

【教师追问】余党绪老师曾说“说理者的姿态,应该像法官一样保持公正。”“不仅要考虑正面的证明,也要考虑反驳与证伪”。[3]请大家尝试对自己的立场进行反驳。

【学生回答整理】

生1(此前因“真实性”反对“赛博旅游”):我认为“赛博旅游”也具有真实性,游客的所见皆是真实的。当然,科技手段无法和真实的旅游画等号,但随着科技力量的加持,这种遗憾在未来也可以得到改变。

同时,我认为真实性并非“赛博旅游”的核心问题。在条件允许时,我们可以采用实地旅行的方式满足自我更大的需求。但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借助科技的方式,实现看世界的愿望也是不错的。二者并不对立。

【总结追问】看来自我反驳让你的思考变得更有深度。挖掘现象发生的规律,思考事件的价值性。通过事件表象不断向事件背后的原因,规律,本质,核心探究的意识,这种“寻根”思维会帮助我们加深对问题的思考。

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来加深自我对“赛博旅游”的认知:

作为新型的旅游形式,你认为“赛博旅游”受到当下网友追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能否列举出与“赛博旅游”相类似的文化现象/事件?这类现象有哪些共性特征或规律?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需要对此类事件引起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整理】

摘录一:通过以上问题,我认为,“赛博旅游”是当下年轻人在现实困境中寻找精神出口的努力。虚拟化的形式让人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和物质的限制,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感。当下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时,既努力适应快节奏生活,同时用自己的创造力感知和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是当代年轻人不惧现实困境,努力寻求精神出口,以之证明自己作为“时代新人”的“抗压性”的一种探索。

摘录二:从以上问题的思考中,我认为我们在享受这一形式的同时,也要警惕过度沉溺在虚拟化的生活,而忽略了真实生活。如果我们把“赛博旅游”当作自己离群索居的合理借口,如果我们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回避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交际的必要性,那么,我们的生活或精神都容易陷入到虚无化状态。“赛博旅游’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出口,但不能成为精神的替代。年轻人的“桃花源”绝不止这一种形式,年轻人应具有承担现实压力的勇气和积极面对生活的向上态度。

【教师总结】 “没有思维,语言就好像是一堆随意存放的字符”。[4]“自我辩驳”和“寻根”思维,不仅使我们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也使我们能结合时代特征探究“赛博旅游”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当下年轻人回避现实的心理和隐忧。由此,我们对问题的思考也变得更深入更周全了。

二、搭建深度思维路径,提升自我思维品质

(一)重议论、重思辨,追求更宏大议论境界的命题趋势

回看2023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全国甲卷)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全国乙卷)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止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天津卷)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掌握时间”与“时间仆人”的对立,“吹灭、阻碍”与“更加光明、行得更远”的矛盾,“肝胆人”与“无字句”的转化。可见,重议论重思辨依旧是高考作文考查的主要方向。

    同时,2023年的作文命题也体现出对宏大议论境界的追求。

(上海卷)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题干要求考生思考阐述探究陌生世界的驱动力。题干排除了最常规的好奇心,给出的思维空间非常广大。

(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题干要求考生论证好故事在个人命运和民族形象上的正向作用,突出“故事是有力量的”论点。该命题不能仅停留在构思一个好故事,它不仅需要考生调动知识储备库中的故事,还需要将其放在个人的成长空间或时代发展轨迹中,思考其价值性。这反映出命题者对宏大的议论境界的追求。

孙邵振老师说,“议论文已进入第三阶段……进入了思辨性、议论性为主的新境界”[5]。我想,这种新境界不仅强化了对思辨性能力的考查,也暗合着对思维广度与深度,更为宏大的思维境界的追求。

(二)深度思考路径的创建

1、自我辩驳——左右互搏,使思维更周全。

余党绪老师的观点启示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考虑正反对立的不同意见和理由,来促使自我的思维更加周全。

在上文中,笔者请因“真实性”而反对“赛博旅游”的同学进行自我辩驳。随后,该同学肯定了“赛博旅游”的真实性,也接受科技途径下的遗憾,并意识到“赛博旅游”和真实旅游并不存在对立关系。自我辩驳使学生对现象的本质属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剔除浮于表面的争议点,将关注点放在更值得探讨的问题上。

2、追根究底——跳出现象,使思想更深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提到,要引导学生“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6]。事物的规律、本质等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核心问题。对此,我们要跳出现象,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加强思维的深刻性。

在上文中,笔者请同学们思考“赛博旅游”产生的原因,列举同类现象、摸索规律,结合时代特征思考发展趋势及利弊。通过“产生根源、同类现象类举、价值性”等问题的探讨,同学们关注到快节奏的时代特征,科技发展下虚拟化生活的趋势。在立意上,关注点更集中于人的精神困境和出路,从而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探讨。  

三、总结

在《看不见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江学勤将人的大脑比作是一座城市,而你是城市的建造师。你对问题的思考就是在开拓城市的道路,不思考,你的城市荒芜一片;勤于思考,道路就会四通八达。这是神经可塑性,也是思维的可塑性。

搭建深度思维的路径,使学生有深度思考的支架,并通过刻意训练,来提高自我的思维品质,发展自我的关键能力。无论是面对语文素质考查,还是纷纭复杂的生活百态,我们都将有更全面的认知和更清晰的判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23-01-16.

[2]“赛博旅游”兴起:精神在路上,身体在躺平.作文素材:高考版.第12辑 [J].重庆:重庆出版社,2023(10):3.

[3]余党绪.说理与思辨:高考议论文写作指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3-64.

[4]郑桂华.写作教学研究[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8.

[5]孙绍振.具体分析要有血有肉:跨学科重在盘活——评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J].语文学习,2023(8):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