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趣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趣的策略研究

单玥

常州市博爱小学 312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核心是通过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音乐教学是美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历,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地选择和整合,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受,发掘出音乐中蕴含的美,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意趣。

关键词:双减;小学音乐;审美意趣

“双减”并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学科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将美育融入各级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根本原则,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小学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实施状况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双减”的背景下,按照陶行知的人生教育观,从教材中和生活中发掘、利用美育元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和价值观。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蕴含的美育元素

1.1感受美

与语言相比,音乐是一种很难被理解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仔细倾听、体会音乐的“表情”和音效元素,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使学生在大脑中联想到音乐要表达的东西。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的音乐元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独特经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传统文化的美,当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对音乐的感受中时,内心深处的感情就会被激发出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内容和教学手段。

1.2鉴赏美

情感性与趣味性共同构成了音乐欣赏教学的两个主要特征,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欣赏经验。因为不同的学生拥有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所以他们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种体验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推动作品鉴赏的多元化、深入化。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1.3创造美

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和鉴赏音乐作品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和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音乐常识充分运用起来,搜集、模仿身边熟悉的声音,并对音乐律动的特点进行探索。然后通过语言表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即兴的创作,如短句对唱,情景表演等。通过编排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将音乐创作美学植入到自己的内心,这样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创作实践进行深度结合,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趣的路径和方法

2.1依托音乐本质,挖掘美育元素

只有与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相结合,对音乐课堂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才能对学生的审美意趣进行有效的培养。所以,音乐教师要立足于音乐的实质,深入挖掘感知、鉴赏和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审美要素。

首先,在感知阶段,音乐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方向性,避免过多的干预学生的体验过程。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出一系列的感知任务,指导学生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对音乐风格、音乐情绪、音乐背景等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其次,在鉴赏阶段,要让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情感特点等,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同时,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情感,去探索作品深层次的人文内涵及精神力量,充分利用作品中的真善美,使学生得到熏陶。最后,在创作阶段,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的即兴思维和创造精神。还要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一些具有较低难度的创作活动,比如说在听赏了某一段音乐作品之后,就可以尝试给予合适的标题,或者是编创相应的肢体动作等。它既能锻练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又能丰富学生的美学情感,提高审美意趣。

2.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创造各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美学活动中去;另外,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形成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及思想品质。

尽管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不足,但如果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音乐教师要对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深刻的剖析,对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精确把握,创设出一种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得到更加充实的音乐感知体验,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

在分析音乐作品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对“音乐背后的故事”展开讲解,让学生可以通过背景知识来深入欣赏乐曲内容,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创造语言情境,可以对抽象的音乐乐曲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2.3参与互动,丰富审美情感

要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就必须对审美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体验,从而能够充分地感受音乐魅力及作品表现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避免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们在进行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时候,由于受到时间和其他原因的制约,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内心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制约了审美意趣的培养。为此,音乐教师要积极引进合作学习策略,争取在满足每一位学生参与需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感受到音乐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审美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它是美育的主要载体。而将美育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音乐教师要树立以美育人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音乐课堂中的美育元素,并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联系,在教学中创新美育的方式与手段,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浩栩.“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趣的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07):9-11.

[2]吕佳蔚. 探究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趣的培养[D].中北大学,2022.DOI:10.27470/d.cnki.ghbgc.2022.000406.

[3]王瑜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的作用[J].品位·经典,2021(0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