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园林工程中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刘义忠

 荆门市城市公园管理处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围绕园林工程中的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展开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土壤类型与特征、存在问题、优化对策以及工程实施中的挑战等关键方面。在土壤改良方面,文中阐述了多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土壤改良技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肥力和植物生长环境。植被恢复策略的部分深入剖析了植被选择、布局与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综合管理与监测机制实现植被的持续生长。

关键词:园林工程;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引言

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其中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在系统地研究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首先将深入探讨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对策。其次将关注植被恢复策略,讨论如何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合理设计植被布局,并通过综合管理与监测机制推动植被的持续生长。最后将审视园林工程实施中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研究力量。

一、园林工程中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特点

(一)土壤类型与特征

土壤类型与特征是园林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方面需深刻理解各地区土壤的多样性,例如在南部地区,常见的是红壤,其呈现出酸性和疏松的特点,这对于植被的生长有一定的挑战,而北方地区则以黄壤为主,其富含有机质,但相较于红壤更为碱性,在高海拔地区,常遭遇的是富含岩石的土壤,其通透性较差,对植被的根系发育提出了额外的要求。[1]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土壤特征的深入研究也是必要的,沙质土壤通常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但其保水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园林工程而言,需要采用改良措施以提升其保水性。而粘土质地的土壤则常因其黏稠度高,排水性差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因此在工程中需要运用适当的土壤改良技术。

(二)植被类型与特性

植被类型与特性对于园林工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各类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以乔木为例,其高大的身形为园林景观增色不少,然而其根系深厚的特性也使其对土壤的需求更为严格。[2]而草本植物则因其矮小而适应性强,更能在各类土壤中生存繁衍。另一方面植被的生长周期及特性的差异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常绿植物在四季如一的特性下,能够为园林工程提供持久的绿化效果,相较之下,落叶植物虽然在秋冬季节失去绿叶,但其多样的叶色变化为园林带来季节性的变化,为景观注入了生机。

二、园林工程中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问题

(一)土壤质量问题

土壤质量问题是园林工程中的一个核心挑战,一方面各地区土壤的质地和成分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到其肥力和透水性,例如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化肥残留或者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这样的土壤问题不仅限制了植被的生长,还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土壤的质量问题在园林工程中常常体现为土壤的紧实和缺乏有机质,紧实的土壤会影响植被的根系伸展,降低植物的吸收能力,同时缺乏有机质的土壤容易失去肥力,使得植物生长受到限制。

(二)植被缺失与多样性下降

植被缺失与多样性下降是园林工程中一项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植被缺失由于人为开发、自然灾害或者生态系统的干扰而导致,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生态平衡,降低了园林环境的整体生态稳定性,同时植被多样性的下降也是园林工程面临的挑战之一,因为不同植物种类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3]另一方面,植被缺失与多样性下降对于园林景观和生态功能都带来了明显的影响,植被的缺失导致土壤侵蚀、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问题,而多样性的减少则降低了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三)工程实施中的挑战

工程实施中的挑战是园林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一方面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复杂多变的技术问题,包括土壤改良、植被配置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这些挑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工程实施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管理和监测在工程实施中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有效的工程管理需要协调各项工程活动,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监测项目进展并及时调整方案。

三、园林工程中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对策

(一)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在园林工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采用物理性的改良手段,比如翻耕和松土,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提高根系的生长空间,此外化学性的改良方法,如有机物质的添加和矿质肥料的施用,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植物的养分吸收提供良好的环境。[4]其次土壤改良技术中的生物性手段也不可忽视,通过引入土壤生物,如微生物和蚯蚓等,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最后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作为土壤改良的一部分,能够通过其根系的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形成天然的土壤改良系统。在实际的土壤改良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壤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能够为园林工程创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各种土壤条件,从而实现园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植被恢复策略

植被恢复策略在园林工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首先为了应对植被缺失的问题,采用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选择其根系结构和耐逆性,以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存活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选择,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土壤条件,从而实现植被的恢复和景观的优化。[5]其次植被恢复策略需要考虑到植被的布局和设计。在园林工程中,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的空间分布,既实现景观的美观,又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例如在湿地区域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有助于提高植被的整体覆盖率,改善湿地生态系统。最后综合管理与监测是植被恢复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综合的植被管理体系,实现对植被生长的有效监测和及时调整,这包括定期的巡查和数据收集,以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并及时发现并应对出现的问题,保障植被的恢复过程顺利进行。

(三)综合管理与监测

综合管理与监测在园林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植被生长情况的实时监测、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以及项目进展的全面评估,通过这一体系,能够全面把握园林工程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并解决植被生长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高效实施。其次对植被生长的实时监测是综合管理与监测的关键环节之一,这包括植物的生长状态、叶片颜色、以及植被覆盖率等方面的数据收集,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了解植被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植被的生长在良好的轨道上。最后综合管理与监测还需要注重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这包括水源、肥料、和人力等各项资源的科学分配,以确保园林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资源的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植被生长的质量,使整个园林工程更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

通过对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的深入研究,系统性地总结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多方面的优化对策,植被恢复策略的部分详细分析了植物选择与布局的原则,以及综合管理与监测在植被持续生长中的作用。在工程实施中,指出了面临的技术和管理挑战,并提出了科学解决方案,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园林工程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借鉴与拓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秀颖,蔡江平,王聪等.不同培肥模式对辽西北沙化草地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的影响[J/OL].应用生态学报,1-9[2023-12-28]

[2]王东丽,于百和,赵晓亮等.风沙黄土区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OL].水土保持研究,1-9[2023-12-28]

[3]毛俊强,高明,柳青山等.红壤区输变电工程塔基扰动迹地土壤改良下的植被恢复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23,35(05):156-162.

[4]范世才,方晰,王振鹏等.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湘南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06):22-30.

[5]杜鹤.煤泥土对煤矸石山土壤改良及植被恢复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