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技术分析

王晓伟   孟兆雄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08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凭借质量好、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建筑工程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施工模式,该类建筑的创新之处在于先由工厂按设计图统一生产加工建筑构件,再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现场工作人员仅需将相应构件起吊至指定位置,再按工程要求进行安装,节省了现场构件加工制作的环节。考虑到该类建筑与常规建筑所用施工技术存在明显区别,业内人士纷纷将目光聚焦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本文章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入手,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技术要点,以期为业内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技术

引言

装配式建筑结构凭借质量好、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建筑工程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考虑到该类建筑与常规建筑所用施工技术存在明显区别,业内人士纷纷将目光聚焦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结合工程实施顺序,针对重点工程技术展开探讨,明确相应技术应用要点,有助于保障装配式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特点概述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施工模式,该类建筑的创新之处在于先由工厂按设计图统一生产加工建筑构件,再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现场工作人员仅需将相应构件起吊至指定位置,再按工程要求进行安装,节省了现场构件加工制作的环节。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工程质量好。所有构件均为工厂统一生产,模具相同,质量控制便利,可有效避免构件胀模、漏浆等情况,同时确保构件养护效果,有助于提升构件制作精度及质量。2)施工效率高。装配式建筑工程构件由工厂加工,无须现场生产,前期准备工作与构件加工同步进行,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可直接进行起吊并安装施工,节省现场浇筑生产环节,减小了现场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构件生产的影响,有效提高施工效率。3)环保效果好。预制构件所使用的钢模板可回收循环再利用,减少了木材资源的用量及模板成本,同时在现场安装过程中能有效减少35%左右的外墙及楼板模板,降低材料浪费和固体污染物排放量。现场施工作业流程较少,减少施工噪声,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技术要点分析

2.1模板和支撑系统设计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模板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类型。这包括确定模板的几何形状,如墙体、梁、柱等,并根据荷载计算确定模板的尺寸和厚度。模板必须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量和施工期间的负荷。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模板材料,常见的模板材料包括木质模板、钢板模板和塑料模板等。木质模板广泛使用,可根据需要进行切割和加工,但需要防腐处理和定期维护。钢板模板具有高强度和耐用性,适用于大型或多次使用的项目。塑料模板轻便且易于拆卸,适用于一次性工程。根据工程需求和预期的表面质量,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确保模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以防止混凝土泄漏和变形。使用适当的连接件,如螺栓、钉子或夹具等,将模板固定在一起。必要时,在板与板之间添加填充物以防止混凝土渗漏。确保模板之间的缝隙处于控制范围内,并采取防止浆料渗漏的措施。除了连接和密封,还需设计合理的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杆、支撑架、支撑墩等。支撑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施工期间的荷载、混凝土浇筑顺序和高度等因素。支撑系统必须能够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并保持模板的水平度。支撑点的设置位置和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调整支撑杆的长度来控制模板的位置。

2.2浇筑温度控制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浇筑和振捣工序中,对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假设:施工时的平均气温超过30℃,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混凝土倒进模板内。当然,各种材料要按照固定的配比混合,当施工高度高于2m时,应当采用专用的工具下料,确保出料口与浇筑层的差距小于1.5m。在振捣施工时,若出现混凝土外层有浮浆,没有气泡且不会下沉,就要停止。振捣棒每次要不间断移动,且移动长度不能大于40cm。在浇筑环节,不仅要控制环境的温度,还要控制浇筑速度。若在浇筑时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保持连贯性,则要预留浇筑接缝。在搅拌混凝土材料时,要关注对整体工程质量起到主体承担作用的部位。比如:钢筋结构、模板结构等。浇筑这些位置要格外关注,充分确保其质量。在搅拌或振荡环节,也要保证工序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避免出现随意工作、主观工作和经验工作等情况。身为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控制意识,确保浇筑质量,避免因浇筑工序影响混凝土质量,乃至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3混凝土表面处理与养护

振捣混凝土时需要参照密实平整的要求进行。浇筑前,落实插入式振捣器的配置,以混凝土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为根据,从前、中、后三部分出发进行振动器的布置。夜间施工中,做好照明工作,保证光线能使人员观察底层钢筋。振捣混凝土时,应当上下抽动振捣棒,均匀振动混凝土上下,每次振捣结束后要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均匀,不得有显著沉落和气泡的情况产生。振捣作业中,振捣器需要与管道、钢筋和预埋件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彼此间碰撞。浇筑振捣混凝土后,此时需结合“两次振捣、两次抹面、三压三平”的处理方式,振捣间隔维持15-25s的时间。在浇筑混凝土到达标高位置时,结合平板振动挤密实振捣,采取长刮尺刮平处理后,混凝土初凝前展开二次铁滚重复两次碾压、滚平,并结合铁板进行一次平整。混凝土终凝前,用磨光机进行最后一次搓平。混凝土养护中,通常采取保湿法、保温法。保温法表示通过对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控制,降低温度梯度,促使混凝土温度应力系数比抗拉应力系数更低,可对结构裂缝进行预防。保湿法则是营造相对潮湿的环境,在处理表面脱水问题方面效果突出,可减少结构干缩裂缝出现的可能性。终凝硬化前,通过浇水养护混凝土并覆盖表面,保证混凝土维持一定的湿润度。为促进水泥水化热反应速度的提升,使混凝土强度更强,在完成浇筑作业后24h内,实施覆盖浇水。养护中,若温度处于恒定时,后续拆模作业中,需控制内外温度保持在25℃以下,强度不得低于75%,保证混凝土抗裂性较高。

2.4混凝土泌水处理

混凝土泵送施工阶段,可能有上涌的泌水、浮浆情况出现,并沿表面向坑底流动。基于此,工程施工中,需聚焦侧模底部进行排水孔的预留,方便泌水的排放,可使用海绵进行局部少量泌水的吸附处理。同时,混凝土表面泌水会跟随混凝土不断推进向前,混凝土大坡面与顶端接近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即从顶部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构成集水坑,水会流至集水坑处,此时结合软轴泵即可完成泌水抽排。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具有质量高、效率高及节能减排等优势,现已逐渐成为施工首选。在装配式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模式、方法、应用技术与传统施工存在较大差异,且影响技术应用效果、工程质量效率的因素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技术研究十分必要。研究表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立足实际对构件进行深化设计,合理运用吊装技术及灌浆施工技术。另外,为确保工程技术有效落实,还应严格控制施工环节,保障其符合设计图纸及行业技术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建德.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22(4):10-12.

[2]谢雪明.基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2,29(3):61-64.

[3]张荣霞.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分析[J].山西建筑,2020,46(17):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