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李祥  马一铭

内蒙古察哈尔新能源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传统能源枯竭已经成为共同的能源性问题,使用传统能源所造成的不可逆的环境污染也成为全球性难题。发掘其他可再生形式新能源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碳排放量的降低,维护全球环境的绿色发展。本文从新能源内涵和特性入手,对于新能源发展与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进行理论上和数值化的分析和研究,为新能源的进一步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是通过构建出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公式,根据结果对比分析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低于常规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辽宁省新能源贡献率比较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能源强度;经济增长;影响;分析研究

        引言

        在整个社会削减碳排放量、维持可持续性绿色发展的局势下,传统化石能源应用正在被遏制,转而用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新型能源不仅能降低能源强度,还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构建低碳导向型经济,在保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还能协调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新能源发展与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关系,也格外重要[1]。

        1.新能源概述

        1.1内涵

        新能源从定义上来讲是区别于传统能源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等。由于传统的石化资源,例如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造成全球性传统能源的衰竭,且容易对环境,特别是空气和水体造成难降解污染,因此而目前全球正在寻求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1.2特性

        (1)技术更新较快

        由于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已经意识到新能源开发对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效益,因此在此方面所投入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成本较高,促使新能源应用技术不断飞速革新,能源利用率也逐步提升。

        (2)环境友好性

新能源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对于环境的友好性。其取自于自然环境,可以循环再生利用,并且可以做到低排放,产生的污染物无污染,符合当代社会所寻求的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强
        传统能源所产生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环境健康,且这种污染很难在短时间内去除。每年各个国家或地区在此方面花费的经济和科研成本不容忽视,且随着全球化理念的加深,环境问题不仅仅停留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成为了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难题。新能源的环境友好性能够很好的缓解此问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节约了经济支出,并且还可以保障国家的资源储备量和能源安全。
        2.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影响
        能源强度的定义是单位产值耗能,即在一定时间内生成单位产能所消耗能源,即能源总使用量和最终产值之比。可以用来衡量国家经济对能源依赖度和利用率,也可以用来衡量行业的能源需求量。能源强度会受社会形态、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行业能源结构的科学性。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传统能源强度正在逐渐减弱,向新型能源强度转移。但是,鉴于目前新能源的开发仍不成熟,且常以传统能源辅助。例如,风能的产生需要辅以传统石化能源提供的电能来实现。因此,在短期内新型能源的能源强度较传统石化能源来说较低。
        传统能源强度的减弱,从经济层面来讲,势必会影响到周边经济短期内的发展。但是新能源作为新型低污染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会促进整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上来说,传统能源强度的减弱大大降低了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和对于环境的危害性,为整个社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降低社会发展进程中环境生态压力,科学降低环境生态治理成本[2]。
        3.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能源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不仅可以直接带动第一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并且还能拉动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改革。
        3.1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传统能源所决定的传统经济结构,通常以高产能作为行业标准,而忽视其环境效益,常常为求产能的提高而牺牲大量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新能源发展对于成本资源的需求大大降低,通过机械和自动化将自然能源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电能或热能,降低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行业标准从产能变为资源转化率,实现行业经济结构调整[3]。
        3.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新能源发展对于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有较大的影响,且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产业和资源结构中,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基本上都受到传统资源量的限制,资源成本和生产成本对于产业生产来说占比较大。新能源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产业结构形式,在新能源的实际生产中虽然基础投入过高,但后期生产效益巨大,成本投入在长期运营产生高产能后可忽略不计,产业发展也不会因为传统能源的消耗而受到过大影响。


        3.3改良能源消费结构
        就目前科学技术来说,新能源的实际应用并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能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此时必须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特点等实际情况来对新能源的使用方式进行调整,不能一味应用同一能源消费结构,科学制定能源发展计划。
 例如,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先进,能源需求量大,且前期过度消费传统石化能源提供产能所积累的污染较多。因此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改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扶持新能源的发展,提升清洁能源的利用率,着重应用风能、潮汐能、海洋能等因地制宜的能源。而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然而自然资源储备量极大。可以借助高海拔的自然环境,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扩展能源消费类别,改良能源消费结构[4]。
        4.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值化分析
        4.1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关系论证
        选用碳排放量作为衡量环境效益参数,分析碳排放量、能源强度、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来印证新能源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经济效益。首先建立碳排量、节能减排量、经济增量的方程组(1):
        
        其中参数释义为:U(t)—随时间变化的新能源开发利用量,k4—新能源对节能减排影响系数,m4—新能源对碳排放影响系数,n4—新能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系数,p1—新能源发展系数,p2—新能源投资成本系数,H—碳排放对新能源影响转折点。
        将方程组推导可以得出:能源消耗函数f(t)=Φ1(x,θy,z,u,t),经济增长(GDP)函数k(t)=Φ2(x,y,z,w,t),能源强度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比值,即能源强度函数Φ(t)=Φ1(x,θy,z,u,t)/Φ2(x,y,z,w,t),函数中θ=1/θ0(θ0—标准煤炭排放系数)。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成反比,随着经济增长能源强度降低,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上升,社会生产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减小[5]。
        5.结语
        通过对新能源与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间的影响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新能源发展、碳排放量、能源强度、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互关系,几者不相独立、互相影响。因此,在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的能源转型问题时,需要借助此相互关系,做好新能源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调配,优化能源产业结构,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动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务必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切忌激进盲从,要制定科学的战略政策,以先进的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南.探讨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5(12):225+111.
        [2]张意翔,和燕.探讨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102.
        [3]罗纯宝.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贸实践,2018(12):100.
            [4]李克强.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型产业[J].新华文摘,2019,(24).
          [5]王敏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