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的疗效

杨双桥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 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在耳石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试验,选取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进行耳石症治疗的患者共计68例,按照前来治疗的顺序将其安排入组,随机分为仅进行手法复位的手法组和联合药物治疗的联合组,各34例。分别对两组的在治疗前后眩晕障碍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在眩晕障碍情况方面,两组在治疗实施前的评分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而在治疗完成后两组的评分均相对于之前有较为明显降低,并且联合组具有更明显的下降幅度和更低的最终得分(P<0.05)。在疗效方面,联合组治疗97.06%的有效率相对于手法组治疗的82.35%有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针对耳石症的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和药物联合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从而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手法复位;耳石症;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联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对比试验,选取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进行耳石症治疗的患者共计68例,按照前来治疗的顺序将其安排入组,随机分为仅进行手法复位的手法组和联合药物治疗的联合组,各34例。手法组中男、女病例分别为15、19例,年龄分布为13~73岁,平均(41.31±5.58)岁,病程分布为0.50~4.50个月,平均(2.42±0.37)个月;联合组中男、女病例分别为17、17例,年龄分布为23~71岁,平均(40.78±5.63)岁,病程分布为0.50~5.00个月,平均(2.51±0.43)个月。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各项据均没有较大差异(P>0.05),见表1。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

1 一般资料比较(n,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月)

常规组

34

15

19

41.31±5.58

2.42±0.37

联合组

34

17

17

40.78±5.63)

2.51±0.43

/t值

0.236

0.390

0.925

P值

0.627

0.698

0.358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耳石症者;②配合度较高能配合调查者;③头部CT或MRI检查无异常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异常或认知、沟通障碍者;②合并严重颈椎病变者;③存在重大生命安全隐患者。

1.2方法

手法组:仅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使用Epley耳石复位法或Semont手法为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进行治疗;使用Barbecue耳石复位法或Gufoni手法为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进行治疗。联合组:药物治疗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新乡市新辉药业,国药准字H41021346) 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持续30 d。手法复位方法参照手法组。两组均进行持续30天的治疗,在治疗一周后统计眩晕障碍和治疗效果情况。

1.3观察指标

(1)以眩晕障碍量表(DHI)(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指数评估患者眩晕障碍程度,其中包括躯体P为0~28分、情绪E为0~36分、功能F为0~36分3个指数。分级标准为:轻微障碍为三项指标分数之和在0~30分之间,中等障碍为分数之和在31~60分之间,严重障碍为分数之和在61~100分之间。

(2)临床疗效的评定依照耳石症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分会制定并发布,疗效共分为痊愈、改善和无效三个等级。治愈为眩晕、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改善为眩晕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但并未完全消失;无效为眩晕持续或加剧、眼震变化复杂或转为其他诊断。除无效外所有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即为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数据分析软件,用和率分别描述计量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眩晕障碍情况

在眩晕障碍情况方面,两组在治疗实施前的评分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而在治疗完成后两组的评分均相对于之前有较为明显降低,并且联合组具有更明显的下降幅度和更低的最终得分(P<0.05)。见表2。

2 两组眩晕障碍评分比较[n(%)]

组别

时期

躯体

情绪

功能

总分

手法组(n=34)

治疗前

23.71±2.81

29.32±4.79

30.22±4.25

82.85±7.28

治疗后

15.92±2.03

22.41±3.17

23.16±2.30

61.89±5.27

联合组(n=34)

治疗前

23.37±3.17

29.03±5.14

29.20±4.28

82.08±7.21

治疗后

11.25±2.34

8.31±2.29

7.26±2.24

26.92±3.08

治疗前t值/P值

0.468/0.641

0.241/0.811

0.986/0.328

0.438/0.663

治疗后t值/P值

8.790/

<0.001

21.024/

<0.001

28.877/

<0.001

33.405/

<0.001

2.2治疗效果情况

联合组97.06%的治疗有效率相对于手法组的82.35%有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见表3。

3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改善

无效

有效率

手法组

34

22(64.71)

11(32.35)

1(2.94)

33(97.06)

联合组

34

13(38.24)

15(44.12)

6(17.65)

28(82.35)

3.981

P值

0.046

3讨论

引起眩晕症的病因多种多样,耳石症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耳石症多见于女性患者,多为单侧受累,双侧受累的患者比较少见。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少数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由于外伤、耳石膜功能老化、耳石脱落后游离于半规管内,存在于淋巴液中,在人体剧烈运动和外伤后引发。多数患者主观症状较多,会产生焦虑、害怕等情绪,这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治愈率才能得到提高。对于耳石症治疗上,一般是采用保守性的治疗方法,以手法复位治疗为主,在保守性治疗的前提下,也可联合用药物进行相关的治疗,或者联合其他的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在眩晕障碍情况方面,两组在治疗实施前的评分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而在治疗完成后两组的评分均相对于之前有较为明显降低,并且联合组具有更明显的下降幅度和更低的最终得分(P<0.05)。联合组经过一周的联合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7.06%,较仅进行单一手法复位的常规组的82.35%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P<0.05)。

综上所述,针对耳石症的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和药物联合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从而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高文燕.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药研究, 2023, 2(1):69-71.

[2]李珂,徐辉.Gufoni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外半规管嵴帽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 24(10):86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