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苏杭教研经验 赋能长治教育致远——苏杭学习之行引发的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借鉴苏杭教研经验 赋能长治教育致远——苏杭学习之行引发的再思考

长治市教学研究中心   046000

【摘要】通过苏杭名校学习培训,深受其教育模式的独特性和前瞻性所感悟,作为一名长治教育人,应取彼之长补已之短,学习借鉴其卓越的教育品质和优秀的学术成就,赋能长治教育、教研和教刊行稳致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携手共创长治教育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学习借鉴     长治教育     赋能致远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苏杭名校以其卓越的教育品质和学术成就而备受瞩目。作为一名长治教育人,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先后通过六天的苏州之行和四天的杭州培训,我深感苏杭名校教育模式的独特性和前瞻性,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择高处立——赋能长治教育致远

苏杭名校的崛起,不仅代表了这些学校在教育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更体现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创新和领先。

一、引进并培养优秀教师队伍。苏杭名校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苏杭名校拥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这些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杭州下沙中学举办的“至美”课堂节,就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二、推进并深入教学方法改革。苏杭名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探究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反转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钱塘江教师学院陈锋院长展示的课堂实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三、加强并开足劳动实践教学。苏杭名校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通过实践项目、实验操作、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杭州下沙中学开展的九年级公开课《自制暖宝宝》,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动手操作并服务于生活,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迸发着创新的思维火花,综合素质大力提升。

四、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苏杭名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高,这与其优秀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有关。他们建立了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通过对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长治教育可以借鉴这一经验,正如杭州教研室教学评价中心的朱秋蓉主任所讲的那样,勇敢打破五唯(唯分数、唯学历、唯论文、唯升学、唯帽子),建立适合自己地区的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搞好各学段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引领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习氛围营造。苏杭名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如:杭州卖鱼桥小学就很好地利用校园建筑的特点,创新性地开发出许多文化长廊,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下沙中学的“至美少年”才艺展示台,利用教学楼回廊的特点,在中央的山水之间搭建平台,学生就在各自班级外的长廊即可观看,让每一块面积都为我所用。

向宽处行——赋能长治教研发展

作为一名教研人,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使命和担当,坚定了教研必须转型的决心,理解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教研员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新时代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学科教研组集体研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虽然有相通的地方,但做教研更应该尊重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因此教研活动分学科进行集体研讨就势在必行。同一学科教研组研讨时,可以共同拟定教学流程,分享各自不同的教学体验和精彩的课堂生成,既加强了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又能切实探寻出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兴趣。无论什么学段,都要注重激活学生兴趣,把课堂打造成孩子们向往的乐园。如:高年级开展翻转课堂,就比较受学生的喜爱。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地给予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扎实有效开展拓展延伸教学。在落实“双减”的路上,我市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展了“3+2+1”课后服务。学校要利用此契机,引导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把不同学科的作业生活化、实践化,努力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课程。如:单一门语文学科就可以拓展出来的“演说家”“经典永流传”“朗读者”“挑战主持人”等等。各学科教师要开阔自己的视野,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多动脑子多想点子,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和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等,而现代教学方法有自主发现法、探究研讨法、合作交流法、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等。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实现这种教育决策的方式方法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往深处耕——赋能《长治教育》成长

作为《长治教育》的责任编辑,学习中,结合自身的工作,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它们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何为教育写作,往小了说,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但往大了说,也是为了教育的发展,只有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经验、反思与写作,让教师的“个体经验”转化为“公共知识”,进而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古人云: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教育写作,并非追求一种“不朽”,而要追求一种“勿忘”,“勿忘”教育中那些曾经感动我们的日子,“勿忘”日子里那些曾激励我们的思想,“勿忘”思想背后每一个奋斗场景以及教育的初心使命。我常这样想:有一天我老了,老得再也讲不了课,再也走不动路,也可以在阳光满地的午后,拿出自己写下的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心满意足地翻阅着、回忆着,对自己的儿孙说:“我的一生,终于没有白活!”[1]

那么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呢?如果教研员只满足于完成日常行政任务, 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的距离就会很远;如果教研员在教学视导中经常探究教学专业问题,反思教学实践的得失,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的距离就会很近;如果教研员能将专业理论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真正从教学研究走向教育写作,此时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就是零距离。在实践中,教研员如何缩短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的距离呢?教研员要有意识地通过专业阅读、教学实践、教学写作、教学研究来提升学养和素养,从教学实践走向教学研究,从教学研究走向教育写作,实现教学研究和教育写作的融合,成为真正的教育专家型教研员。

参考文献:

[1] 颜莹.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M]. 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3,09